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绍兴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时间:2023-08-02 11:31:10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绍兴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绍兴市是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那么绍兴是哪个朝代的都城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绍兴是哪个朝代的都城,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绍兴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南宋首都绍兴,有皇陵皇宫、排名第一的都城,皇陵位于绍兴郊区,皇宫位于绍兴卧龙山麓,宋哲宗孟太后即住在绍兴皇宫,宋室南迁,建炎三年定行在越州《行在越州条具时政》,绍兴元年升行在越州为首都绍兴。北宋第一路为京畿路,即东京。南宋第一路为浙东路,即绍兴。

  绍兴城的简介

  北宋第一路为京畿路,即东京。南宋第一路为浙东路,即绍兴。

  南宋首都绍兴,有皇陵皇宫、排名第一的都城,宋哲宗孟太后即在绍兴皇宫,宋室南迁,南宋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两浙东路,建炎三年(1129年)定行在越州《行在越州条具时政》,绍兴元年(1131年)升行在越州为首都绍兴,绍兴十二年(1142年)分路16:两浙东路(首都绍兴)、两浙西路(陪都行在)、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福建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改为17路,把利州分为东、西两路。

  唐朝:越州管杭。婺。衢。温。处。台等六州。

  宋朝:两浙东路辖越、婺、衢、明、台、处、严、温八州。治山阴县。

  宋朝定都绍兴,宋帝称绍兴天子,皇陵位于绍兴郊区,皇宫位于绍兴卧龙山麓,御河位于绍兴古运河。宋以绍兴为首都,两浙东路为第一路,治所绍兴。唐宋以来浙东地位高于浙西,故称浙东为上、浙西为下。

  两千多年历史的越国国都——绍兴

  绍兴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它起源于公元前490年的勾践小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勾践是春秋越国的一位著名君王。越国是越部族所建立的春秋列国之一。这个部族原来活动于会稽山、四明山以及浙东的其他丘陵山地,过着象《吴越春秋》一书中所描述的“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的狩猎业和迁徙农业的生活。它们北部的宁绍平原,有着丰富的水土资源。但是,由于这个地区是一片潮汐出没的沼泽地,土地泥泞而斥卤,要到那里定居垦殖,不仅需要解决当时力所不及的农田水利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所必需的饮水和燃料也都存在困难。因此,除了崛起于平原深厚冲积层上的许多孤立丘阜周围,已经建立了若干聚落以外,整个平原还处于一片洪荒的状态。

  越王勾践即位于公元前496年。他即位后,随即把他的国都从会稽山内部的岘大城,迁移到山麓冲积扇的平阳,作为他进入平原的第一步。可惜他的强邻吴国,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就侵入他的国境,大败越军。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首都即今苏州去作人质,直到公元前490年才获得释放。返国后,他没有再进入会稽山区,而于当年在今绍兴城区建立了他的新都小城。

  越王勾践择地建都的战略思想,可以从他的谋士大夫范蠡的一句话表达,范蠡说:“今大王欲国树都,并敌国之境,不处平易之都,据四达之地,将焉立霸王之业。”这就是他决心要把国都从闭塞的会稽山移往广阔的宁绍平原的理由。

  宁绍平原以曹娥江为界,分成东西两部分。今绍兴城位于这片平原的西部,北滨杭州湾,南接会稽山,具有负山面海的形势。城东西两侧,各有曹娥江和浦阳江作为屏障。今绍兴城恰恰坐落在这片平原的中心,地理位置是十分优越的。当然,地理位置是一个大前提,建立都城的条件还必须考虑当地的具体自然环境。前面已经提到,宁绍平原是一片潮汐出没的沼泽平原。在这里,即使建立一个普通的聚落,也必须利用平原上的孤丘地形,更何况建立一座都城,考虑当然更须全面。今绍兴城地区,在东西约二点五公里、南北约三点五公里的范围内,冲积层上崛起的大小孤丘达九处之多。其中较高的是海拔七十六米的种山、海拔五十二米的蕺山和海拔三十二米的怪山三座,构成三足鼎峙的形势。在这样一片平易四达的平原中心,竟存在着这样一处孤丘罗列的胜境,这当然是立城建都的理想地址。

  由于吴国的大军随时可以入侵,勾践必须抓紧时间,建筑一座足以抵抗吴军入侵的堡垒。因此,他选择了在九处孤丘中最高的一处,即种山的东南麓兴建。种山,以后又称卧龙山、龙山或府山,是一座略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孤丘。山的北麓陡峭,南麓缓倾,从西南到东北有六个高阜。其中第四高阜最高,而第五高阜南麓坡地最广,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建立宫室,并从事垦殖。这一带又富于泉水,使都城的饮水不虞匮乏。都城西北以种山为屏障,不仅具有有利的小气候条件,而满山林木,提供了燃料的来源。范蠡又在最高的第四高阜上建造了一座飞翼楼,即今望海亭,其实就是了望台。当时,钱塘江口从南大门入海,从飞翼楼可以北眺江滨,对吴国的军事行动,了如指掌。

