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代民间传说:明珠

时间:2023-10-18 13:35:09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民间传说:明珠

  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生动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故事

  传说古时候,在天河东边的石窟里,住着一条雪白的玉龙,在天河西边的大树林里,住着下只彩色的金凤。玉龙和金凤是邻居,每天早晨他们一个钻出石窟,一个飞出树林,打个照面就忙着各做各的事了,有一天,他俩一个在天空飞,一个在天河游,飞呀,游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个仙岛上,在岛上他们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石头。金凤很喜欢,就对玉龙说:“玉龙玉龙,你看这块石头多好看呀!”玉龙也很喜欢 ,就对金凤说:“金凤金凤,我们把它琢磨成一颗珠子吧?”金凤点头答应,他俩就动工了。玉龙用爪子抓,金凤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俩真的把石头琢成了一颗滚圆滚圆的珠子。金凤高兴地飞到仙山上衔来许多露珠,滴到珠子上;玉龙快活地游到天河里吸来许多清水,喷到珠子上。滴呀,滴呀,喷呀,喷呀,慢慢地这颗珠子就变得明光闪亮了。从此以后,玉龙喜欢金凤,金凤也喜欢玉龙;玉龙和金凤都喜欢他们的明珠,玉龙不愿回天河东边的石窟去了,金凤也不愿再回到天河西边的那个树林,他俩就往在天河中的仙岛上,日夜守着自己的明珠。这颗明珠真是一颗宝珠,珠光照到哪里,那里的树木常青,百花齐放,山明水秀,五谷丰收。王母娘娘走出宫门,一下就看见这颗明珠的宝光,心里非常羡慕,到半夜辰光,她就派一个亲信的天兵,乘玉龙和金凤睡熟的时候,悄悄地把这颗明珠拿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欢的不得了,连看也不舍得给人看一看,就藏到仙宫里头,外面关起九重门,锁上九道锁。玉龙和金凤,一觉醒来,发现明珠不见了,他俩真着急呀!东寻寻,西寻寻,玉龙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个石窟,没有找到;金凤寻遍了仙山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寻着,他俩伤心极了,可还是日日夜夜地到处寻找,一心想把心爱的明珠找回来。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赶到仙宫来祝寿。王母娘娘摆下盛大的蟠桃会请众神仙。神仙们喝着美酒,吃着蟠桃,祝贺王母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母娘娘一时高兴,就对众神仙说:“各位仙长,我请你们看一颗珍贵的明珠,这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的宝珠啊!”说着,就从衣带上解下九把钥匙,打开九道锁,走进九重门,从里面取出那颗明珠,用金盘端着放在厅堂中间,明珠亮晶晶,光闪闪,神仙们看了都叫好。这时,玉龙和金凤正到处寻找他们的明珠,金凤发现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龙:“玉龙玉龙,快一来看那不是我们明珠放出来的亮光吗?”玉龙从天河里钻出头来,一看:“是呀,一定是我们的那颗明珠,快把它找回来!”玉龙和金凤立刻朝着明珠的亮光长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宫里,那些神仙们正在伸头探脑围着明珠叫好,玉龙上前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金凤也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王母娘娘一听火了,冲着玉龙,金凤张口就骂:“胡说!我是玉皇大帝的亲娘,天上的宝物都有是我的。”玉龙和金凤一听也来了气,一同向王母娘娘说:“这颗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长的,是我俩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来的!”王母娘娘一听,又羞又急,伸手护住放着明珠的金盘, 喝叫天兵天将,把玉龙和金凤赶出去。金凤见王母娘娘不讲理,扑过去就抢明珠;玉龙见王母娘娘不讲理,也冲过去抢明珠。三双手都抓住金盘,谁也不肯放松。你拉我扯,金盘一摇晃,明珠就滚下来,滚到阶沿边,从天上掉到地下去了。玉龙和金凤见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来保护。玉龙游着,金凤飞着,他俩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保护着这颗明珠,慢慢地慢慢地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这颗明珠一到地上,立刻变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龙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雄伟的玉龙山守护它;金凤也舍不得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青翠的凤凰山来守护它。从此凤凰山和玉龙山就静静地站在西湖的旁边。直到现在,杭州还流传着两句古老的歌谣: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明珠介绍

