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求高中议论文的写法和技巧?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11-19

  高中生作文评价的模糊性、主观性一直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但是被评的对象。经常被要求写好作文,但是,何为好作文?学生心里却一点都没数,都是评的人即教师说了算。教师经常在评作文,但也说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好作文,好在哪里,好到什么程度。因此,如何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师生共享的作文量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并依据量规对学生作文进行多元、全程的作文教学和评价,使学生既是写作者又是评价者,让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写作,这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为例,探索高中语文如何基于量规开展写作教学与评价的问题。

  一、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形成议论文评价量规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

  高中生作文评价量规,必须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就是说,关注“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的“国家课程标准”应该成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即教学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生议论文量规基于教学,指导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必须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研制量规,既为教学确立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间,因此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处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求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

  《课程标准》“交流与表达”这样表述:“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1]]这些内容强调了写作中的独立修改和相互交流,也提出了写作速度和数量要求。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譬如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怎样进行交流与评价,如果没有具体的指导,学生就会在具体的操作中一筹莫展。这需要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形成作文评价量规,是学生养成自我评价习惯的前提。

  (二)学生协商参与

  整个量规的制定,需要学生参与。没有理由把学生蒙在鼓里,不让他们知道你要评价什么、你将依照什么标准来评价。[[2]]首先,将《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有关要求复印给每位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有关要求。其次,将事先准备好的高中学生关于作文量规的问卷调查表,分别在不同班级进行了民主的小组讨论及问卷调查,由各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题、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书写、字数)制定出学生认为是好作文的标准。然后,将各组的讨论结果汇总在全班进行讨论,形成一份大家认可、操作性强、可重复使用的作文评价量规。学生参与开发制定评价量规,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学习责任感,学会自我评价,而且是让学生体验或思考优秀作文标准的极好机会。

  (三)形成共享的作文量规

  经过明确内容、分析目标、确定元素、确定等级、量规草案、试用评价、制定量规等环节,[[3]]师生共同开发出如下评价量表(以议论文为例,作文满分根据高考要求为60分):

  高中生议论文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分值

  评价标准

  审题

  10

  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立意,文题体现主旨且很有文采或很有意蕴10分;尚能把握材料行文但有所游离,文题即中心主旨,5分;仅仅抓住材料中枝节来立意行文,有标题但不合要求,3分;与所给材料无任何联系或没有标题,0分。

  论点

  15

  立意高远,哲理深刻,思想健康,15分;立意新颖,思想基本健康,10分;论点正确,基本符合道德规范,5分;观点有背于现行法律和道德规范,思想不健康,0分。

  论据

  10

  事例新颖典型,引用道理恰当,10分;事实充分,有说服力,5分;事例能够证明观点,但不典型,3分;事例与论点无关,0分。

  论证

  10

  议论文文体特征明显,方法得当,逻辑严密,5分;有文体杂糅痕迹,但尚能分辨出议论文文体特征,论证充分,3分;不能辨别文体类型,论证无条理,0分。

  结构

  5

  首尾呼应,文脉畅通,段落划分恰当,衔接紧凑,过渡自然,结构严谨,5分;有头有尾,分段合理,结构完整,3分;有头有尾,段落划分不够合理,结构基本完整,2分;段落划分有严重欠缺,杂乱无章,结构混乱,0分。能恰当运用段首语、总括句等其他结构特征的,酌情加1-2分。

  语言

  5

  用词准确,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句式选择得当,语言流畅,5分;文从字顺,有1-2处语病,但不影响语意表达,语言通顺,3分;有3-4处语病,对语意表达并无很大的影响,语言基本通顺,1分;语病达5处以上,影响了语意表达,语言不通顺,得0分。语言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的,酌情加1—3分。

  书写

  5

  字体工整、规范、方正,书写流畅,卷面干净,5分;字体端正,书写规范,无涂改,3分;字迹不够规范,但尚能辨认,有少许涂改,1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影响作文评阅,0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能够正确使用逗号、感叹号、句号、引号等来表示句子结构的,酌情加1—3分;标点运用错误多的,酌情扣1—3分。

  字数

  5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800字习作的加2分,字数不足,每50字扣1分。400字以内的未完篇文章,直接给出总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25分。

