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

时间:2024-02-02 12:20:36 林强 高二 我要投稿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精选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翅膀的绵羊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精选10篇)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 1

  我希望,我是一只绵羊,一只长翅膀的绵羊,会飞的。

  坚强只是摇曳在秋枝上的叶,瞬间变成一串长长的叹息。

  绵羊的世界里只有洁白,平淡,我希望我的空间里也是这样的纯,这样的空白。

  脆弱只是长在冬季里的.叶,经不起半点折腾。

  很想看看内蒙古的大草原,看看草原上的蓝天,而我希望我是一只绵羊,很任意地穿梭在蓝天碧草之间。

  孤单只是一种虚有的名词,在一些人眼中却是坚强。

  如果我是一只长翅膀的绵羊,我会飞到美的唐人街,非想英国的剑桥大学,非想英国的FESTLE大学,看看绵羊写的<长翅膀的绵羊>的FESTLE大学的宿舍!

  幻想只是一种象征,很快地就会在时间的轨道里渐飞渐远,不再回归。

  在氤氲的天气里,我依然喜欢一个人坐在学校的葵树下沉醉于绵羊的<长翅膀的绵羊>里,沉醉在我幼小的童年中久久不肯醒来,沉醉于外婆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沉醉于我幻想中的未来~~~~~

  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我们都曾有过一张天真而忧伤的脸,在成长的轨道上有一种东西叫慢慢地老去。

  在绵羊的世界里,我忍不住丰富的泪腺,任凭16岁的眼泪流在放绵羊的封面上,毫无肆惮,梦想与未来是背景,我飞跑着身临其境。

  生活只是一种方式,幸运总是光顾懂得生存的人。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 2

  李倩妮用心灵写了一本《长翅膀的绵羊》,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风景美丽的窗口,它展现了一个阳光少女成长的纯真历程和所有的小小秘密,也诉说着令人怦然心动的热爱祖国、自尊自强的热血情怀,它展现了异国他乡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中心的放任自流;严谨和刻板得近乎古怪的等级制度;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和鼓励自我奋斗、打造生存空间、实现自身价值……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性格像绵羊一样温顺、外号也叫“绵羊”的中国乖乖女,如何在英国一家有400年历史的寄宿中学勇敢地面对世界,走向世界。 本文讲述了一个女孩成长的经历,虽然以一个个小故事为线索,但其中的主要人物贯穿始终,人物的.个性鲜明,如柔弱却执著的作者本人、执拗坚定的篮球明星、美丽而自强不息的乔安娜……等等,人物着墨不多,却大都栩栩如生。本书笔法简练,洁净利落,描写、记叙和抒情都搭配得恰到好处,看上去是简单明晰的记叙文体,但洁净的文字总是透示着韵味和情臻,优雅的文学性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小说,希望大家有空去看一下。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 3

  本书讲述了一个女孩在英国留学成长的经历,以一个小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一个阳光少女在英国留学成长的纯真经历,和所有的小秘密,诉说着令人怦然心动的热爱祖国、自尊自强的热血情怀,展现了异国他乡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这是一本英国中学生活的写实,与中国的中学相比较,他们课程内容丰富,除了英语、数学这些传统教学科目外,还有手工设计,宗教,商业,会计等兴趣科目,培养孩子的兴趣从而为大学阶段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他们的课堂氛围很轻松,不是填鸭式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自学,提出问题,大家探讨,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借这本书,把一只渴望飞行的绵羊通话呈现给我们,也把心灵的窗口打开,让同龄的伙伴们为之喝彩,让异性的男孩为之心动,让父辈们感叹一次“后生可畏”、“孺子可教”,更多的是淡淡的惆怅,为很多要管而管不了的事,为越来越有主意和主张的一代,为一条让人快乐而又忧伤的代沟。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 4

  长翅膀的绵羊这一本是讲述了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英国留学的故事,她在留学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甜的和苦的,也认识了一些要好的朋友,那是:903dj、胖胖、篮球明星还有音乐人, 可是,在一些时候,她也是会和903dj抄家的,她们都是来自香港的`,所以,她们可以用中文来交谈很多很多的事情。

  这一本书给我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一个人一定要独立,也是要大方,在某一个陌生的俄城市的话,在你要问别人路的时候,一定要大大方方的和别人打招呼,然后再恭恭敬敬的问别人到哪一个地方的路线怎么走,在我们小朋友当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如果到了国外来留学,自己还不会照顾自己,这一样子的话,今后怎么办呢?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报道,中国的小孩子和日本的小孩子一起夏令营,中国小孩子的家长都在自己孩子的身旁,烧饭啊、洗衣服啊,这一些事情都是家长来弄,刻是日本的小孩子呢?家长都不再身边,自己洗衣服,自己来做饭,还有一个小孩子,发着高烧,自己背这东西,还在爬山,一声也不叫苦,夏令营结束了,再往车子里面看一看,只有日本小孩子了,一个中国的笑孩子也没有了,她们去哪里了?她们其实全部回家了。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 5

