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荆轲悲歌的成语典故由来

时间:2021-05-10 14:05:12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荆轲悲歌的成语典故由来

  典源出处《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受燕太子丹重托,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 (zhi) 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史记·刺客列传》 亦载。《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注引《列士传》 曰:“荆轲发后,太子相气,见白虹贯日不彻,曰:‘吾事不成矣。’”《汉书·邹阳传》应劭注:“燕太子丹质于秦,始皇遇之无礼,丹亡去,厚养荆轲,令西刺秦王。精诚感天,白虹为之贯日也。”

  释义用法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重托,怀必死之心,西入秦国去刺杀秦王。临行前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送行,荆轲慷慨悲歌,表达了自己以死相报的壮心。后以此典表现义士慷慨悲壮、视死如归的情怀; 或用以描写苍凉、别离的氛围。

  用典形式

  【日贯虹】 唐·李白:“羞道易水寒,徒令日贯虹。”

  【发冲冠】 唐·贾岛:“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发上冲冠。”

  【吐长虹】 宋·陈师道:“不应埋直气,会见吐长虹。”

  【易水别】 唐·李白:“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清·黄景仁:“从来易水难为别,除却江南不算春。”

  【易水寒】 唐·李益:“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清·王崇简:“西风欲诉明妃怨,千载空歌易水寒。”

  【易水歌】 唐·骆宾王:“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

  【燕丹客】 唐·骆宾王:“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长号易水】 唐·李白:“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

  【长虹贯日】 南朝陈·阳缙:“长虹贯白日,易水急寒风。”

  【白虹贯日】 三国 ·曹操:“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唐·沈彬:“重义轻生一剑知,白虹贯日报仇归。”

  【白袷易水】 清 ·顾祖禹:“赭衣天地骊山道,白袷亲朋易水秋。”

  【壮士悲歌】 元·赵文:“易水风寒,壮士悲歌,关山万里离别。”

  【易水萧萧】 宋·辛弃疾:“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贯日长虹】 清·曹贞吉:“贯日长虹,绕身铜柱,无意留秦劫。”

  【寒风易水】 宋·杨亿:“寒风易水已成悲,亡国何人见黍离。”

  【精贯白虹】 唐·骆宾王:“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清·沈磐:“精贯白虹随落日,魂归丹陛起悲风。”

  【燕歌易酒】 清·朱彝尊:“玉骢嘶,须把青丝罥他住。燕歌易酒,莫辞今夕离亭聚。”

  【无气成长虹】 清·丘逢甲:“威加海内猛士尽,贯日无气成长虹。”

  【衣冠此日霜】 清·袁枚:“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

  【壮士冲冠发】 清·曹贞吉:“落 日苍凉,羽声慷慨,壮士冲冠发。”

  【壮气惊寒水】 唐·骆宾王:“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

  【送客白衣冠】 清·李载:“笑我从军红抹额,怜君送客白衣冠。”

  【寒水送荆轲】 北周·庾信:“秋风苏武别,寒水送荆轲。”

【荆轲悲歌的成语典故由来】相关文章: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

经典故事:荆轲刺秦王10-20

成语典故04-15

成语典故05-22

不贪为宝的成语典故04-18

李郭仙舟的成语典故12-17

成语南辕北辙的典故11-23

有关成语的典故05-31

成语典故介绍04-19

成语历史典故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