  二、如何依据量规开展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与评价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4]]有了量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就有了评价标准,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师生共同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就有了实现的可能。在量规引领下进行写作,用量规指导整个写作过程。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评价,在评价中提高写作水平。评价可以从两方面来审视:促进学习的评价和对学习的评价。评价是一种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因为相伴的评价量规而成为评价。[[5]]边写边评,边评边写。在写中评,在评中写。“我手写我心”,心中有标准,手中的笔就会向这个标准靠近。量规清晰地表述了教师的期望以及达到这些期望的途径,因此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6]]

  (一)解读量规,形成作文“表象”

  学生直接参与了评价标准的制定,每次作文前再次学习并理解熟悉量规,有助于每一位学生明确评价量规的含义,以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明确要达到的能力要求与行为目标,在头脑中形成作文“表象”。量规不仅有评价内容,还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解读量规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作文雏形的过程。将量规印发给每位学生,逐条举例解释说明,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自主运用量规开展议论文评价,引导学生每次动笔作文前在头脑中形成作文“表象”。

  (二)搭建框架,通过量规“成象”

  量规本身就是一种写作的基本框架,它从审题、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书写、字数等8个方面来评价作文,涉及议论文写作的方方面面,通过量化分值的变化来说明具体的评价导向。头脑中有了表象之后,就可以通过量规搭建作文框架,初步“成象”。列写作提纲是搭建框架的最好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先列提纲后作文的好习惯。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文章服务的。提倡学生编列详细的二级提纲,一级提纲只能粗略地见到全文的大体轮廓。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搭建框架,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初写作文,参照量规“定象”

  搭好框架之后,参照量规成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55分钟)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依据量规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作文完成后,将印制好的评价表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对照量规进行自我评价。分别从审题、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书写、字数等8个方面进行统计,整理出相关数据。参照量规,分析数据,评判此次作文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此时,量规的作用就不仅仅是用来评价的了。学生参与了制定量规、运用量规的过程,对量规有了一定的认识,评价自己的过程就是向量规靠近的过程,在以后写作中更容易以此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

  (四)同伴互评,依据量规“评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同伴互换作文,依据量规对同伴作文进行评价是高中生作文评价的重要部分。同伴互评是作者和读者依据量规共同协商、共同构建写作文本时所呈现出的一种交互范式,它是写作过程的核心,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强读者意识、降低写作焦虑、弥补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促进文本输出的质量。量规可以使学生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时更加具有判断力和思考力。通过反复实践自我评价和同辈评价,尤其是自我评价,不仅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责任感。[[7]]同伴互评通过学生相互阅读对方的作文,并向对方提供反馈。具体做法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4名同学,每位同学都要就本组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并将评价意见以书面形式向作者反馈。评价结束,写上评价者的姓名和评价等级,连同作文一起交给写作者。或者同一小组对同一篇作文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看法,共同评定作文等级或分数。学生对比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果,善于从他人评价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书面评价和反馈的部分活动也可以安排在课后,作者根据其他组员的评价意见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通过同伴互评,学生能够将在同伴交流合作学习中获得的有益的知识和技能逐步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对自己的独立写作过程和自我评价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有助于把学生从被动的受评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在动脑、动嘴、动手的过程中通过共同商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但培养了自改作文的能力,写作的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五)师生共议,基于量规“改象”

  由于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性格态度各不相同,在同伴互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教师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参与以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原则,不可随意下结论。老师把作文本收上来,浏览一下各小组的修改情况,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再进行批改。在批改时要注意肯定四人小组批改的成功之处,同时也要指出他们的疏忽和遗漏的地方。最后还要在全班进行讲评,讲评后让学生再进行自我修改。经过这样的作文批改流程,变一次修改训练为多次修改训练。学生在参与自改作文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独立性。

  学生自评自改习作,是作文评价的最高境界。有了一定的修改知识经验后,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动。自己的作品自己先打分,标准是大作文满分60分,小作文满分40分,并写下自己的写作体会或感受。然后请你信得过的同学或老师评析打分。每篇作文至少有两人的评析打分。每位学生则根据写作要求给其他同学评改作文,写下评语。这样做,让学生之间学会相互欣赏,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让评者和作者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整个评析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差生也能进步。

