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元旦手抄报资料怎么做?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7-01-12

  新年的由来

  新年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在西方,它的节庆活动不如圣诞节那样隆重(在有的国家把它与圣诞节合起来过),而在东方特别是东南亚一带,它显然不如春节重要,那么各国的新年到底有什么特色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罗马尼亚、俄罗斯、匈牙利、法国、英国、葡萄牙、意大利、美国这些国家的新年是如何过的吧.

  罗马尼亚

  每年一月一日是罗马尼亚的传统年节,但它又与正教的圣诞和主显节的时间相临,几个节日便合在了一起,所以罗马尼亚人的新年实际上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至直翌年一月六日结束.十二月二十四日夜,教徒门要去教堂作礼拜,之后,他们在一位手举五星红灯的儿童的引领下沿街游行,吟唱圣歌,直到深夜.二十五日上午,小火子们持刀佩剑,一身戎装在,广场或市中心演出圣经故事.三十一日,是结婚的吉日,办喜事的人很多,很多人还习惯在这一天问卜算挂.

  元旦之后的数日之中人们还要举行很多独具民族风情的贺岁活动.除夕之夜新郎,新娘要牵拉"圣犁""圣牛"到亲友邻居家拜贺.孩子们则三五成群,手持花棍轻轻敲打自己的父母长辈,唱花棍歌祝亲人吉祥如意,小伙子们则手拿花杖,拉着铁犁到各家拜年,其间跳山羊舞,主人也会以各种佳肴招待他们.另外还有一种化装游行,十分有趣,一个头戴山羊面具,两只羊角间夹着一面象征太阳的镜子,在其它"动物"冬眠后仍蹦跳不止,待一阵音东响过,其它"动物"渐次苏醒,与山羊共舞,用以象征万物复苏.游行队伍里还有名医生,手持大号注射器向路人喷射"圣水"."圣诞老人"更是必不可少,他身穿大红袍,不断向路人抛洒五彩纸屑和礼物.(上图为罗马尼亚一乡村正在举行全村新年祈祷)

  俄罗斯

  历史上,俄罗斯的新年曾有几次变迁,古代,人们为迎春送冬而举行祭礼,以三月一日为新年,十五世纪受,拜占庭文化影响以五月一日为新年;十七世纪彼得大帝统治时期的一月一日为新年:后东正教会又把它改为一月七日,直到本世纪末才把新年定为一月一日.

  节前,艺术家和伐木工人采伐塔行枞树,供克里姆林宫和各大公共设施举行新年联欢会使用.商店里琳琅满目,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选购礼物,青年人则相互寄送贺卡.除夕夜,各大公共设施上灯火齐明,身穿白毛镶边红袍的严寒老人在人流间穿行,象人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并向孩子们赠送礼物,娱乐场所组织假面舞会.午夜克里姆林宫钟声长鸣,人们听到钟声后,施放焰火,相互高呼,庆祝新年来到,庆祝活动直至凌晨.(上图为克里姆林宫宫墙和红场一角,远景为克里姆林宫钟楼)

  匈牙利

  新年是匈牙利的传统年节,此前离家的人尽量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节庆活动从新年前夜开始,届时,男女老幼走出家门,手拿纸做城的喇叭,吹出没有曲调的音乐.不多时又开始了抢喇叭的游戏,人们边吹边抢,边抢边吹.此俗沿习已久,每到新年都有人出售纸喇叭,购买者也十分涌跃.

  新年这天,学校放假,家家户户装饰圣诞树,圣诞树有用塑料制成,也有的家庭在节前到树林里砍伐松树,搭成圣诞树.街道上的圣诞树则更为漂亮,上面挂满了彩带,彩球和各式玩具,足有两层楼高.

  另外,新年这天,亲友之间还要相互拜访,赠送礼物,礼物一般为镀金的镍币和玻璃器皿,镍币作工精细,正面印有徽笑的天使,背面印有"祝你新年快东"的字样,玻璃器皿上印有憨态可拘的小猪,它身穿马甲,前蹄上翘,上面也印着"祝你新年快乐"(上图为一枚匈牙利银制纪念币)

  法国:

  中世纪以前,法国的新年是四月一日,直到1564年,查理九世才把它改成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家人团聚,同餐共饮,按古老的风俗,是夜每个人都喝得酩酊大醉.法国人认为除夕时家中的酒如没有喝尽,来年必有厄运.所以豪饮是法国新年的特色之一.另外新年时父母或长辈要给孩子们红包,以表关切,这一点很象我国春节的"压岁钱".很多人还用元旦的天气来预则来年一年的天气,他们认为,元旦刮南风,则一年风调雨顺;刮西风是捕鱼和挤奶的好年头,刮东风水果可以大丰收.(图为法国的两种最著名的香槟.)

