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关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怎么写?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10-21

从接到这个“case”开始,我的心里就没有底。我从没有接触过导学课,即使去年听宋老师他们讲过的《尊严》后仍一头雾水,根本没弄清到底怎么上,抱着这种“弄不清、稀里糊涂”的心态,我也开始了积极的准备。课下多问问郭老师和宋老师合作探究该怎么用,平时就这么练着。直到后来才发现我们同组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研究,真的很深入,每个老师的认真劲儿真的感染了我,在这交流讨论中也确实给了我灵感,再加上听了六年级四位老师的课后,我大致有了方向,课前也收集了一些资料,所以那天就呈现了那么一节我觉得的“导学课”。

现在想想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一些偏差,问题导学模式应该更倾向于课堂生成的东西多些,放手让学生完成,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前留给学生。归根结底,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有一个独立完成到合作交流的阶段,交流的是不同的思想,交流的是智慧碰撞的火花。

拿我的课来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它以三件小事为框架构建出文章的大体面目,揭示出“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写作意图。这篇散文语言朴实,喻理于事,很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所以我在设计时以本单元习作“座右铭”为引子,展开设计,从出示父亲的话——学习印证座右铭的两件事——实现自己的座右铭的例子,力求这节课完整。但是细节处理上过于矫情了。

1、想让学生得法却流于形式

预习展示环节我是借鉴了六年级李老师的那个环节,步骤都是一样的,但是我操作起来浮于表面,套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小组交流预习的成果然后展示,这样做既耽误了时间,实效性也不见得强。事实上,光羡慕优秀老师的学生为什么那么会表达,其实功夫是下在了平时的,我想他们平时的课堂上就有意地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所以学生们表现得才那么出色,而我只是临时抱佛脚,让人感觉很刻意用处却不大。所以今后要沉下心来想想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达到我所设定的目标才行,一定得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才好,我想这也就达到了那天李强校长说的水过无痕的境界了吧。

2、想让学生得意却放在虚华之处

在设计合作交流问题时,作者遇到了几次困难,分别是怎么克服的?这个问题其实同学们预习后都知道,只是表述的不简洁,所以我该鼓励他们独自完成,不用合作交流的。从这儿看出什么时候该交流,什么时候该独立完成,我还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行。

其实,我在设计一些问题时确实考虑到个体的声音,如通往( )的路不止一条,第二次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我”垂头丧气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但是孩子们对内容的理解深度不够,回答的都是虚的,没有真正自己的想法,看来还是读的少,就像张书记说的学生们读的多了,感悟的也就多了,还得放手让他们自己学。

3、关注学生度有待加强。上课时我有些紧张,生怕学生答不出我心中所想,又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目标,所以对学生的关注上有些忽略,自己想驾驭课堂,更能驾驭学生,平时就得要求自己多钻研教材,多稳下来听学生的回答,这才能显示出老师引导的作用。

纵观本节课,我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利用本单元的学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但是老师的引导上得好好下工夫,尤其是平时的课堂上应该教给学生们如何去分析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只有平时养成这样的习惯,掌握这样学习的方法,关键时候才能展现出来,我也不至于抓耳挠腮,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说到底,没有给了学生满满的饭,他们和我也一样觉得没底气。

就像校长说的,课堂教学是永恒的艺术,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老师的理想,更是我们老师最现实的追求。但凡艺术,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否则也就不成为艺术。对于导学课尤其如此,没有现成的路,我只能是且思且行,多学习,多借鉴,多反思,跟随优秀老师的步伐摸着石头过河。


扩展资料

本课是选学课文,课前让孩子们联系《词语手册》和其他工具书去预习,理解重点字词,找出文中自己印象特别深的语句,并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并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生受益的文章。文章通过回忆小时侯父亲带“我”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广场的街道,让我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随后通过“我”的两次人生经历,让人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经历苦难后,脚

下的'路就会多一条。中心句“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由生活故事导入,揭题。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找出能够告诉我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句子,学生找到了两句话,表面的和深层次的,初步让学生了解了课题的意思,第三个环节,了解和研读“我”的两次人生经历。通过我的心情变化和取得成功的重点句子的分析,让学生读、划、想象、引导感悟,明白生活的路不止一条。第四环节,再回到导入的生活故事,联系生活,写写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一课时完成,可是却发现时间远远不够,一方面是因为课时内容太多,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自己的导向出了问题,略读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犹为重要,就拿父亲说的那句话,“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当学生找出之后,读过理解后就可以了,因为很多的感悟是需要通过课文的两个故事的理解来获得的,而这儿教师提问太多,放不下。另外很多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的问题,可由于怕学生学的不扎实,教师问得太仔细,把学生的学习权力抢了过来,造成的结果是时间浪费了,学生也没有了真正的思考空间,哪来个性体验。课的失败,让我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该放手时就要大胆的放手,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现实的教学中,不仅在课堂,还在学生的生活中,我们给他们的约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