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烙在记忆深处的那场高考散文

时间:2018-11-27 高考 我要投稿

烙在记忆深处的那场高考散文

  空气凝固了似的,让出租屋里蚊子的哼唧如飞机轰鸣般让人心烦。桌前的各类辅导书堆得几乎将我的头埋没,无论是书上还是各种习题册里,都被划的五颜六色,写的密密麻麻。长时间的埋头伏桌,让我的眼睛都有点发酸,摘下厚厚的眼镜,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和疲惫的眼角。低头看手腕上的表,已经是凌晨一点了。抬头看墙上的日历,离高考的日子只剩两周时间了。那直逼心胸的时间紧迫,让我打了个哈欠伸了下懒腰,又继续埋头做题。1997年夏日,正在县城上高三的我,和众多莘莘学子一样,正在备战高考。

烙在记忆深处的那场高考散文

  睡梦是被闹钟打破的,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虽然天还未大亮,但却不敢恋床。三分钟穿衣,五分钟完成洗漱,十分钟赶到学校,这是高中三年训练出的结果。教室里灯火通明,早到的同学已经开始晨读。或高或低的声音中,没有左顾右盼,也没有东张西望,大家都在争分夺秒。为了给我们更多的学习时间,从高三下学期开始,我们可以不用出操,也没有体育课和音乐课。上不完的辅导课,做不完的习题,车轮式的模拟考试,让时间在忙碌中化为乌有。即使中午吃饭,也是在食堂里囫囵吞枣地吃完,然后趴在教室的桌子上小睡一会。虽然没有空调和风扇的教室,让人很快就汗流浃背,但这丝毫影响不了我们沉沉的睡意。

  下午,赶了二十里路的'父亲来县城为我送伙食费。父亲告诉我,地里的麦子都收完了,玉米也已种上了,让我安心复习备考。临走时,父亲掏出五元钱叮嘱道,天气热了,复习功课太累时,也去买个饮料什么的喝下,补补身体。从不知道关心人的父亲,那一句叮嘱,让我感动了一个夏天。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从不问我的学习情况,他们知道,孩子的学习和他们种庄稼一样,需要自己用心。虽然父母从不督促我学习,但我知道他们心中的祈盼。

  早在两年前,高考要实行并轨的消息就在社会上流传开了。隔壁的厚娃叔说父亲,以前供给娃上大学,是因为上大学国家掏钱,毕业后国家包分配,让咱农村娃能扬眉吐气地变成城里人,吃商品粮。可以后,上大学不仅要掏钱,毕业后国家还不管分配,咱农村人没关系没门路的,能有几个钱让娃这样折腾?

  厚娃叔的话,如一瓢凉水浇灭了母亲对我考大学的万般热情。自己掏钱上大学,毕业了还要自己找工作,这不好的事咋都让咱赶上了?母亲的眉头一下子拧成了疙瘩。

  管它呢,要掏钱大家都得掏钱,不管分配学生们都得自谋生路,只要学会了能拿人的本事,自然会有单位要,最重要的是,娃要能考上大学。父亲知道厚娃叔的两个孩子都没能考上高中,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了提前给我备足钱,父亲原来准备盖房子的计划完全搁置了起来。他对母亲说,听说上大学一年要得几千块钱呢,咱一年都挣不下两千块钱,房子咱可以晚点盖,但孩子的上学却不能影响。

  父亲和母亲铆足了劲地挣钱,为我上大学做着准备。而进入高三后的我,也如农人收割麦子般,虎口夺食。没有晨昏的学习,终于在黑色的七月中得到了了结。不管痛与快乐,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让三天的高考画上了句号。虽然,我们都想涅盘而生,但独木桥上总会有大批的落水者。1997年的高考采用的是标准分,因为我英语偏科厉害,学文科的我最终只考了615分,仅够上一所大专学校。

  1997年的高考,终于决定了我人生向左向右的去处。虽然父亲积攒了大半辈子的盖房梦也随之破灭,但他却说,这个钱花得高兴。而我也始终牢记着父亲的话,只要学得了拿人的本事,不管有多难,终会有饭吃。

【烙在记忆深处的那场高考散文】相关文章:

1.在记忆深处的声音

2.那笑声在记忆深处

3.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4.初夏,留在记忆深处

5.有一个声音在记忆深处

6.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7.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8.在记忆深处,有一种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