  “明珠”来自大海,潮汐又与月亮相关,“明珠”也因此与月亮拥有了关联。拥有月亮般柔和光泽的“明珠”,是古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宝物。长此以往,“明珠”就被用来指代月亮:南宋词人张镃的《宿八尺月色陡明》中有“江天空想望,高下两明珠”;宋代诗人浦寿宬的《又渔父四首》中有“海光潋滟月团圆,一颗明珠落玉盘”。在张镃和浦寿宬的诗里,“明珠”皆指月亮。杨维桢的《上大明皇帝》是一首奉承诗,句首的“日”和“月”合起来为明,这是作者想表达大明皇帝的光辉如日月般二十四小时笼罩着神州大地。

  “明珠”中的“日”“月”还有更深的含义,唐代道人吕洞宾的《绝句》中有“日精自与月华合,有个明珠走上来”,“明月”本来就有光亮的含义,这句诗只是将其点化。

  在唐代,与“明珠”有关的热门成语“暗投明珠”被多位诗人咏唱在诗名中,如崔藩《暗投明珠》诗云:“至宝看怀袖,明珠出后收。向人光不定,离掌势难留。皎澈虚临夜,孤圆冷莹秋。乍来惊月落,疾转怕星流。有泪甘瑕弃,无媒自暗投。今朝感恩处,将欲报隋侯。”成语“暗投明珠”还可上溯自西汉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后来,“暗投明珠”被提炼成了“明珠暗投”。这个主题不仅在唐代被广泛咏唱,更延绵至宋明。在中古,人们对“明珠”在黑暗当中的表现特别感兴趣,此时,上古的夜光璧早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夜明珠”或“明月珠”,虽然它们不一定是“明珠”,但我们能感受到它们的意象。

  “明珠”是光亮的,这个意象在宋代大行其道:北宋诗人秦观的《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中有“灵牙宝色玉不如,上有无数光明珠”;北宋诗人张舜民的《鲸鱼》中有“我闻海上人,明珠可作烛”;南宋诗人王洋的《和曾谹父中秋前六日二诗》中有“怪底暑风浅,明珠照府寒”;南宋诗人喻良能的《次韵杨廷秀浣花图歌》中有“明珠炯炯照户牖,恍疑骊龙睡遗者”。在这些诗文里,“明珠”的光亮常常通过它周围的动词或形容词来反映,如“光”“烛”“照”“炯炯”等,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强调,甚至重复其光彩。

  与此同时,这种“高大上”的意象被进一步虚拟化,变成了对诗、文、画作以及才能的赞美之词:北宋诗人梅尧臣的《广支苏才翁挽词三首》中有“高才飞健鹘,逸句吐明珠”;南宋诗人王炎的《壬子春罗端长赠别》中有“敂门喜重来,新诗遗明珠”;宋代诗人张埴客的《句》中有“无双诗客到江干,愿借明珠一颗观”;元代诗人苏伯衡的《方壶云山烂熳图同胡士恭博士题》中有“上清羽士欣入手,珍重不减千明珠”;明代诗人陆釴的《明仲鸣治师召亨甫宾之同过得复字》中有“但喜有文辞,明珠动成掬”;明代诗人张羽的《胡廷晖画》中有“魏公家藏《摘瓜图》,妙笔奚翅千明珠”;明宣宗朱瞻基的《招隐歌》中有“屡下求贤诏,明珠宁无遗。”

  可以看出,这种风气始于北宋,刚开始仅限于诗文的夸耀与恭维,后来延伸到了绘画。到了元代,对绘画的赞美加上了“千斛”的分量,“千斛明珠”成了恭维绘画作品的专用辞藻,并被延续到了明代。如此日积月累的推移,“明珠”最终成了优秀才俊的代名词,读者可以从明宣宗朱瞻基的《招隐歌》里体会到这点。

  在宋明之际,“明珠”还是人们为新生儿庆生的祝贺之词: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一日曲》中有“世本富缯绮,娇爱比明珠”;南宋诗人王大烈的《贺人生子》中有“蚌胎未老出明珠,或表高门庆有余”。这种用于祝贺的比喻多流行于宋代,它大概就是如今“掌上明珠”的来源。

【古代民间传说:明珠】相关文章:

绿色的明珠05-26

不灭的明珠06-29

明珠的作文05-20

民间传说作文04-19

游明珠广场05-19

高原明珠——曲靖06-03

明珠广场的夜景06-11

中国未来的明珠07-30

东方明珠06-02

夜明珠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