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该如何把握?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11-10

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各要素的组合排列方式。不同的组合方式,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就是“在规定的标准时间里,取得范围内最好的教学效果……它是教师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论原则”。(巴班斯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总论部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由理性分析转为重视学生的感性体验,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突出学生主体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提高能力,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新大纲》以及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我们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以《活动教学论》为指针设计阅读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两年多来,我们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教材的不同特点,探索构建阅读训练型结构、质疑问难型、“提示”自读型结构、“开放”自读型结构等活动教学模式。

扩展资料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专家说:"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从粉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湖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又能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从而让学生学好语文,热爱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在这几天的培训中,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教师要精心地备课,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考虑到学生的难点(当然有时候也需要随机应变,以学定教),及时的指点,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听于琳琳老师备课的指导中,她详细的说了她整改教材、合理的利用教材,把有关"童年趣事"为主题的作文,为了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改为了"照片中的故事"。教材的编写,教师都不能心中有数,怎能起到身教的作用?怎能令学生信服?同时,各种教具的准备,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适当的教具能使课堂更形象,气氛更活跃,学生更有激情,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学生,生动的教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小游戏纳入课堂,也可把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多用描述性语言,多用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性语言;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

三、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 “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四、根据实际开展梯度教学

教师在备课,讲课中应根据班级实际,有梯度的开展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差别,一方面是先天的;另一方面是后天因素的作用。作为教师应承认这种差别,尽可能缩小这种差别,才是唯物、务实的。否则会陷入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机械论境地。对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硬作同一要求,显然就会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因而教师在备课、讲课、讨论、提问及平时练习中就应有意识的设计不同层级要求,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提示、点拔、启发,使每个层级的学生在日常中均有“成就感”,而不是他们作了极大努力仍不可企及。对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对班级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归因处理,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档次。其次,提出不同层次要求。如背诵课文基本篇目,优等生和中等生则要求背诵并加理解运用;而后进生则需熟读即行。再次,及时给学生以鼓励,使后进生学习有冲劲,有动力。结果表明,后进生进步了。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

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