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叶绍翁是哪个朝代

时间:2021-04-13 17:00:24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有关叶绍翁是哪个朝代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叶绍翁是哪个朝代,一起来看一下吧。

  《游园不值》这首诗,脍炙人口,成千古绝唱。关于这位作者的史料很少,据丽水学院赵治中教授考证,只知他属于江湖派诗人。我们正是从这首小诗中认识叶绍翁的,并感受到这位古人清高脱俗的情趣与崇尚隐逸的精神。正如陆游所言:“古人已死诗独存,吾曹赖诗见古人。”我们从他所著的《靖逸小集》中广泛流传的几首诗来看,字字句句也是经过精心雕琢而成的,首首都是精品,且意境高远,用语新警,非一般江湖诗人之作。

  叶绍翁是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关于叶绍翁的资料

  如《鄂王墓》诗: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疑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邸夷理钓船。

  岳飞冤死,南宋无道,引起了一代代后人的义愤,一篇篇诗文的痛诉,叶绍翁这首《鄂王墓》诗就是一首忧虑时局、感慨国事、缅怀英雄的千古名作,洋溢着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激情,直到今天,当我拜谒岳王庙的时候,仍能背诵这首诗。

  岳王庙坐落在杭州西湖北岸,栖霞岭南麓,经历代不断修建成为一座巍峨庄严、气象万千的恢宏建筑。当我从庙的.西侧,随如流的游人走过精忠桥和石翁仲、石兽等仪卫守护的墓道,迎面就是一代骁将岳飞的长眠之地。在森森古柏交柯下的岳飞墓,墓碑题“宋岳鄂王墓”。岳飞曾官任枢密副使,鄂王是在蒙冤遇难63年后,宋宁宗给他的追封。我从叶绍翁这首诗的“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一句中分析,这首诗应写于宋宁宗嘉定十五年,即1222年,因岳飞以“莫须有”罪名遇害是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即1142年。两个年代恰恰相距八十年。关于叶绍翁的生卒年月一直是个谜,由此可推断叶绍翁是这一时代的人。另一史料来自叶绍翁著的《四朝闻见录》。此书记述宋室南渡以后,宋高宗于建炎元年(1127)建立南宋王朝以来,经宋孝宗、宋光宗至宋宁宗嘉定17年(1224),即至宋宁宗朝结束的97年间,四任皇帝,四个时代的所见所闻。此书虽系野史,却能补史传之不足,有关朝政典制的记载多有可取,被收入《四库全书》。显然此书是叶绍翁晚年旅居杭州时写的,写作时间大概是宝庆元年(1225)后的宋理宗时代。

  关于叶绍翁的生平,《龙泉县志》有这样一段简要的记叙:“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祖籍浦城。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攻诗,尤擅七言绝句,属江湖派。”从这段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叶绍翁祖父始任小官,后因抗金有功,官升至大理寺丞、刑部郎中。据文史专家赵治中教授考证,李颖士从福建再迁龙泉,似与赵鼎党事有关。赵鼎在绍兴初两度任宰相,绍兴和议(1138)因争地界与秦桧不合,被罢官远谪。李因受党事牵连而改任,其家小可能因其在处州任过职而迁居龙泉。

  叶绍翁是什么朝代的人,宋朝叶绍翁的诗都有那些

  综述叶绍翁的一生,除青少年时期在其家乡龙泉岩后村生活外,在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始到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结束的34年间,叶绍翁是在杭州度过的,因为在嘉定十五年,即宋宁宗朝即将结束的前两年,他还写了《鄂王墓》诗,所以他起码在杭州为官10年以上,隐居20年以上。初为官时,他起码略有功名,年龄也一定是20有余了。因之他的出生年代应是宋孝宗乾道年间,即1165年至1173年间。至于故世年代,应是宋理宗时代,即宝庆元年(1225)理宗继位到景定五年(1264)的39年间。因为在这期间,他还写了《四朝闻见录》。另外与他同时代的好朋友真德秀的生卒年月也可以为他的生卒年月佐证。真德秀是叶绍翁的老乡,也是龙泉人,出生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到了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21岁时举进士入朝为官,而叶绍翁于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就在朝做小官了,显然年龄要比真德秀长7岁以上。真德秀卒于宋理宗端平2年(1235),叶绍翁此时他正在写作《四朝闻见录》,显然死于真德秀之后。真德秀享年57年,而叶绍翁在真德秀故世时起码是64岁以上了。我由此推断叶绍翁寿命应为70岁左右,即1169至1239年间。

