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记叙文阅读技巧有哪些?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8-16

记叙文 序号 作用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1 象征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对比手法 1、通过比较,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2、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 反衬

5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6 欲扬先抑 1、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2、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7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8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9 伏笔和铺垫 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10 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1、丰富文章内容;2、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3、情节更生动感人

11 想像 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

1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1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14 借物喻人

15 借物喻理

16 托物言志 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3、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7 情景交融

18 以小见大

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1 记叙 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 描写 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3 说明 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4 议论 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作用是点明文章中心。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作用: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 抒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作用:1、引起读者的共鸣;2、深化中心;3、画龙点睛。

描写种类 1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主要是外在特点的展示,包括面部、头发、身材、衣着等,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两种,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

3 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又叫动作描写,由人物的举止构成,主要作用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4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心态的揣摩,一般由“我”的面貌出现,用第三人称也可以写心理,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内心世界

5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中往往具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这四种描写

6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对人物具有衬托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作用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7 景物描写 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表现人物品质;5、衬托中心

8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大多属于动作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9 表情描写

10 正面描写

11 侧面描写 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

12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文章线索 1 以主题为线索

2 以人物为线索

3 以事物为线索

4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 以时间、地点 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为线索

6 以“情”为线索 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记叙顺序 1 顺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顺叙为倒叙服务

3 插叙 插叙为顺叙服务,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补叙

修辞方法 1 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表达亲切,有情趣,生动形象)。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3 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表达感情更强烈,烘托气氛)。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 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气呵成,突出强调,有气势。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5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整齐,有节奏感)。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 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7 设问 1、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2、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4、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 反问 1、加强语气,态度鲜明,强烈抒情;2、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

9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题目的作用 1 概括内容

2 揭示主题

3 提示线索

赏析某句话或某段(或作用) 1 内容方面 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2 结构方面 1、总领全文;2、总结上文;3、为下文作铺垫;4、引起下文;5、承上启下;6、线索;7、照应前文;8、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3 形式 1、写作方法;2、语言特色;3、修辞。(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4 感情 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词语顺序能否调换 1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如何体会作者的态度和思想感情 1 分析文章题目

2 分析文章开头

3 分析文章结尾

4 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

5 分析写作背景、写作意图

关键语句的种类 1 结构上看 第一段:文章或段落的领起句。如果是环境描写,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2、引出下文;3、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如果是其他描写,作用:1、开篇点题;2、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3、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4、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中间段:文章或段落之间的过渡句,它往往兼顾领起与总收双重特点,承上为总收,启下为总领,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结尾议论性句子:文章或段落的总结句。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开头;3、点明中心;4、深化主题

2 内容上看 中心句: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都浓缩于该句上

抒情句,就是以表达充沛的感情为主,甚至是全文感情的凝结

议论句,主要是指记叙文或说明文中的该类句子,它往往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写景句,它往住对人物或主旨起衬托作用,如

写作人称 1 第一人称 真实可信,便于作者抒发感情

2 第二人称 亲切自然

3 第三人称 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记叙线索的形式 1 事物

2 人物

3 思想感情变化

4 时间

5 地点

6 中心事件

找线索的方法 1 标题

2 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

3 抒情议论句

文章结构 1 纵式结构 或按时间先后,或按事件发展的过程,或按事理的逐步深入来展开结构

2 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的文章的主体部分一般是从几个方面来分别写的,这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或是由主到次的关系。

3 纵横结合式结构

4 总分式结构 此种结构方式是文章的基本结构方式。一般说来有三种: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1 摘句法 起始句(首括句)就是该段的中心句,可以据此概括段意

尾括句(总结句)显示该段的中心

过渡句(或过渡段)显示段意

2 概括法 归纳法(对这件事的归纳概括,既不能用开头的第一句话,也不能用最后的一句话,只能从这件事中去归纳)

取主舍次法

3 串连法 连层法(是指同一段内有几个层次,把每一个层次所讲的内容串连概括起来,从而总结出本段的段意)

串段法(是指一大段中包含了若干自然段,把每个自然段所讲的内容进行一次压缩概括,然后归纳出本段的段意)

组合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把段的内容概括得简明扼要,从而达到阅读题目的要求)

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 1 借助法 即借助文章题目、总起句、总结句、关键语句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

2 归纳中心法 感情入手法:通过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体会归纳文章的主旨

议论、抒情句入手法: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归纳总结,便可把握文章的主旨

主要段落归纳法:通读全文,分析归纳主要(或重点)段落的意思,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主旨

分析人物入手法

分析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入手法:每一篇文章都有时代背景、写作意图,了解时代背景、写作意图有助于文章中心的归纳

