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甲神兵的典故

时间:2022-02-09 13:44:04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六甲神兵的典故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六甲神兵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北宋末年,金兵前锋进逼北宋都城汴梁,宋钦宗如热锅上的蚂蚁,几次选帅也无能人应诏。

  一天,忽然有一个叫郭京的禁军士兵自报奋勇,说他会”六甲法”,可以把金兵全部消灭,并能生擒金兵主帅粘罕。宋钦宗一听,顿时喜出望外,马上召他入朝,授以官爵,赐金帛数万。

  郭京奉旨,在京中招募”六甲神兵”,所招人数7777人,招兵的年龄不拘老少,也不问有无武艺,只要生辰八字相符即可。结果所招之兵除了市井无赖,便是少年顽童,完全是一伙乌合之众。郭京称这些兵为”六甲力士”,并在他们当中大封”天兵天将”。郭京吹嘘,只要他的”六甲神兵”一出战,就会把金兵赶过阴山去。然而宋钦宗一次次催他出战,他都一拖再拖。直到金兵兵临城下,他才同意和敌军”交战”。

  “交战”时,郭京又要求把原先守城的宋兵一律撤回,原因是”六甲神兵”与敌交战时,有人观看就不灵验了。钦宗听信了他的话,把守城士兵撤了下来,致使数十里长的城墙上没有守兵防守。

  “交战”开始了,郭京坐镇城门楼上指挥”六甲神兵”出城,刚过护城河便被金兵杀得大败。眼看金兵用云梯攀上城墙,郭京忙说:”这必须我亲自去作法。”说罢下城,率领残余”神兵”而去,逃得无影无踪。在宫中的徽、钦二帝因此被俘,历时167年的北宋王朝就此灭亡了。

  六甲神兵的背景

  “靖康”这个年号,代表了华夏王朝时代最为屈辱的一段历史:刚刚并吞了契丹的女真人,在看到宋军精锐在收复燕云一战中的拙劣表演后,又起了兵进中原的野心。而连这些入侵者也没有想到,貌似庞然大物的赵宋竟然如此脆弱,金军如旋风般横扫河北中原、轻而易举地来到了汴梁城下。首度围城勒索了海量财富、满载而归后,再度兴兵的女真大军干脆破城而入,掠走了徽钦二帝和数不清的`金帛重宝、宗室贵女,百万汴梁百姓更是十不存一。

  而汴梁城的陷落更是充满戏剧性:金军第一次打到这座雄城之下时,兵力并不多,另一路大军还远在河东太原。但惊慌失措的钦宗和他的宰执们,答应了割让河北三镇的无理条件。而女真退军后,朝廷又开始反悔,不仅不履行承诺、而且将残存的西军和京师禁军精锐派往太原,援助这座苦苦支撑的孤城。不过宋军各部进军部署一片混乱,战斗力又一如既往的低下,一接战就崩,救兵变成了溃兵。其结果就是不仅太原在绝望中沦陷,朝廷在北方的经制之师几乎被一扫而空。所以金军第二次兵围汴梁,声势就浩大得多,而朝廷不得不靠区区数万废物禁军和少量民军守城。

  在绝望之下,朝廷诸公又来了一番奇葩操作:他们听信道士郭京的建议,从守城部队中编练出一支“神兵”,以六丁六甲的方式编组,以神符护身,据说念动咒语后可以像天兵天将一样刀枪不入。然后郭京率部大开城门,疯狂地冲击城外列阵的金军……最后这支神兵全军覆没,而汴梁也就此陷落。后世史家对于郭京这个人物,评价是高度一致的:都认为他是一个跳梁小丑、大骗子,搞这些荒唐的把戏就是为了骗官骗钱。

  而都是饱学之士的钦宗君臣之所以要相信郭京,明显是在病急乱投医,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兵身上。那么郭京能够干成这件惊世骗局,他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此人乃汴梁土著,而且本身就是禁军世家出身,平时靠一些神神叨叨的行迹混点小钱,维持家中生计。在此时汴梁的数十万禁军中,这样的事司空见惯,因为京师物价高昂,他们只靠军饷很难养活依附自己的家人。而把郭京组织六甲神兵之举,单纯看作江湖骗术,恐怕并不符合事实。

  从女真一方保留的史料可以发现,郭京统领的神兵冲向城外的金兵时,确实导致他们阵脚大乱。而且年迈体衰的郭京一直冲锋在前,身后的神兵也个个舍生忘死,给金兵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这次冲锋,也是在二次汴梁保卫战中,宋军唯一一次有价值的主动出击,体现了汴梁军民的血性和勇气。而郭京也显然不是骗子这么简单,他应该是借天神之类说法,让朝廷支持他把能战之士组织起来,然后借此鼓舞起士气,赢得一次对金军决死突击的机会。他的壮举虽以失败告终,但却为靖康奇耻增添了一抹亮色,史家对他的嘲讽也许是一个误解。

【六甲神兵的典故】相关文章: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

乐不思蜀的典故04-22

不贪为宝的成语典故01-04

李郭仙舟的成语典故12-17

成语南辕北辙的典故11-23

有关成语的典故05-31

成语典故12-27

成语典故05-22

师出无名的成语典故12-27

倩人捉刀的成语典故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