  长翅膀的绵羊是我最喜欢的书,她告诉了我,做人要吃的起苦,也要大大方方的。

  “我是一只小绵羊,就是那种毛卷卷,所有人都想要抱一抱的绵羊。我想与海豚做朋友,却飞上了蓝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小绵羊,长着两只翅膀,在蓝天里,飞呀,飞呀……”这是阳光女孩妞妞的话。一个16岁的女孩,只身一人来到英语,在那里,他遇上香港的男孩903dj,那个个子高高的男孩,喜欢着海豚,遇见了美国男孩杰瑞德,好朋友乔安娜,朱丽娅,米爱丽……一个素有着东方文化背景的女孩是一步步融化西方文化的,怎样从一只失宠的绵羊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在那里,她感受着英国学生的'疯狂,感受pull,创立篮球队,成为情人节的玫瑰公主,服装秀……在这一过程中,她学会了坚强,忍耐,遵从,宽容,原谅,珍惜,改变……让一个小女孩长大了,敢于去面对这个世界,在这里,与903dj那种少女般的恋爱,最后去了美国,或许这本书就是讲一个女孩的英国生活,但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与英国的不同,在课堂上,英国老师既不写板书,也不说在课本多少页,当初的作者向父母说:“英国老师太好当了。”但后来,她努力改变自己,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后去图书馆查书,再自己做笔记,这样效率高,记得也快,可我们就是死抄黑板笔记,抄完再死记硬背没多久,就忘不了,或许,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吧!在这本书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分享,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太多,也感慨太多,不论有没有出过国,这都是一本理解西方文化的好书。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 6

  我之所以接受这本书是因为我看到这本书以后想到我将来也要留学读了这本书我必定会学到一些关于留学的知识所以我开始读这本我感觉非常好看的书。长翅膀的绵羊介绍了关于一个留学女孩Jennifer的留学生涯。整篇故事是这样的:起初本书的主人公Jennifer来到了英国的一个极其美丽的小镇Felsted上学她的学校的名称是:FelsedSchool。

  这个学校经历了四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而Jennifer也在这个学校过了两年的美好的生活。这本书给我印最深的是这一件事:初到学校的头一个礼拜Jennifer当了一个礼拜只会说”YES”的”跟屁虫”。一开始Jennifer对学校的一切都不太清楚而且要熟记学校奇怪的校规所以只能跟着其他学生去那去那。有时其他学生会问Jennifer一些事情但Jennifer每次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似懂非懂所以一律用YES回答。

  有时候可以蒙混过关但有时不能。搞得人家莫名其妙的看着她。最后人们认为Jennifer是个不折不扣的”跟屁虫”。以后Jennifer就开始学年轻版英语。她说:”如果我不学我会孤独。如果我不学我会被瞧不起。如果我不学我就会有侮辱的感觉。跟重要的是如果我不学我会被认为不酷。”最后她成为了同学们的好朋友。读了这本书我真心体会到了人亲身在外面经历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人要经历许多风雨才能见到真正的彩虹。

  想要成功必须经过磨练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的人没有一个没有经历过刻苦的学习的。只有认真学习长大才会有我们所想要的美好的生活。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从Jennifer独自留学英国体会她的勇敢;从她设计的伦敦之旅发现她聪明的头脑;从她度过的情人节感受她的幸福;从她们成立的篮球队看出她们张扬的活力。我从中懂得: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惧怕我们从未征服过的事。

  碰到困难我们应该勇敢的去面对。做一只想她那样长着翅膀的绵羊不是不可能的事。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 7

  偶读一本好书——《长翅膀的绵羊》它以优美的语句细腻的描写令我回味无穷。其中最使我无法忘怀的是作者在文中记下自己当着一大群英国同学的面做的一件事:为自己站起来。一次作者与同学聚到一起玩游戏。可当应轮到她时担当裁判的英国男生却认为她是中国人不懂他们的游戏而不让她参加。

  作者很气愤他这样摆明是对自己及自己祖国的不尊重!她毅然站起义正辞言地进行反驳。大家惊讶不已沉默良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为这个敢为自己站起来的中国女生叫好。瞧作者多么有勇气!她毫不畏惧身强体壮的英国人面对他们的侮辱及歧视她敢于说"不"为自己站起来。