  就这样,越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建成了这座周围只有一公里稍多的国都兼军事堡垒,使整个部族有了一个新的、坚强的政治中心。于是,紧接着小城的建成,范蠡又在小城的外围建筑了城周大于小城十倍的大城,把这个地区的大部分孤丘都包围在内。可以设想,在范围广阔的大城之中,除了街衢、河渠、屋宇、工场等以外,还有许多牧场和耕地。小城是越国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堡垒,大城则是越国的经济中心和生产基地。小城的迅速建成,为大城的兴筑赢得了时间;而大城的兴筑,又为小城保证了给养,进一步巩固了小城的基础。从此,小城和大城就结成为一体,称为大越。这就是越国的国都。而越王勾践以此为基地,实行了他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兴计划,终于覆没了吴国;并且北上称霸,成为一个大国。

  秦统一中国后,在今浙江和江苏南部建立会稽郡,郡治设在今苏州,把越国国都大越改名山阴,作为会稽郡的一县。从此,直到东汉中期的三百余年中,绍兴没有较大的发展。这是因为,勾践灭吴称霸中原后,于他在位的第二十五年(公元前472年)把国都从大越迁到琅邪(今山东胶南县附近)。绍兴从那时起,从一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下降为一个部族的后方基地,地位有了明显的削弱。秦始皇统治这个地区后,这里无非是会稽郡下的一个属县,而且他又把原来的越族居民强迫迁移到今浙西和皖南,虽然从北方迁来一些汉族居民填补,人口一时必然有所减少。因此,曾到过这个地区的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这里“地广人稀”。汉武帝时代,这里还作为关东贫民的移居地区,直到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才实现了大体上以钱塘江为界的所谓吴(郡)会(稽郡)分治。江北为吴郡,郡治仍在吴;江南为会稽郡,郡治在山阴。吴会分治的本身就是地区生产力发展的反映,山阴从一个普通的县,又一跃而成为一郡之治了。

  吴会分治不过十二年,会稽郡守马臻在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主持了鉴湖围堤工程。以郡城为中心,筑堤长达“一百二十七里”,使会稽山麓线以北,郡城以南,形成了一个面积超过二百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鉴湖工程的兴修,首先说明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已有建造大型水库的需要,同时也说明这个地区的人口有了增长,因而才有可能动员大批劳动力投入这个工程。鉴湖工程在此后的近一千年中,为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绍兴城市的经济繁荣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绍兴城市的发展,从吴会分治以后就开始加速。到了东晋,由于北方移民大量涌入这个地区,出现了“今之会稽,昔之关中”的兴盛时期。由于鉴湖水利工程的效益,这里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山阴已俨然一番大都会景象。加上山清水秀,风景美丽,因此不仅一般移民迁入,不少显要的北方家族,例如王羲之、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也都来此定居。王羲之等四十二位著名文人学士,曾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集会于会稽山下的兰亭,成为我国文化界在历史上的一件空前盛事。作为名胜古迹的兰亭和作为书法艺术的杰作的《兰亭》,至今仍然闻名于世。

  由于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山阴县终于在南北朝陈代(公元557—589年)划分成为山阴和会稽两县。以郡城中心南北流向的一条小河为界,这条小河在一般的绍兴地方志中称为城河、市河或府河。河西为山阴县,河东为会稽县。郡城从此出现了两个县治,也说明了这个城市的规模。

  到了隋唐时代,这里成为越州州治。随着手工业发展的加速,丝绸工业中的“越绫”,陶瓷工业中的“越窑”等,都开始名噪一时,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唐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在越州任刺史的著名诗人元稹,曾一再写诗夸耀越州风景的美丽,州宅的宏伟,城市的繁华,甚至用“会稽天下本无俦”这样的诗句来赞美这个城市。唐朝末年,中央政权削弱,四方纷纷割据。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吴越王钱,定杭州为吴越国西府,是吴越国的首都,定越州为吴越国东府,是吴越国的行都。钱本人曾几度驻节越州,擘划经营,建树甚多,进一步促进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奠定了越州在南宋初期成为临时国都的基础。

  南宋初年,金兵南下,宋高宗于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从杭州渡钱塘江来到越州,驻跸州廨。但由于金兵尾随而来,宋高宗于当年十二月从海上去温州,次年四月才再度返越州,以州治为行宫。越州作为南宋的临时首都,为时一年零八个月之久。在这一年多时间里,这里成为南宋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整个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官商人等和大量北方移民的涌入,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宋高宗于建炎四年(1130年)后改元为绍兴元年(1131年),而且为了纪念他的最艰难危险的日子在越州站稳了脚跟,因此就让越州“升州为府,冠以纪元”。从此,越州改为绍兴府,绍兴作为这个城市的名称就开始了。尽管朝廷于绍兴二年初离开绍兴去到杭州,但绍兴从此成为王室陵寝所在,即日后的宋六陵。朝廷的宫学也在此创办。人们把绍兴称为陪都,同时又是南宋重要的文化中心。

