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谁有中考复习的资料?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7-02-13

中考复习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究竟如何搞好中考英语复习呢?

一、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中考复习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初中教材的全面复习疏理,同步做连云港市《中考复习指南》中的单元练习题;第二阶段,对照《中考复习指南》中的语法要求,查漏补缺;第三阶段,做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试卷,进行模拟测试。在中考前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教给他们一定的应试技巧。

二、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从近几年的中考英语来看,试卷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尤其是今后的试题,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三、做好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整个中考的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或者是掌握不够的部分。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从而在心理方面为中考做好准备。同时,还要让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主动、轻松,才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才会提高。

四、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讲评及时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讲,要有针对性,除重点、难点外,侧重讲解复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练,以限时训练为主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使之逐渐适应中考的要求,训练的试题既要遵循“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要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评,教师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因为时间过长,逐渐淡忘,学生就会失去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讲评时要注意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应只做简单的重复,不能以题论题。

五、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教师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大,加上生动的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使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

六、建立“纠错本”

在中考复习过程中经常测试,而学生在每次测试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错误,因此,建立“纠错本”是复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通常在脑子中印象很深,为避免同一错误的再次发生,建立“纠错本”是十分必要的。老师每讲评完一份试卷,让考生在“纠错本”上将错误订正,并做正确的分析、归纳、总结。每次考试前,学生重新检查一下自己所做的错题及错误的原因,充分加以重视,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加强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做题时认真思考的习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七、强化训练

从信息论的原理来看,学习是由信息输入、贮存与输出三个过程组成的。信息输入包括听课、阅读和理解;信息的贮存靠记忆实现;信息的输出是指知识的再现和运用。三个过程关系密切,缺一不可,但考试主要是通过信息的输出来实现。因此,要想提高考试的成绩,平时就必须加强对知识输出的训练。加强训练是一种高强度的知识运用训练,通过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输出知识的能力,提高成绩。

八、注重中考信息的收集

中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必须注重中考信息的收集。教师要重视对《课程标准》和《中考复习指南》的研究,重视对历年中考英语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中考英语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中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复习,提高复习的效果。


扩展资料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