  黑人在美国也倍受白种人的歧视。直到林肯总统废除奴隶制后才结束了黑人长达三个世纪非人的奴隶生活。

  试问假若黑奴们能够自己"站起来"不是能更早地解放自己吗当年日本侵华忍无可忍的中国人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喊声中不屈不挠地抗争着终于取得了抗战胜利夺回家园站起来了!雅典奥运会的男子110米跨栏刘翔以12秒91的佳绩夺冠令中国的田径事业扬眉吐气让中国在世界体育强国中站得更高更稳!当我再次翻开《长翅膀的绵羊》心中感慨万千。

  你能"勇敢地为自己站起来"吗。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 8

  作者是耶鲁大学的教授,他对名校的学生有个洞见:那些习惯竞争的精英(或者说做题小能手们),往往将理想职业定位咨询或投行,不仅是因为那是被无数人验证的康庄大道,更是因为这条路困难——那些精英已经习惯了从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安全感、只有自己付出很大代价拿到的东西、才能给他们安全感。

  德雷谢维奇把精英教育比作是一场游戏,玩家们拼命刷自己的资历让自己脱颖而出,而竞争的结果是录取标准的水涨船高,并且这个游戏还会惩罚那些不愿意进入这个游戏的人。

  “优秀的绵羊”,是指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些世界名校的学生,这些名校在今天已经成为“优秀”的代名词。作者认为,这些外人眼中的天之骄子非常优秀,但他们内心非常脆弱、迷茫,缺乏独立的思想,往往屈从于父母和外界的意愿,一味追求功利,他们就像是一群绵羊,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前进,成为一群“优秀的绵羊”。

  常青藤名校的学生, 给人的印象总是德才兼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满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德雷谢维奇在常青藤名校工作了24年,光在耶鲁大学就任教了十年。辞职后他深刻反思了美国名校的教育系统,提出一个观点说美国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优秀的绵羊,优秀虽然优秀,但是培养出来的是相同模式下的学生,缺乏独特性。

  德雷谢维奇说美国名校其实搞的也是应试教育,而不是外人认为的素质教育。常青藤联盟最早是一个体育赛事联盟,就是一个美国上层社会子弟一起上大学的地方。这些上层社会人士觉得有必要创建一个联盟,而且最好只招收上层人士的子女。但是后来受到外界压力逐步开始对外开放,调整招生标准,以保证为大学生活学习提供多样性。他们既重视应试教育,也重视素质教育,但这些素质最好是具有一定的贵族气质、美式传统精英阶层的素质,比如体育特长、小提琴、击剑、之类的。但这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并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品格,而是确保精英学生的录取比例。

  想要进这样的学校,要么学习成绩非常好。要么成绩稍微差一点点,但是有其他特长非常强。可以偏科,但是得足够偏。如果面试时说自己要获得了什么奖项,必须是全国性的大奖,小提琴要是国际水平,体育特长得达到奥运冠军的水平,虽然你的大学先修课不是特别的出类拔萃,但也得比绝大多数人要优秀。这样招生办才对你大学能顺利毕业有信心。

  为了上哈耶普这样的名校,家境可比素质要重要。因为历史上这些名校都是由上层精英出钱资助建立的。学校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彼此的孩子能够建立关系,等以后孩子毕业可以继承家产。常青藤建立之初,一些年来都不招平民子弟的。他们采取的措施是要求会希腊语和拉丁文。但是美国的普通高中根本不会教这些课程。这就相当于变相使用技术手段,把普通学生排除在外。

  而且直到今天,这些名校仍然热衷尽量多录取高收入家庭的孩子。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大学的使命,其实是把青少年变为成人。读大学并不是为了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而是为了寻找自我,构建更好的自我,创建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教育的作用是不断向孩子提问,他是什么样的人,未来他做什么样的职业,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只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都忘了教育的真正作用。

  大学四年是青少年向成年转变最黄金的四年,是走向社会生活的缓冲带。我们要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学会思考,具有质疑能力。

  书中提到:“大学致力于培养学生最核心的能力是分析他人观点并阐叙自己观点。”说到底还是要学会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不然的话就会人云亦云,有时候我们很容易被网上的.一些观点所左右,盲目跟风。

  生活就是对生命体验的一个过程,要去倾听并追求自己内心的声音,要活在自己的心中,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中。

  每一步总有一个适合的部分,学着生活中的每一处的点滴记忆;跑跑步出出汗健健身从肉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奋斗中的每一天都是在学习、在找寻中逐步完善。

  罗素有句话“参差百态乃幸福本源”。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不同的人是公平吗?还是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人是公平?每个人生来有自己的优势劣势、环境和物质不决定教养,只有你自己能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公平不公平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出一条有自己人生意义的一条路。

