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炳烛而学》阅读理解

时间:2022-01-16 15:29:30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炳烛而学》阅读理解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炳烛而学》阅读理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炳烛而学》阅读理解

  《炳烛而学》阅读理解 篇1

  晋平公问子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1)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日出之阳: ④臣闻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答: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总结:《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炳烛而学》阅读理解 篇2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③暮:晚。④何:为什么。⑤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烛:光明,显著。⑥为人臣:做臣子的。⑦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⑧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臣闻之( )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

  ③盲臣安敢戏其君( ) ④善哉( )

  小题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吾剑之所从坠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D.何不试之以足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小题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听说②好像 ③怎么,哪里 ④ 好

  小题2:B

  小题3:①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②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小题4: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同时说明,越是年轻,学习越是重要,收获也会更多,成就也会更大。

  小题1:

  试题分析:这几个字词皆是一词多义,要从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之”为“的”,所以是B。A句中的“之”在主谓之间,无义(古文的语言习惯);C句中的“之”是代词“这”(这件事);D句中的“之”是代词“它”,代“足”。

  小题3:

  试题分析:“年”“暮”“安”“戏”四个字词要理解准确。第二句的语气要译出来。

  小题4:

  试题分析:“如日出之阳”“如日中之光”“如炳烛之明”三个比喻中都有了“光明”之物,意为“希望”,意为何时读书学习都是有希望的。

【《炳烛而学》阅读理解】相关文章:

旧唐书阅读理解05-16

《旧唐书》阅读理解07-04

《全宋词》卢炳07-05

《论语》论语·学而第一06-14

《论语集注》学而第一06-14

宋书阅读理解答案05-17

《梁书·陶弘景传》阅读理解05-16

新唐书阅读理解及翻译05-17

贞观政要阅读理解05-16

《新元史》节选阅读理解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