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成语三顾茅庐的典故

时间:2024-02-02 11:52:46 嘉璇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成语三顾茅庐的典故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成语三顾茅庐的典故。

  成语三顾茅庐的典故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拥兵东吴,文臣武将,人材济济,唯胸怀大志的刘备人马少,地盘小,力量弱。后来,刘备听说在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北)有个叫诸葛亮的人,博学多才,可成大事,便决心请出诸葛亮,以夺取天下。

  刘备率领桃园结义的兄弟关羽、张飞,带着礼物亲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恰巧这一天诸葛亮不在家,三人只得扫兴而归。过了一段时间,刘关张兄弟三人冒着大风雪第二次上隆中。不料,诸葛亮又外出闲游未归。张飞是个急性子人,本来不愿意第二次来请,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快回去。刘备无法,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拜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愿望。又过了一些日子,刘备虔诚地吃了三天素,准备第三次上隆中。关羽心想,诸葛亮可能是徒有虚名,不一定有真才实学,劝刘备不要再去了。张飞甚至提出让他一个人去把诸葛亮叫来,如果诸葛亮不愿意,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批评了一顿,说服他们二人和自己一道,第三次拜请诸葛亮。他们到达诸葛亮家的时候,正逢诸葛亮睡午觉。刘备不让惊动他,叫关、张二人在门外等候,自己站在诸葛亮的床边,耐心地等待,直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说话。

  诸葛亮见刘备确实很有志向,而且对自己这么诚恳,便答应出山帮助他。后来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很快扩充了地盘,壮大了势力,终于使自己与曹操、孙权形成鼎足而立的三大集团,也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魏、蜀、吴三国局面。

  后人把“三顾茅庐”作为成语,比喻诚心诚意拜访请教。

  拓展:

  典源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 (刘备) 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释义用法

  汉末刘备兵屯于新野,三次前往南阳隆中,拜访诸葛亮,礼聘其出山。后用来表示诚意聘请贤能之士。

  用典形式

  【三顾】 唐·李商隐:“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唐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明 ·高启:“向非昭烈贤,三顾犹未许。”

  【三接恩】 唐·刘禹锡:“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

  【答三顾】 宋·黄庭坚:“诸葛见益州,释来答三顾。”

  【三顾隆中】 宋·张孝祥:“已授一编圯下,却须三顾隆中。”

  【草庐三顾】 宋·无名氏:“万里奔腾,两宫幽陷,此恨如何雪? 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英杰?”

  【蜀主三顾】 元·萨都拉:“若非蜀主三顾贤,终只如龙卧南亩。”

  成语寓意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向别人请教问题,或者有求于人,态度一定要真诚,并且要有耐心。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就像刘备一样,不因此而鄙视诸葛亮,因而蜀汉皇朝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辉煌。假设刘备无礼节,诸葛亮肯定不会出山相助;假设没有诸葛亮相助,刘备很难建立蜀汉政权。其实,“三顾茅庐”的背后,是求贤若渴。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宾语;含褒义。

  运用示例

  元·马致远《荐福碑》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八章:“咱们今正是惨败之余,人家牛先生肯屈驾前来,不用咱们三顾茅庐,难道我还不中途相迎,以表诚意!”

  现代·王安忆《舞台小世界》四:“想来想去,新团长只好亲自去请福奎,动员他再站一班岗。他作好了三顾茅庐的思想准备。”

【成语三顾茅庐的典故】相关文章:

三顾茅庐的成语典故故事05-09

三顾茅庐成语经典故事(通用15篇)12-01

成语典故09-08

成语典故07-25

古代成语历史典故成语06-17

曲突徙薪成语典故07-12

以逸待劳成语典故11-18

乐不思蜀的成语典故07-29

成语夜以继日的典故08-24

杞人忧天的成语典故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