  愿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 9

  我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平时喜欢看书,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书,读了一个寓言故事——《飞上天的绵羊》,作者是一位意大利人,名字叫弗兰杰西卡·切萨,我觉得故事很有启发意义。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从前有一只绵羊,它非常想飞上天空,跟白云一样,这是绵羊最大的梦想。忽然,有一天飞来了一只老鹰,绵羊笑笑说:“老鹰大哥,你能让我飞上天空吗?”老鹰拍拍翅膀说:“我带你去一个小房子,那边的.动物或许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在房子里,绵羊遇到了各有各的梦想的鸡、驴、牛、狗这四个小动物,最后在大家一起团结合作下,绵羊实现了梦想,飞上了天,然后绵羊带着小伙伴们去它们各自想去的地方,大家都非常开心!因为它们都如愿以偿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里,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做每件事都会成功的!就像书本里的动物们为了帮绵羊实现梦想,尽管前面抓了好几次白云都不成功,但是他们坚持不懈,没有放弃,最后通过了大家的努力,终于找到一朵合适的白云,帮助绵羊飞上了天空,绵羊也帮它们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只要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大家的梦想都有可能实现的。小朋友们,如果你也有梦想,就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实现梦想吧!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 10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通过《优秀的绵羊》反思到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次的文章想单纯的对这本书做一个总结。用总结这个词可能太过于高估这篇文章了。因为我看书的时候,想要留下一点什么,所以摘抄了一些书中对我自己有感触的句子,所以想要分享给大家。如果我读到的这段文字我也有很多想法,我也会分享出来。摘抄碎片化很多,如果大家想要去了解整篇文章的观点和架构,我相信去读全书会更有帮助。

  以下,书的原文会用灰色&双引号做标记,我自己的思考就这么直白的放在每段摘抄的底下了。单单看摘抄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如果你觉得读我太过于自我为中心的点评太过烦躁的话。

  “简单来讲,学会思考就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任何事物,不自以为是,不妄下结论。

  执教大学新生多年,我注意到,大一学生似乎总是能够不假思索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我提出的任何事物给出自己的意见,不管他之前是否接触过该话题。他们的大脑犹如一个容纳着一系列固有思想的化学容器,一旦接触到一个话题,个人的意见会迅速反应并从化学溶液里以固态形式沉淀下来,给话题披上一层膜。我后来发现这种现象不仅限于18岁青年。”

  这句话其实是会让我想到自己的。这个社会其实一直在向我们要答案,不管是面试的过程中,还是平常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太过习惯于丢出自己的观点,而且感到自己被推着给出观点。我之前其实想过,有一种观点是一种勇敢,一种敢于承担自己话语背后责任的勇敢。但是与此同时,在给出观点之前的思考和全面的信息收集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我认同。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克·里拉(Mark Lilla)更强烈地建议,我们必须考虑,“到底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不仅仅是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且首先要明白自己已经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管其他人怎么评论你,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勇于发现新的理想和新的追求。两个极具智慧的问题,等着我们回答:(1)什么是优质的生活?(2)我该如何拥有那样的生活?”

  借这一段引文,我来思考一下这一大堆问题。什么是值得追求的?我不知道。但是我有几个肤浅的答案,也许是有内在价值的东西(intrinsic value),但是这个该如何定义呢?什么是内在价值,什么是“值得”的定义?真的有内在和外在价值的区分吗?或许值得追求的东西应该是非物质层面的。为什么呢?因为Plato式的物质层面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在永久的意义上存在。这也许是知识,诗歌,传承,数学,和哲学。还有什么其他的答案吗?

  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弱小的,颓废的,不快乐的,不幸福的。所以我想成为强大的,成长的,永远充实的,幸福的人。是这样吗?我已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呢?这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了。自私,追求幸福,热爱哲学,注重自己,想要学习,热爱学习。这些应该是正确的吗?什么是优质的生活?充实的,充满期待的,有希望的。但同时是接受现实的,看到现实的局限性的。这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生活》我该如何拥有那样的生活?经验,体验,活着,感受,学习,成长,走出舒适圈,被毁灭,被重塑,然后获得新生。太过抽象了。首先活着吧。

  “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无话可说,绝对赞同。希望能朝这个目标前进。

  “暂且不比较这两者,真正意义上的自信本来就不会太在意考试成绩。真正的自信是不管他人试图给你灌输了什么理念,自己都始终坚信“我”的价值远远超于成绩,真正的自信是自己决定了什么是成功。”

  只能说太过理想化。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思考的是,人们怎么样才能做到这样呢?真正心理层面上接受和做到需要一定的功力。