  英国:

  在英国每年一月一日是新年,但由于它在圣诞节的12天节期之内,所以节庆活动就不突出.但是在苏格兰地区,人们认为圣诞节是家人团聚日,而新年才是普天同庆的节日,因而对它的重视胜过圣诞节.

  在苏格兰,新年前夜,亲朋好友一齐聚会,痛钦威士忌,欢渡节日.午夜12点,各教堂钟声齐鸣,庆祝新年来到,人们一边饮酒,一边高唱《友谊地久天长》,并在音乐中跳起热烈的苏兰舞蹈.午夜刚过人们又开始了拜年活动.届时家家大开门户,欢迎任何人前去,并用事先烘制好的小黑面包待客.并以第一个登门来访的客人占卜自己的家运,来者阔绰,预示好运,来者贫穷预示受苦,而且来者必须是黑发、黑肤的陌生人,苏格兰人认为这样的人会给他们带兴旺的年景.否则来访者必须手拿一块黑煤来代替黑发、黑肤,还要带面包和盐表示善意.进门后将煤放入主人家的壁炉内,将面包放在桌上以示拜年,这样主人便会给他热情的招待.

  葡萄牙

  每年一月一日是葡萄牙的传统年节,元旦前后十天正是葡萄牙的"斗牛旺季"因而观斗牛便是元旦的一大盛景.与西班牙斗牛迥然不同的是,葡萄牙斗牛十分安全,为不使牛伤人,斗牛时要锯掉公牛的角,并裹以海绵,棉布;为不伤牛,规定刺伤深度不得超过5公分.这种刺激而又不致危及生命的斗牛方式很合葡萄牙人的胃口.

  斗牛时,斗牛士头戴黑绒帽,系红领带,内衬白祖衫,外穿黑裤.斗时有两种方法.一是智取,即一人一马一枪,斗牛士将公牛激怒并与其周旋数十周后,才将其刺中;一是强攻:即一群人赤手空拳上阵,凭死力将牛推翻在地.此时观众激动不已,喝彩叫绝.(上图为西班牙斗牛场景.)

  意大利:

  每年一月一日是意大利的传统年节,新年前夜,一位身穿白衣,从"山里"来的老婆婆,走家串户,为人们送来节日礼物,人们则彻夜不停地燃放爆竹,烟花,并且可以肆意打碎一切可以打碎东西,小至碗碟,大至坛缸,都可以扔到大街上去,许多人特意为了这一刻积攒了许多瓶瓶罐罐,此时一并敲碎瘾,意大利人认为新年前夜响声连天,便可以驱邪,求得新年如意,元旦这天人们习惯在家中燃一炉旺火,昼夜不熄,人们认为火来自太阳,元旦这天家中如果断了炉火,来年就见不到太阳,会导致厄运.

  美国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对于新年的民俗庆祝活动远不如那些历史长远的国家,其节庆活动也相对平淡.在新年前夜,教堂举行盛大的礼拜活动,人们相互祝福.午夜时分,人们举行各种化装舞会,歌舞狂欢,游艺,直至凌晨二、三点钟.至于元旦这天,气氛相对平静,人们很晚才起床,绝大多数人在家看电视,体育比赛等,在休闲中渡过.

  不过在加利福利亚州的玫瑰花会游行到别有特色.届时,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是盛开的鲜花,五、六十辆由鲜花装饰而成的彩车徐徐而行.节日期间人们选出一位玫瑰皇后,头戴珠冠身穿白色礼服;坐在新车上,其后又有六位"玫瑰公主"分列"皇后"两侧她们身穿绿色礼服,笑容可掬."皇后","公主"手拿玫瑰向人们频频致意,电视现场直播将欢快的场面传遍各地.

  新年表决心是美国的一个习俗,也就是在新年许一个心愿,订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一定远大,但要和自己的生活贴近,如:"我一定要戒烟;我一定要改掉坏脾气等."

  元 旦 的 由 来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扩展资料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最早的元旦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 3 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