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求1篇300~400字的文明礼仪作文?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1-19

  礼仪之花处处开

  近期,学校让我们写一篇关于礼仪的怍文。我清楚地知道,文明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除了平时的日常用语、态度举止以外,还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如上课认真听讲的学校课堂礼仪,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的交通礼仪,爱护绿化公物的社会礼仪,孝敬长辈的家庭礼仪……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外,还要处处体现着文明礼仪规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这样做:上车时,我们都谦让一点,看见老弱病残主动让座;在公共场所,我不能乱扔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破坏花草树木,爱护公物;在学校里,遵守校规,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互相帮助,让我和同学之间相处得更和睦;在家里,我更要孝敬老人,尊敬父母,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分担他们的辛劳……以上这些礼仪都是我必须做到的。

  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文明礼仪,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焕然一新,我们的城市就会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和谐温馨,同学们,愿我们的礼仪之花开得更加绚丽!


扩展资料

  身边的文明礼仪

  星期一,我和住在同一栋楼的四(2)班的一个同学一起去上学。我看到她没戴红领巾,便提醒她快回家去取。她得意地从兜里掏出一条皱巴巴的红领巾说:“我怎么会忘记呢?今天要进行开学典礼,当然应该戴红领巾的。”我对她说:“我们是少先队员,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不能弄得皱巴巴的。红领巾应该保持干净、平整。”听我说完,她就跑回家拿了一条备用的红领巾。

  我边走边对她说:“我们要做到使用红领巾‘四不’和红领巾礼仪。”使用红领巾“四不”:第一项是,满头大汗时,不要用红领巾擦汗;第二项是,捉迷藏时,不要用红领巾当蒙眼布;第三项是,不佩戴破损的红领巾;第四项是,少先队员应按要求佩戴好红领巾,不要塞在衣裤里。还要做到红领巾礼仪:第一项是,爱护红领巾,保持红领巾的整洁、鲜艳,及时清洗、更换,不破损;第二项是,在重大节日集会、活动纪念日时,必须佩戴红领巾;第三项是,经中队同意,红领巾可以传递给对人民事业有贡献的个人或团体,以表示敬意;第四项是,佩戴红领巾口诀“左尖压右尖,底尖转一圈,岔上拉底尖,底尖穿过一圈”。

  不知不觉我和她到了学校,向队旗行了一个标准的队礼,心中感到无比的自豪!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