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公耳忘私的成语典故

时间:2023-10-31 12:20:54 美云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耳忘私的成语典故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耳忘私的成语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耳忘私的成语典故

  即“公而忘私”。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去讲究个人恩怨。语出《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即位后,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后来,他遭人诋毁,被汉文帝疏远,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针对大臣获罪受刑的做法表达了意见。他认为体罚大臣,不合古代“刑不上大夫”的规定,要求对有罪大臣待之以礼,不上刑罚,令其自裁。他说:“这样做了以后,大臣就能做到为国忘家,为公忘私,见利不随便谋取,见害不苟且逃避,以节义上报君王礼遇之恩。”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提议,废除了对大臣体罚的规定。

  “公耳忘私”(公而忘私)一般还指大公无私的行为而言,含有褒义。现多用以形容全心全意为国家的崇高精神。

  公而忘私解释

  公而忘私(gōng ér wàng sī )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汉书·贾谊传》。

  公而忘私的意思是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该成语的结构为联合式;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成语寓意

  人的生命固然可贵,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着,而在于它所蕴含的道德价值。生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能“载义”,而一桩桩义举,都有益于对生命的开拓、充实、丰富、延长、保护……为义而死之所以静美,就是因为它虽是生命的结束,但死中振奋着永垂不朽的精神,死得其所,重于泰山。一个人能够献身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论是生是死,都是实现了生命的价值,都能闪耀出夺目的光辉。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公而忘私、克已奉公是一种美德。自古以来,有千千万万的人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公而忘私、流血牺牲,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保证了国家的安宁、统一和强大。作为青少年,也要像仁人志士那样做一个公而忘私的人。

【公耳忘私的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的成语解释02-28

成语公而忘私的故事04-21

公而忘私的成语故事05-13

公而忘私解释及成语故事05-22

有关耳的成语04-18

成语典故07-25

成语典故09-08

齐庄公的典故01-17

成语面红耳赤07-26

不绝于耳成语解释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