  “打个比方:当你来到一家星巴克咖啡厅时,你面对几个固定的选择:拿铁、卡布奇诺、摩卡或其他类似选择。但是你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转身离开,因为有可能星巴克根本不能提供你真正想要的。同样的道理,当你迈入名校时,你面临着医学、金融、咨询和其他选择,但是你完全可以不在其中选择。你可以转身离开,留给自己一点儿时间思考。”

  首先,这个比喻非常恰当。其次,万一更多时间的思考会有代价呢?再其次,万一我离开了之后后悔了呢?万一星巴克今天的新品只有今天有呢?再再其次,如果我的离开不一定能促进我的思考呢?万一我只有尝了各种选择才知道已有的选择是什么味道呢?

  “加林斯基建议,以寻找“意义”为出发点,询问自己“什么事情会触动你?”或者“什么能让你产生共鸣?”

  意义-到底什么是意义?我觉得寻找幸福是一个意义。但是为什么?我提出这个假设是因为自己的体验,对于幸福的憧憬和幻想。到底什么是意义?我读过类似的哲学论证文章,其中有讲到只要你热爱就是意义。是这样的吗?我不知道。我还是无可避免的想到ideal Form,但是又觉得自己太过于依赖于这个概念。到底来说,人生必有意思,各种体验真的有意义吗?不过,为什么我们要寻找意义呢?什么东西能触动我。这个问题更加的好,至少非常可以触碰到。我会想到文字,会想到哲学的讨论,思想的碰撞,故事的力量,叙事的情节,学习的快乐,被挑战,再提升,不断的向前行,不停止...什么东西让我产生共鸣?可能是跟我一样的人吧。

  “比如你制作一款电脑游戏,创建一家设计公司,或者开办一家面包房,这些到底是解决问题还是充分利用机会呢?还有其他更多的职业,如教书、护理、社会工作者、学术研究、神职人员以及法律和医学,参与这类性质工作的不仅仅受其内在的意义所激励,比如我很喜欢孩子,我执迷于考古学以及我愿意为上帝服务,也因为这些工作产生了外在影响。还有一些创意性工作,比如,作曲既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也不是利用机会,它源自内心的冲动,需要表达和交流情感。”

  我觉得这句话是对的,给了我一定的共鸣。我的写作也是一种源于表达和情感的需要。但是为什么这种动力比起解决问题就更加的高贵呢?

  “选择做一些自发纯粹的事情,就如同你小时候那样;选择做一些即使没有外在奖励你也会选择做的事情;选择做一些你可以废寝忘食地专注去做的事情;做你最喜欢做的事,不是你认为自己喜欢或者应该喜欢的,而是你的真爱。”

  这对我来说是文学和哲学。没有外在的奖励我也会选择去做。但既然这样,为什么就代表我要选择这个作为职业呢?作者没有明说这句话,但是我感觉这是他的意思。

  “人有欲望,但是我们的生活,引用尤尼斯精辟的回答,应该是“可持续性的生活”。”

  同意。其实让我想到了生活化减肥。对不起,最近在努力减肥,所以联想可能并不是那么有关。不过不管怎么样,一种认同感,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我认为是可持续生活的核心。

  “改变我一生的时刻就发生在那天我们两位故友谈笑风生时,当她宣布“我必须离开研究生院”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必须去读研究生”。我必须给自己一次学习英国文学的机会,而且我不会再让自己错过机会,否则我将永远不会快乐。事情的发生就是这么不可思议,甚至我当时的反应有点儿不可理喻,但是我到现在还能够精准地指出发生那一刻的具体地点。整个事情如当头棒喝,我醒了:我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我终于看清楚了自己一直在释放的信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找到了方向。”

  这个体验一定很美妙吧。

  “精英式的职业发展路径具有高度的可预见性,是一道极其乏味无趣的风景线。精英们体味不到不确定性的愉悦,总是在求稳;从未任由生活自由发展,总是要保持冷静和秩序;从未追随理想,总是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完全负责。请问如此生活的意义何在?美国哲学家拉尔夫·爱默生喜欢引用英国杰出军事将领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的一段话,“一个人,只有不知道自己的路将伸向何方的时候,他才能达到顶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当你试图拒绝不确定性,那么你就拒绝了生命的意义。”

  这要看人个人的体验和解读。同时每个人的境遇。但是的确,我总是希望能拒绝不确定性,但同时也知道自己无法拒绝。所以我依旧经常痛苦,思考,剖析自己,就是为了去克服这种人性的弱点。