  真德秀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正二品副相。《两浙名贤录》谓“生于龙泉西乡五都的西山。既壮徙浦城。”在这点上,他与叶绍翁十分相似,叶绍翁是祖籍浦城,《又丙集》载其祖先为光州固始(今河南沈丘)人,徙居建州之浦城。今称其龙泉人,盖由浦城迁龙泉耳。叶绍翁童年时代就已经过继给龙泉岩后叶姓为子。二者在祖籍问题上正好相反。龙泉与浦城交界,中间只隔一座花桥。在真德秀少年时代,叶绍翁已步入青年了。那时他们同居龙泉,应该是真正的龙泉老乡。真德秀是位神童,据宋史《本传》载:“四岁爱书,过目能诵,十五而孤,母吴氏力贫教之。”我估计真德秀1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为了培养儿子成人,只好改嫁浦城,才有真德秀“壮徙浦城”一说。真德秀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南宋时期少有的忠臣、清官,每逢回乡省亲皆是一叶孤帆,两袖清风,其一生著述甚丰,是宋代名儒。其《大学衍义》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元仁宗谓“修身治国,无逾此书”。明朱元璋大书《大学衍义》揭之殿堂两壁,集群臣听宋濂讲析,还定为太子必读书。他生前关心故乡教育,并在龙泉昴山设学堂,培养家乡弟子。其故里西山在今上垟镇木岱岭口山下,至今有宋儒真德秀旧宅遗址,族人仍居于此。他与叶绍翁的真正友谊应于宋宁宗时代,他们同居杭州期间俩人既是老乡,又是文友,自然“过从甚密”。尤其是叶绍翁写作《四朝闻见录》,如果没有位居参知政事(正二品副相)之高官的真德秀提供核心机密资料,叶绍翁是很难完成这部史书野史的。

  真德秀和叶绍翁都是爱国诗人,他们曾共同来到岳飞墓前痛悼英魂,挥泪墓前,写下不朽诗篇。而诗人的痛诉对于昏君佞臣来说,无非是隔靴搔痒,又有何用?在岳飞遇害百余年后,即大忠臣真德秀故世后不久,由于昏聩的宋理宗宠信荒淫无耻的奸相贾似道,使一个本来就千疮百孔的南宋国家,被搞得一发不可收拾。积重难返,病入膏肓,苟安于江南的南宋朝廷,真正进入了风烛残年。尽管后来又出现了一位大忠臣文天祥,也无力改变南宋王朝覆灭的命运。

  据赵治中先生研究,叶绍翁的履历,《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一的文字后面,略有涉及,可以佐证以上观点:

  《四朝闻见录》,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叶绍翁撰。绍翁自署龙泉人。又书中载《程公许与论真德秀谥议手束》,字曰靖逸。而厉鹗《宋诗纪事》称其字嗣宗。

  其历官始末无考。观所记《康辰京城灾周端朝讽其论事》一条,及《与真德秀私校殿试卷》一条,则似亦尝为朝官。其所居何职则不可详矣。绍翁与真德秀游。其学一以朱子为宗。然《卖武夷山》一条,乃深惜朱在之颓其家声,无所隐讳。则非攀援门户者比,故所论持平。

  “历官始末无考”,即指叶绍翁仕履不明;“似亦朝官”,但“何职不可详”,终无可知。能“与真德秀游”,虽有乡谊,但绍翁也得为官才有可能;另一原因,是两人学术都继承朱熹。然而,他同朱熹一样“颓其家声,无所隐讳”,又可知其“非攀援门户者”。在封建社会不攀援门户,即使为官,也定是官位不高,为时不长,因而“历官始末无考”。

  不过叶绍翁还是幸运的,在他“与真德秀游”的宋宁宗时代还算是政治清明的时代,岳飞的冤错假案真正得到彻底清算也是这个时代。岳飞的鄂王封号也是宋宁宗予以追封的。在这个人心较为安定的岁月,叶绍翁寻山问水,写下了不少妙文佳诗。其中这首《西湖晚秋》颇得野趣: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荷花无多秋事晚,又随鸥鹭过残年。

  在历朝历代歌咏西湖诗中,这种带点凄婉意境的残秋之美的诗篇,并不多见,风味独特,可谓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