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法

时间:2023-09-22 11:54:59 海洁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法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多,变化多,怎样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呢?下面提供的方法,在推断和解释文言实词含义上还是非常有效的,对考生复习也会有帮助的,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

  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再如:“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也,老师笔记《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屈原列传》)。“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

  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

  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六、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文言常用的实词

  一、“之”

  “之”是文言中最常用的实词之一,它有很多种用法。其中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为代词,用于指代前面提到的事物或人。例如:“吾之前言”(我之前说过的话)。

  此外,“之”还可以用作副词,表示动作的方向或结果。例如:“而后之,见其所以然”(走到那里,看到了事情的真相)。

  二、“乃”

  “乃”在文言中通常用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或时间顺序。例如:“吾闻其言,乃知其意”(我听了他的话,才明白他的意思)。

  此外,“乃”还可以用作副词,表示“就是”、“正是”等意思。例如:“乃今”(就是现在)。

  三、“其”

  “其”是一个代词,用于指代前面提到的事物或人。它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它”或“他”类似。例如:“其言甚详”(他的话非常详细)。

  此外,“其”还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它的”、“他的”等意思。例如:“其人高大”(他的个子很高)。

  四、“而”

  “而”是一个连词,表示转折、并列或因果关系。例如:“吾虽不才,而有志于学”(虽然我不才,但我有学习的志向)。

  此外,“而”还可以用作副词,表示“就”、“只”等意思。例如:“而今”(就是现在)。

  五、“乎”

  “乎”是一个助词,用于构成疑问句或反问句。例如:“人之初,性本善乎?”(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吗?)

  此外,“乎”还可以用作叹词,表示惊叹或感叹。例如:“乎哉!”(哎呀!)

  六、“所”

  “所”是一个代词,用于指代前面提到的事物或人的作用。例如:“所言非虚”(他说的不是假的)。

  此外,“所”还可以用作介词,表示“由于”、“因为”等意思。例如:“所以然”(由于这个原因)。

  七、“若”

  “若”是一个连词,表示假设、比较或条件。例如:“若有闲暇,当好好休息”(如果有时间,就好好休息)。

  此外,“若”还可以用作副词,表示“好像”、“似乎”等意思。例如:“若是如此”(好像是这样)。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法】相关文章: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03-21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之八大法12-27

文言实词被的用法07-21

常见文言实词07-24

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07-14

文言实词说的用法03-22

文言实词复的用法03-09

文言实词假的用法12-02

文言实词兴的用法07-26

文言实词如的用法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