  “奥威尔自己的确就在他的成年期,又严肃地重新考虑过作家这份职业。期间,他放弃写作去尝试做其他事情,转了一圈,还是决定重操旧业。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更加成熟,具有更深刻的自我认识以及更清晰的判断力,达到了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境界。这种“职业规划”与之前的法官女生有天壤之别。”

  所以需要得到了之后,在尝试不同的道路之后,真正做了之后再做选择。

  “虽然我强调创建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同样要强调为之付出的代价。“寻找你的热爱”的同时,你必须清楚“你要为此做出牺牲”(而这种牺牲可能不仅仅是放弃你可能获得的社会地位)。“追求你的梦想”的同时,你必须准备好“放弃资历或名望”。行业资历本身是需要的,但是这里的“资历”指的是精英阶层对那种造就精英身份的名望的贪婪,而正是这种贪婪蒙蔽了我们追求梦想的双眼。名校一边阻碍自己的学生完成自我找寻的使命,同时又邀请成功人士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激动人心的励志演说,这简直不可思议,甚至令人恶心。”

  这里倒是比较同意。事实上所有的选择本身就是有好处和坏处的。在这里承认选择不做优秀的绵羊所面对的风险让这本书的观点更加客观。同时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决策的时候,也必须要看到每个选择的得失,根据自己对不同选择的看法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现在就可以郑重地告诉你未来的位置:与大部分人一样,位居中流。当学生敲开耶鲁这样的学府的大门时,他们误认为终于到达彼岸了,没想到耶鲁之上还有许多更高的地方要去攀登,根本看不到尽头,所谓“天外有天”,就如同一个人站在了双面镜的中间,左右两边无限地向外延伸。那至于为什么我们如此贪恋地位,因为它根深蒂固地与人性深处的各种情感捆绑在一起:荣誉、耻辱、腐朽、自负、自我形象、自尊等等。即使拥有金钱,也只不过是取得地位的一种方式而已。”

  这我也完全赞同。我好像从来没有想想自己将成为什么改变世界的人。我不想输,喜欢赢,但也不代表我必须要站在世界顶峰。我好像也不是那么在意有多少钱。当然,至少不能填不饱肚子。只是我似乎非常在乎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自尊,虚荣感,这种感觉是很难除去的。这种感觉是可以真正不在乎的吗?

  “总而言之,如果你未曾放弃什么,那根本就谈不上精神勇气。挫折、牺牲、内心挣扎、出师不利、走弯路、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矛盾等,这些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走向独立的特征。只有痛过,才是真实的。”

  这是正确的。人生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所有的决策其实都是在做放弃的决定。选择了什么就代表放弃了什么。而每一次选择就重新加强或者改变了你这个人本身的形态。同时,在不同的情景中深刻的感受自己的痛苦,我觉得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想起浴火重生的预言,我觉得这样的选择我还没有过。我还没有打破,打碎自己的经历,这样的勇气是我目前无法承担的。但是我一定要做这样的经历吗?这当然会是一段非常深刻,非常宝贵的财富,只是目前的我好像没有能力去承担。

  “根据我平时对来自不同经济阶层的朋友和学生的观察,我简单地补充一点:平时生活朴素本身就是一种自由,因为你能更适应简单的生活。“

  同意。事实上,我觉得我还挺适合简单的生活的。我的意思是物质上的。精神上无时无刻都需要一些刺激。

  ”花时间休整或者放慢脚步,跳出永无止境的名利追逐的陷阱,脱离无时无刻的被管理的状态,去探索学校之外的世界,去发展你一直以来没有机会获得的技能。“

  我觉得这个是重要的,Gap year就是一个很好的实施方法。但是就算不完全的停下,平常的业余时间都应该发展新的技能。

  ”我意识到,现今学生的挣扎来源之一是,面对无穷的选择无从下手。这个问题被我之前一位学生比喻成“干细胞现象”,即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可以成就任何事情。我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内心的矛盾:我想永远年轻,永远拥有无穷的选择;同时我伤感于自己必将要做出选择,从而失去无穷的可能性。纠结之后的茅塞顿开至今刻骨铭心,我终于明白,我不是要选择一项事业而要放弃所有其他的事业,而是,当我不能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将什么都不是。“

  是的,当做出选择之后,你无限的可能性无可避免的会被缩小。做出选择之后,就代表了你放弃了(无穷-1)个其他选择。所以做出选择这个动作很重要。需要勇气,会有取舍,但这也正是某种人生的意义-你做出了选择,而这条选择开辟出来的道路是你将要前进的。