  评价能力与写作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经过多环节多人次对同一篇文章进行评价,学生对好文章的标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文章的评价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相应的,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在不断评价中得到提升。作文修改的评价是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能用材料更好地去表达真情实感,能使表达更生动一点,更丰富一点,能把话说顺。课程标准要求文从字顺,用学生自己喜欢的话自然、朴实、真实、具体、生动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除了对内容、文字的评价,我们还要关注对作文态度的评价,学生是不是喜欢写作文,是不是对写作有感情、有兴趣、有表达的愿望。还要关注他的写作过程和方法。对作文的全程评价,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个综合性的评价。除此之外,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中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了解,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三、量规的形成和运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量规能否适用于不同的评分者,不同的评分者对量规中的评价准则和等级水平的划分标准是否能达到共识?这取决于量规的质量高低。运用基于课程标准的量规对学生议论文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写作,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其实现与否有赖于量规是否清晰与评价者是否客观。

  (一)量规一定是清晰的、易于理解的

  量规越清晰、越容易理解,越具有指导价值。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如何确定学生掌握了某种写作能力?这就需要有具体、明确、清晰的评价指标描述学生达到某种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不但教师可以将这些指标作为写作教学评价的标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某种特定的写作能力,而且学生或者家长也可以运用这些指标评价自身或者同伴、孩子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量规必须是明确的、清晰的、易于理解的,应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观察的、外显的学习表现。[[8]]只有标准具体了、明确了,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量规从“审题、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书写、字数”等8个方面入手,较全面地概括了优秀议论文的特征,每一方面都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比如作文题目,学生常常不重视拟写标题,很多时候是作文结束后才想起来给作文“添”个题目,也就是说是“先有文章再添题目”,这样的题目甚至这样的文章水平可想而知。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应该特别在意。学生拟写作文题目相当随意,除上面列举到得“先有文章再添题目”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没有题目,以话题为题目,以“无题”为题目,题目与题目背景无关。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学生制定的评价标准直指这些不足,明确提出“文题体现主旨且很有文采或很有意蕴的5分,文题即中心主旨的3分,有标题但不合要求的2分,无标题的扣2分”,可操作性强。再比如“字数符合题目要求的加2分,字数不足每50字扣1分。400字以内的文章,直接给出总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25分。”清晰明确,容易理解,都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价。而具体如何把握文本的语言结构和特征,标准也提供了学生完成这一要求的明确行为表现,如“能恰当运用段首语、总括句等其他结构特征”,“能够正确使用逗号、感叹号、句号、引号等来表示句子结构”等,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对写作速度也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5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习作。

  (二)量规的理解有赖于实例的支持

  呈现量规的同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评估准则中每一个水平所描述的标准的确切含义,最好给学生提供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学习范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模仿的榜样或思维的线索,让学生更容易进一步理解量规。范例的个数最好不能少于2个,以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实例可以来自三方面:同伴的、师长的、经典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范例选择(教师从旁协助达成共识),可以非常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评价标准的认识。如果是第一次使用量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评价标准。同学们在梯级阅读中加深对量规评价内容以及内容指标的理解,当然最好的实例是学生当堂完成的可以推广交流的优秀作文。运用量规评价出来的优秀作文是理解量规的范文,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才是符合要求的好作文。每次作文评价之后,从中选取3-5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交流、推广,让自评、互评的双方各自陈述评价的理由,对其中的亮点和美好进行点评、赏析。全班同学也可以对作文进行评价。

  (三)量规应该是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

  量规只是用来评价的,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一种参考框架。因此,量规的作用不能止于评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写作,量规的应用应贯穿于从审题立意到评分乃至作文修改的全过程,而不只是针对“产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写作实践。[[9]]让学生参与评价,每一次评价时都是同一个标准,于是,在一次次的评价中,好作文的标准不仅映入学生的眼帘,更映入学生的心中,使学生加深了解好作文的标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少学生在写作中都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随后,教师在指导写作中有意识地让学生用评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习作,鼓励学生下一篇习作能得到更多的“优”。这样目的明确的练笔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学生间的互评能使学生在读别人的文章的同时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优缺点,能用别人长处补自己的短处,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评价促进写作,写作又促进评价,这种良性循环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学生写作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