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十室九空的成语典故

时间:2023-08-07 11:30:24 振濠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十室九空的成语典故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十室九空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室九空的成语典故 1

  【词目】:十室九空

  【拼音】:shí shì jiǔ kōng

  【解释】:室:人家。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出自】:《抱朴子·用刑》:“徐福出而重号淘之仇,赵高入而屯豺狼之党,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示例】:~,百姓怨嗟,如出一口。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室,不能读作“sì”。空,不能读作“kònɡ”。

  【成语辨形】:室,不能写作“世”。

  【成语辨析】:十室九空和“流离失所”都可以表示“人民破产或流离”的意思。但十室九空强调人民大量破产;只用于多数而“流离失所”既可用于多数;也可用于单数。

  【近 义 词】:颠沛流离、家破人亡

  【反 义 词】:人烟稠密、安居乐业

  【成语例子】: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

  【英语翻译】:nine houses out of ten are deserted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革新派范仲淹因上书言事而遭贬斥,余靖上书说情也被降职。到了庆历年间,宋仁宗赵祯又任命余靖为右正言谏官。开宝寺灵感塔发生了火灾,有人借机鼓吹迷信而重修灵感塔,余靖上书说:当前西部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需要安抚。

  【造句】

  1、有些国家战乱频仍,让许多村镇十室九空,看来触目惊心。

  2、每天走在路上,但见原野空旷,土地荒芜,十室九空,残破不堪,十分凄凉。

  3、人们为躲避战事灾难,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逃命,十室九空。

  4、由于连年乾旱,农民纷纷迁离家园另谋生计,这个村子现在已经可以说是十室九空了。

  5、那个社区经过一场疫灾后,从此十室九空,只剩下几户人家。

  6、连年战祸,使得这个城市十室九空,几乎阒无人声。

  7、清同治初,关陇一带爆发回民反清斗争,战乱所及,田园荒芜,十室九空,环县受战争创伤尤重。

  十室九空的成语典故 2

  【成语名字】

  十室九空

  【汉语拼音】

  shí shì jiǔ kōng

  【成语解释】

  十户住家,有九家空无人居。形容天灾人祸造成人民穷困散亡的凄凉景象。语出《抱朴子外篇用刑》。

  【成语典故】

  《抱朴子外篇用刑》

  秦之初兴,官人得才:卫鞅、由余之徒,式法于内;白起、王翦之伦,攻取于外。兼弱攻昧,取威定霸,吞噬四邻,咀嚼群雄,拓地攘戎,龙变虎视,实赖明赏必罚,以基帝业。降及杪季,骄于得意,穷奢极泰。加之以威虐,筑城万里,离宫千余,锺鼓女乐,不徙而具。骊山之役,太半之赋,闾左之戍,坑儒之酷,北击猃狁,南征百越,暴兵百万,动数十年。天下有生离之哀,家户怀怨旷之叹。白骨成山,虚祭布野。徐福出而重号咷之雠,赵高入而屯豺狼之党。天下欲反,十室九空。其所以亡,岂由严刑?此为秦以严得之,非以严失之也。

  【成语出处】

  1、晋葛洪《抱朴子外篇用刑》:“徐福出而重号咷之雠,赵高入而屯豺狼之党。天下欲反,十室九空。”(源)

  2、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九安边》:“(褚遂良上疏)然则王师初发之岁,河西供役之年,飞刍挽粟,十室九空。”

  3、《金瓶梅第一○○回》:“十室九空,不显乡村城郭;獐奔鼠窜,那存礼乐衣冠!”

  4、《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不要数那乡村野外,止说那城里边,每清早四城门出去的死人,每门上极少也不下七八十个,真是死得十室九空。”

  5、《文明小史第六回》:“可怜这个风声一出,直吓得那些人家走的走,逃的逃,虽非十室九空,却已去其大半。”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形容天灾人祸造成人民穷困散亡的凄凉景象。

  使用类别 用在“空荡萧条”的表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