  ”同样的道理,你不需要担心自己一辈子只能选择一次,不需要在第一次就做终极选择。即使做了这样的选择,你应该做好改变的准备。你选择了一条路,在这条道路上克服千辛万苦徒步前进,你会遇见不同的人,发现新鲜未知的世界,从而你会思考这个世界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况且这个世界无时无刻在变),以及你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通过这个过程,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事实上,这也是我上大学之后探索职业道路之后最重要的体会之一。我意识到虽然我选择了某个道路,这并不代表我一生都将如何定下来。永远对新的机会敞开怀抱。永远对不确定性迎面直上。

  ”创建自己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成就任何事情。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一直被灌输一个错误的理念,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现实中有很多事是不可能的。就我而言,不论我处于什么年龄段,多么想要成为棒球手、摇滚乐明星或音乐会钢琴演奏家,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人的天赋各有不同,再加上体能、个人魅力、外表、智力等与生俱来的特点,就决定了现实的差异。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快乐来自我们能够发挥自己擅长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各自拥有某些特长,但只是某些。了解自我的重要一部分是了解自己具备什么;违背自己的天性只能事倍功半。我们每个人都是含着一把金汤匙来到这个世界的。“

  这里我觉得课题分离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把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做好,剩下的东西你也无能为力,这时候,允许一切事情发生。

  ”最后补充一句,创建自己的生活并非不思进取。你还是要努力工作,尤其是在起步阶段。不同的是,当你所做的事情具有强大的使命感时,你会感受到无比的成就感。“

  可是,对我来说,有很多东西多有成就感,甚至不需要一定的使命感。而我觉得很多使命感对我来说都太过虚幻。只有真实的,碰得到的成长和感受让我觉得这是值得的。

  ”与其致力于培养领导者,不如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公民和思想家。思想家是一群敢于质疑权威,而不是一心追求成为权威的人士,毕竟这里是大学。事实上,最好的领导者就是思想家。思想家指的并非学术界的学者,而是能够以批判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所处的组织和社会的人士,他们能够把批判落实到实处。思想家具有叛逆思维:不只是解答问题,还提出新的问题;不只是完成任务,还思考任何一件事情的价值所在;不只是勇于冲锋陷阵,更重要的是为公司、行业乃至整个国家制订新的战略方向。拥有领导力不亚于重建自己,最核心的元素是勇气和想象力。最核心的任务是,筹建一个有能力与这个社会现状对抗的个体。“

  当然了。理想情况是,我每天阅读喝茶听歌写作,政府给我发钱。显然不大可能。

  ”与自己的团体共事不代表在思想上随波逐流。“

  同意,选择了一条道路并不代表你将成为这个地方大部分人的Stereotype的缩影。

  ”到了1987年,阿兰·布鲁姆描述,大学生不仅仅缺乏“对现状的批判式的不满”,而且根本不清楚现状之外有何其他选择。“学生身上看不到任何一种渴望的理想、浪漫的情怀或者其他特质,看不到任何促使年轻人不满足于资产阶级社会或者任何社会的现状的动力。

  试问新一代中,到底有多少人考虑过投身改变社会的架构;就算思考过,又有多少人愿意去行动呢?任何理想、理念、远大抱负不过是20世纪的挣扎。我们现在鼓励新人“在现有的体系下努力工作”,鼓励新人确定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种科技主义至上的思路正在统领着现代高等教育,其所缺失的正是整体大局观的教育,缺失的是对社会最根本存在的审视。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如同一份试卷,由很多个独立的问题组成。我们要做的是各个击破:更清洁的能源技术,更便捷的饮水方式,更高等的学校(取得优秀成绩,完成服务项目,创建几个俱乐部)。”

  这在之前的文章中做过比较深入的讨论。我就不展开了。但是最重要的是,询问,个人的问题真的能解决吗?你提供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去做这样解决的动力是什么呢?

  “但是如果系统本身就是个问题,那该怎么办呢?如果社会公平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真能解决学校问题吗?如果我们不进行全球贸易改革,我们真的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脱离贫困吗?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改变消费者行为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但是消费者真的`是环境危机的源头吗?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对未来的世界是否有自己的憧憬?未来的版本是否要比现在好一点点?我们面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我们所寻找到的答案又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很好的承认自己理论的缺陷。只是至始至终都没有回应这个。

  “博雅教育所探究的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对知识的溯源,而不是去接受现有的知识;学生不是吸收知识,而是对新旧知识进行思辨。面对任何信息,我们要判断它的真实性;我们要思考信息背后的其他问题;不论是学习生物化学、政治学还是美国文学,我们要了解各自的假设框架,并清楚如何进行进一步分析。更确切地讲,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论证。大学的教育是熟悉并掌握论证能力的过程:学会收集论据、分析现有的权威观点、预见驳论、合成新的论点、最后义正词严地表达结论。学会分析他人观点,并独立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必将是艰难的、缓慢的,而大学4年仅仅是个开端。

