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说文解字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时间:2023-02-13 11:02:09 羡仪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说文解字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在各个领域,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练习题了,只有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地发挥每一道习题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深化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大家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好习题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文解字的阅读理解练习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文解字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说文解字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篇1

  古代中国人对山岳有一种神秘感,《说文解字》解释山字说:山,宣也。谓能宣散气、生万物也,有石而高。有研究表明,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都存在对山岳的崇拜。人类社会早期崇拜山岳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很多山岳高大雄伟、山路险阻,又有奇禽异兽栖息,具有人难以接近的神秘性。这样的山峰,常会被古人看作神灵居所,或具有神力,或是通往上天的通路而受到崇拜。二是由山峰奇特的形状和山中特殊的物产等自然条件引发人们对山岳的联想,幻想山岳是某种神灵的化身,或者是有某种神灵在守护、管理着山中的奇珍异宝。总体而言,是山岳本身奇特的自然条件吸引着古人对山岳产生崇拜,进而祭祀山岳。

  古代中国人很早便对山岳进行祭祀,由于山岳是古代中国人得到生活资料的地方,人们便认为山岳能产出万物,是生命的原动力,具有灵性。每当发生洪水、旱灾、疠疫的时候,人们认为那些灾祸是山川之神在作祟,使到山川之神那里去祷告、祈求。这样,古代中国人便把山岳视为有神秘灵能的东西,即所谓神了。

  中国人谈及山岳风光,必称三山五岳,三山乃是上古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五岳则是中华大地五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除引人入胜的优美自然风光,五岳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五岳是国家疆域的象征,是帝王举行受命于天、拥有天下象征的封禅圣地。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相得益彰,使得五岳成为中国人膜拜的圣山。五岳信仰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山岳信仰,据《礼记·王制》记载,上古舜帝时天子已经对五岳进行祭祀。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情况,这极可能是后人根据西周之后天子祭祀山神情况创造出来的传说,不可信以为真,但表明对五岳的尊崇由来已久。

  五岳原本只是中国众多名山大川中的几座著名山岳,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后,最终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据考古资料显示,殷人卜辞中已经出现了华山、嵩山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境内山川祭祀进行了一番整理,将五岳等众多山岳一并作为名山川纳入官方祭祀行列,此举标志着五岳由区域性名山转变为全国性名山。西汉宣帝神爵元年诏曰:东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潜山于灊,西岳华山于华阴,北岳常山于上曲阳。至此,五岳从众多名山川中脱颖而出,以山岳代表的身份享受国家高规格的祭祀待遇。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南岳并非今日的衡山,而是霍山(即安徽天柱山),北岳并非今日的恒山,而是河北曲阳的大茅山。

  中国古代帝王相信五岳不仅仅是五座名山,还与国家政权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满怀虔诚对五岳进行祭祀,目的是祈求江山社稷万年永固。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古人崇拜祭祀山岳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大险峻、禽兽栖息的山峰,神秘莫测,常会被人看作神灵居所,或具有神力,或是通往上天的通路。

  B.山峰的自然条件,让人们把山岳想象成神灵的化身,或者是有某种神灵在守护、管理着山中的珍宝。

  C.古人视山岳为神,认为它具有灵能,庇佑保护了人类不受洪水、旱灾、疠疫等灾祸的侵害。

  D.人们认为山岳能出产万物,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各种生活资料,是生命的原动力,具有灵性。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五岳是中华大地五座名山的总称,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厚,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

  B.五岳信仰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山岳信仰,上古舜帝时天子对五岳进行祭祀的事实,证明我国对五岳的尊崇由来已久。

  C.殷人卜辞中出现了华山、嵩山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五岳纳入官方祭祀行列,才使五岳成为全国性名山。

  D.五岳是众多名山大川中的五座著名山岳,是国家疆域的象征,是中国人膜拜的圣山,是帝王封禅的圣地。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中国人很早便对山岳进行祭祀,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活依赖于山岳,面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又心存恐惧。

  B.古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山岳各种神异的特点,并且融入了情感因素,对山岳的崇拜与祭祀,寄托了人们的理想、愿望。

  C.五岳享受国家高规格的祭祀待遇,是因为中国古代帝王认为五岳与国家政权的兴衰紧密联系,能使自己的统治万年永固。

  D.五岳具体指哪五座山,历史上一直都不固定,比如汉宣帝时,南岳是安徽霍山而非衡山,北岳是河北曲阳的大茅山而非恒山。

  答案:

  1.C

  2.B

  3.D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C无中生有,庇佑保护了人类不受洪水、旱灾、疠疫等灾害的侵害的信息不当。