  越王勾践在种山东南麓建造小城之时,这里不过是周围一公里多的一座小小城堡。就在不久大城建成后,由于人口稀少,生产力较低,必然也是聚落稀疏,屋舍简陋。但当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一位名叫王十朋的状元在种山顶巅俯览这个城市时,景象就完全不同了。他说:“周览城,鳞鳞万户。”又说这个城市的建设是“栋宇峥嵘,舟车旁午,壮百雉之巍垣,镇六州而开府。”完全是一个大都会的气派了。

  南宋一代中,绍兴的城市建设,的确成绩斐然。即使与不久以前的北宋相比,其发展也可说一日千里了。以居民住宅区为例,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城内的街坊名称,据当时编纂的《越州图经》的记载,属于会稽县的有二十坊,属于山阴县的有十二坊,总共三十二坊。但到了南宋嘉泰年代(1201—1204年),府城内的厢坊建置已经骤然扩大,全城计有五厢九十六坊,正是大中祥符年代的三倍。在这五厢九十六坊之中,又设置了照水坊市、清道桥市、大云桥东市、大云桥西市、龙兴寺前市、古废市、驿地市、江桥市等八个集市,组成了城市内部的商业网,嘉定十四年到十七年间(1221—1224年),又在府城内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除了把罗城和水陆城门作了一番修缮外,对城内的道路、河渠、桥梁等,也都作了一番新的规划和修建。绍兴城市的厢坊建置、街衢布局、河渠分布等,从此大体定局,直到清末以至民国,都没有较大的变化。

  自从清末起的近百年里,由于国内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以致生产停滞,民生凋敝。绍兴人民也和全国人民一样,蒙受了多年的灾难,城市建设在这段时期里陷于停顿。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由于日机的轰炸,继之以占领,城市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绍兴已经成为一座生产落后、市容萧条、人民生活困苦的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绍兴开始了它的新生。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城市面貌的改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这里是个只有几家小工厂的消费城市,现在,城市工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而酿造、制茶、瓷器、丝绸等具有传统历史特色的工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具有悠久历史和崇高声誉的著名产品,例如绍兴黄酒、平水珠茶、越窑瓷器等,都在产量和品质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扩大了国内外市场。交通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绍兴是从杭州到宁波的铁路线中途的最大城市,是宁绍平原西部的公路网中心,而水乡泽国的自然条件,又使城市的水上交通四通八达。整个城市,如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982年,国务院公布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成为第一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也批准了绍兴城市的总体规划。根据这个规划,绍兴将被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水乡风光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并且又是一个以酿造为特色的轻工业城市。

  两千多年以来,这个城市确实称得上文化发达,人物荟萃。至今,市内和市郊,拥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七十五处。这些名胜古迹,现在正在不断地复原和修葺。两千多年以前建有越王宫殿的卧龙山,已经成为全城最大的公园。除了重新建造的越王殿和其他越宫遗迹外,这里还有飞翼楼遗址,越大夫文种墓、唐宋名人摩崖题字等许多古迹。登临山巅,远眺会稽山的峰峦连绵,气势雄伟,古代鉴湖的平畴沃野,河湖如网。古人所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山光和“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水色,可以一览无遗。此外,城市以内还有《吴越春秋》中传说的从东武飞来的飞来峰,即怪山,今称塔山。这是越王勾践建造我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天文台和气象台——怪游台的地方。越王勾践训练美人西施歌舞的土城,即西施山,在东郊城下。这些都是两千年以前的遗迹。另外象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游览赋诗的沈园,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故居青藤书屋,以及秋瑾故居,鲁迅故居等,也都修缮得焕然一新,供人们游览和凭吊。

  绍兴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个文物丰富的名城。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在稽山镜水的美好自然环境中,回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故事,吟诵陆放翁“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守得松亭关”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等爱国诗篇,传颂近代先进人物例如秋瑾、鲁迅等光辉业绩,必能激起振兴中华、建设绍兴的壮志豪情,今天,绍兴人民正在再接再厉,把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得更为秀丽。

【绍兴是哪个朝代的都城】相关文章:

洛阳是哪个朝代都城06-17

最晚的朝代是哪个朝代01-17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11-22

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08-03

兰陵王是哪个朝代的09-30

刘备是哪个朝代06-25

建安是哪个朝代07-21

炎帝是哪个朝代的06-14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