  大学毕业之后,没有人在乎你是否精通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或读过康德的著作。”也许是吧。但是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人类历史上的巨人,精读他们的艺术、文学以及哲学作品,就如另一位学生所感:“我每天被迫去思考人类历史上最难的问题,因此我掌握了最有效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非常同意。事实上,我选择哲学和认知科学作为专业就是认为这两个专业带来对思维方式的转变会让我终生受益。哲学这种看似并不实际的学科,在我看来其实非常珍贵。因为他在现实中真的有很大的意义。这一点我会用我的一生慢慢讲。

  ““这就是我”的欢呼就是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我们从他人身上看到了自己,他人也在我们身上看到他们自己。这种体验就是弗洛伊德所讲述的“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同时,艺术作品还可以为青涩的年轻人提供生活的缩本。《傲慢与偏见》的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一位化讥讽为幽默、不惧强权的现代知性女性领袖。《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主人公斯蒂芬·迪德勒斯勇于放弃朋友和家人,接受孤独一生的艺术天才的命运。书籍帮助我们预见未来,赋予我们去创建属于自己生活的想象力和勇气:他人可以,我也可以。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埃德蒙森把阅读比喻为“生命的第二次机会”。艺术并不会造就一个完美的你,却可以成就一个更自由的你。

  而博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合二为一的,学生在博雅教育中所获得的智慧将贯穿未来的任何专业或领域,我们将不再刻意区分左边是工作,右边是生活;上面是通识,下面是专业。它们是融合的统一体,是相互渗透的。”

  博雅艺术的美妙啊!多来些人上哲学课吧!

  “大学质量的优劣学生心知肚明。尽管耶鲁大学的师生比为1:6,在全美范围内首屈一指,但是我的一位学生告诉我,在大学四年里能够影响她的思想深度的教授屈指可数。另外有学生向我倾诉,一对一的互动机会太稀缺了,与教授进行有深度的思想碰撞的机会更是可遇不可求。”

  没上过耶鲁所以不是很知道,但是至少在莱斯这个非常理工的大学里,我都有充足的事件和老师讨论哲学问题,文学作品,多到数不胜数的互动机会。所以不是很确定这一段是否成立。如果耶鲁没有的话,来莱斯吧。

  “一位耶鲁大四女生回忆:当其他人忙于贱卖自己的灵魂时,自己很难独善其身,坚守自己的灵魂。这也是我劝告新人要远离常春藤盟校或者类似学校的一大原因。”

  我和这位大四学生有一样的感受。不得不说,我最初开始考虑金融的想法,就是因为身边人的影响。但是对于作者的后一句-离开常春藤?这难道是常青藤学校的问题吗?不,这是整个社会底层机制的问题,而离开常青藤可以做到,难道你可以离开这个社会吗?

  “在这里,我分享一位大学毕业生的亲身经历:

  在高中时期,我有些许课程表现普通,自己也没特别在意。之后我就读于一所很小规模的文理学院。在那里,我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喜欢学习,也不需要假装自己喜欢某个特定领域或者希望成为某类人才。与此同时,教授们总是鞭策我们,让我们提问、思辨、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每一门科目,并运用已学的跨学科知识来检验正在接触中的理论,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我开始撰写毕业论文时,我的研究主题与自身的专业并不完全相符,可能面临被拒稿的风险。在困惑之际,我的导师鼓励我勇于承担风险,即使最终与论文获奖无缘,我在过程中也将会有所收获并获得成长。离开大学之后,此番经历让我受益终生。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它就像是一个契约,当你学会用分数来评判自己时,你就已经在这张契约上签了字。没错,这种评判方式并不完美。但问题并不在于此。问题在于,在这种心态的主导下,学生们会坚信,分数就是一切。你在学校里表现越好,你就越优秀,无论是从道德上还是从思想上,甚至从各个层面上都更优秀。”

  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例子。但是我似乎也没有在这其中看到过多克服自己本身性格的弱点的痛苦和挣扎。这样的故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特定性格的个人选择。没有深刻的人生体验,只有还不错的人生结局,和看似不错的一生。这仿佛是绵羊和优秀的绵羊的区别。这真的是本书作者想要我们选择的人生吗?

  很喜欢这本书,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以上只是部分。强烈推荐大家阅读全书。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相关文章:

长翅膀的绵羊作文(精选38篇)09-14

我长翅膀了07-15

我的玩具小绵羊06-14

小绵羊和大灰狼09-04

理想的翅膀作文07-01

梦想的翅膀作文07-02

翅膀07-07

翅膀07-06

翅膀06-28

翅膀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