  2.试题分析:B.虚假信息,上古舜帝时天子对五岳进行祭祀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3.试题分析:D.范围不当,绝对化;历史上都不固定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说文解字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篇2

  《说文解字》

  (汉)许慎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今之诸生竞说字解经,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谕。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选自《说文解字·叙》,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B.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C.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D.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是儒家传统典籍之一,相传是庖羲氏依照物象所作,原是古代的卜筮用书,揭示了天和人的生存法则,包含着辩证的思维方法。

  B.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如《易经》、《论语》、《春秋》、《尚书》等典籍最初就是用古文写的,和韩愈笔下李蟠“好古文”的古文概念不同。

  C.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等六部先秦古籍,又称“六艺”,与《张衡传》中“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所指相同。

  D.《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并以六书分析汉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变化导致难读难解。自秦始皇时代古代典籍废弃起,古文字开始绝迹,而到了汉代学生们荒谬胡乱解字,完全不符合圣人造字的精深意图,促使许慎潜心整理文字,写了《说文解字》。

  B.文字形态发展多样繁复。由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文字经历了由依物画图到形声结合,再到古文、大篆、小篆、隶书等各种字体的繁复演变,导致在泰山封禅的诸多朝代文字各不相同。

  C.文字意义关系政治文化。文字有记录日常生活信息的功能,又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中所列举的庖羲氏的八卦图和神农氏结绳记事的方法,都可以归入文字的范畴。

  D.《说文解字》意义深远。许慎编选小篆与古文、籀文,按照部首类别排列,进行解说,剖析错误,使学习的人通达文字构造的深意,进而读懂典籍、明晓万物、传承文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

  (2)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答案解析

  10.A.【解析】在做题时,先找准句子主干,明确主语(秦)、谓语(烧灭、涤除、大发、兴)、宾语(经书、旧典、隶卒、役戍)等句子成分,然后看修饰部分。四个选项的不同点在于“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和“初有隶书以趣约易”两部分。在B和D项中,第一处断在“大发隶/卒”,似乎“发隶”这个动宾结构也可以讲得通,同时“卒兴役(戍)”动宾结构也可以,但是兵卒兴起徭役这个句意不通,因为兵卒是被发起徭役的人;另外,“卒”在这里如果讲为“仓促、忽然”或者“最终”也是不通的,因为这是秦王朝由前到后的一系列行为,前面两个行为都没有加上这种类似的状语来修饰,这里更不会无端加个表示仓促或者最终的状语出来,不符合古文里面的结构整齐的习惯要求。C项中“兴役戍官狱”里面“兴”“戍”都是动词,分别跟着宾语,似乎讲得通,但是既然是两个动宾结构,那么就是两个句子,之间就应该断开,除非是一个整体性的成语类的允许两个整齐的`动宾结构连在一起表达一个整体的谓语功能,但是这里的“兴役戍官狱”很明显两个动宾结构并不整齐,所以不应该连到一起。“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这里似乎表面意思也讲得通,但是秦始皇那么多行为里面就有发“隶卒”,所以这里“初有隶”讲不通,同时我们知道本文在讲文字的演变,这里隶书出现古文绝迹才更合乎文章内容。

  11.C.《张衡传》原文是“遂通五经,贯六艺”,这个六艺不可能是六经,因为五经加《乐经》就是六经,这样的话前后严重重复。《张衡传》的六艺指的应该是礼乐射御书数。

  12.B.最初“依物画图”和“形声结合”的文字也属古文,这里对古文的概念界定不恰当。

  13.(1)庸夫俗子玩弄他们的所学,遮蔽了(不明了、不了解)他们所少见的东西,没有见到宏通的学者,不曾看到文字的条理。(“玩其所习”,“蔽”,“希闻”,“不见通学”,“睹字例之条”各1分)

  (2)文字是经典的根本(根基),也是王道政治(王道统治)的开始(开端),是前人用它将文化传给后人,后人用它认识古代文化的工具啊。(判断句式1分,“本”,“始”,“垂后”,“识古”各1分)

【说文解字的阅读理解练习题】相关文章:

猫和老鼠的阅读理解练习题10-24

晒旧衣的阅读理解练习题04-28

耐磨的人生的阅读理解练习题12-24

米龙老爹的阅读理解练习题01-15

母亲的纯净水的阅读理解练习题11-07

最后一课的阅读理解练习题11-30

完美的眼睛阅读理解寒假练习题01-15

《另一扇窗子》阅读理解练习题12-24

退一步的智慧的阅读理解练习题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