3 格式法 记叙文:写人为主:记叙……赞扬了……表达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抒发……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议论文: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了(阐述)……主张(道理)

说明文: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

语言特色 1 朴实无华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2 优美生动

文章结构 1 开头 主要有这样几种:①开门见山式。②抒情渲染式。③引用启迪式。④环境烘托式。⑤倒叙式。

2 结尾 有四种方式:①揭题式。②启迪式。③抒情者。④鼓动式。

3 过度 有三种方式:①在段落的前面用一两句话过渡到下文;②在文章内部的层次之间用一个段连接上下文;③在内容转换、文意转折、表达方式变换的地方,用一个句子进行过渡。

4 照应 有三种方式:①首尾照应、②前后呼应、③行文与文题照应

5 段落

6 层次 有三种方式:①首尾照应、②前后呼应、③行文与文题照应

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 揣摩情感倾向

2 提炼思想观点

3 寻找主题源头 主题的源头,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产生的依据,也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缘何而来

4 分析重点段落 记叙文的重点段落是文章所记叙的中心事件,也是集中暗示人物精神风貌的地方。

说明文的重点段落是对说明对象的解说最为具体、运用说明方法最为集中、最为灵活的地方。

议论文的重点段落是论据最为集中、论证最为充分的地方。

5 理解关键语句

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 1 抓住时间标志

2 抓住地点转移

3 抓住情节转换 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据情节的椎进就能划分出层次。

4 抓住描写角度 可以按描写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层次

5 抓住感情变化

划分论说文的段落层次 1 基本结构形式 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2 理清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等

3 把握中心句 议论文中常常在一段中有一个中心句,或在段首,或在段尾,或在段中,如能准确地把握,该段的层次关系就容易划分


扩展资料

一、现代文阅读理解“三部曲”

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明确“写什么”。要求同学们对内容有个大概了解,知道“写了什么”。如《故乡》初读时,应知道写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重点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就行了。

2.细读文章,部分深究,明确“怎样写的”。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通过品读课文中最能表现主题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以及篇幅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课文是“怎样写的”。如《故乡》,文章重点主要是写闰土和杨二嫂的不幸遭遇。为了反衬中年闰土的不幸,作者先写了少年闰土的可爱,然后再从正面写闰土的不幸。通过“深究”,了解到是什么原因使闰土由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变成一个说不出苦的“木偶人”,也明白了杨二嫂怎样由“豆腐西施”变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

3.精读文章,整体优化,明白“为什么这样写”。一篇文章,通过对“部分”的深究,再回到整体上来,得到对整体的概括认识,这时的认识已不停留在某个词句,某个段落,而是对文章主题和结构的认识。如《故乡》回到整体上来,就应明白:原来作者是要通过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描述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痛苦的根源。怎样表现这一主题呢?作者巧妙地插入了对少年闰土和年轻的'杨二嫂的回忆,将过去和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主题: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深重的经济剥削和阶级压迫使得农民日趋破产,农村经济日益凋敝。通过以上深究使认识由量变上升到质变。

二、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1.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分辨文章的类型。比如,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记叙文其中心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叙述描写表现出来的。其中有的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有的是人物通讯。要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的分析,了解人物的思想品德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中心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通过对事件经过的叙述、描写表现出来。这类文章大多要交代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要能通过分析事情的经过,揭示事情的意义。以借物抒情为主的记叙文多属于抒情散文。其中有的是以一定的具体事物为对象,侧重于抒发作者的情怀,有的是以物喻人。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的特点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思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2.结合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地分析。要会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能根据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能从文章中找出重点段落和语句,理解它们的作用,并体会关键性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叙述、记叙、述说人物的活动和事情的经过,把人物和事情的基本情况交代清楚。描写:对人、事、物、景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要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作用。

4.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揣摩文中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要从记叙文的特点出发,不能脱离其语言环境。记叙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可以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去品味揣摩。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前面再用“偷偷地”加以修饰,又写出小草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生长的,生动的表明春草的活力与情态、长势,“嫩嫩”、“绿绿”则传神地写出春草的质地、色泽。仔细体会这些词语,便会很自然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草图了。

三、小说阅读方法指导

1.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阅读小说首先要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社戏》塑造了阿发、双喜等农村少年的形象。这些少年都非常能干,阿发单纯又无私;而双喜是聪明机灵,胆大心细,善体人意,做事周全和敢于负责。我们要善于用词语准确地概括出人物的品德。

2.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既有概括介绍,也有具体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我们要认识这些方法及其作用。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揭示时代背景,这些描写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还有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内容有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主要作用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等。例如《故乡》开头描写了故乡萧索、荒凉的景象,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原因、心情和背景。小说中的景色描写,当然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在景色中渗透了作者的意图,我们要结合故事情节,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