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

时间:2022-11-02 10:40:04 一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通用10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科学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注意“此、绳”等字的读音。

  2、正确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3、积累有关的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彼此”;联系图片理解“铁环”。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

  5、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并能与小朋友一起发挥想像,交流“风”的其它特点。

  教学重点:

  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8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皮捣蛋,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像,边想边记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猜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

  苗儿见它弯腰,

  树儿见它点头,

  花儿见它微笑。

  同学们,你们见过风是什么样子的吗?(没有)但是当风到来的时候我们却能马上感觉到。想和有趣的风交朋友吗?(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课前圈好的生词多读几遍。

  2、遇到解决不了的词语可以请同桌帮忙认读。

  3、检查反馈。

  开火车认读字语卡片。

  树 动 时 那 点 河 起 波

  4、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小节。

  5、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小节。

  课文中哪几句话让你知道风来了?请小朋友用“————”画出来

  生:从第一小节中我知道了,当树叶颤动的时候说明有风了。

  板书:树叶颤动---------风走来了

  谁能结合插图说说“颤动”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把它换成什么?

  生1摆动

  生2摇动

  是啊,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地颤动,我们仿佛看到了翠绿的叶片在微风叶闪着亮光,你们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生带动作朗读)

  (男女生赛读)

  引读: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生接:但是当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走过来了。

  师:能试着背下来吗?

  (试背)

  小结:同学们真会学习,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第一小节就学完了,谁来说说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第一小节的?

  (生试说)

  2、现在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自学2~3小节。

  1)出示学习提示:(小黑板)

  (1)自由读每小节,同桌之间借助插图说说每一小节说了什么。

  (2)把自己体会到的内容,带着动作读出来。

  (3)试着背诵。

  2)交流反馈第2小节。

  指名读第2小节

  第二小节写了什么?

  生1:水面起波纹,说明风就在水面上。

  生2:是风使平静的水面起波纹了。

  你见过河水起波纹的样子吗?

  生1:就像鱼鳞一样。

  你说的真形象。恰好有个词叫“波光鳞鳞”。

  生2:我还听过“微波荡漾”。

  河水因风的到来变的更加漂亮了,小小的波纹证明风来了。

  板书:河水起波纹--------知道风在哪

  谁能试着读一读。

  (生边用手做上下起伏状边读课文)

  (齐背第二小节)

  3)交流第三小节。

  通过这一小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1:当花儿点头的时候,证明风来了。

  生2:风来和花儿做游戏了,花儿很高兴,不住点头。

  生3:花儿点头是说明花儿被风吹动了。

  板书:花儿点头--------风在做游戏

  多么有趣的风啊,你们能想像一下,花儿边点头边会说些什么吗?

  生1:风你好,风我们又可以做游戏了。

  生2:风啊,你真淘气。

  能读出风的淘气、可爱吗?

  (生表演读第3小节)

  引读第3小节

  (生背诵)

  四、课堂练习

  仿写一段诗歌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的时侯,

  我们知道风 了。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风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等)3.

  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抢读、齐读)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大家愿意吗?指名上台读生字。(师先背着该生指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1)问那才上台做游戏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2)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引导说话)(3)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

  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1)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练习朗读本节。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2)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生谈自己的体会。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样做?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师进一步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3)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师故作神秘状问: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引导理解: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学习这三节的顺序,以学生自由汇报的顺序为主)4.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读读全课吧!5.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背全课!

  四、拓展训练

  咦!怎么风娃娃又藏起来了?它说这次你们要更细心的才能找到它了。不过,它告诉了几个找它的方法:(课件或小黑板)

  ●如果你喜欢写,就拿起手中的笔写出我藏在哪?睡也没有看见过风,不要说我和你了。但是___________的时候,我们知道风__________。

  ●如果你喜欢画,就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我藏在哪?(画在书后2题中)

  ●如果你喜欢读,你就《风》这古诗。读完后,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五、记忆、书写生字1.今天这些生字宝宝也变顽皮了,说你们不赶快记住它们,它们也来藏起来了。读读要记住的8个生字,谁想到最巧的方法来记住它们?2.生记忆一个,就练习书写一个。书写时强调:正、用: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走的笔顺是:一十土走。没、时、说注意左窄右宽。3.欣赏、并向别人展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

  板书:风树叶

  颤动林木

  点头

  来了河水

  越波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

  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一、复习:《诗经》有关内容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不是歌总集,回忆《诗经》有关的内容?

  答案:略。

  2、我们知道《诗经》是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源头。

  3、上一节课,我们学过《氓》,我们一起背诵1、2节,要求背诵。

  1)、七倍。

  2)、每位派代表背。

  4、通过学习《氓》我们大家知道这首诗歌写什么内容的?

  一位美丽、善良、可爱、大方、痴情的女子自由恋爱――婚变――决绝的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5、表达这一内容主要运用什么手法?

  答案:略。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邶风?静女》,看看这首诗歌写什么内容?运用生什么样的手法来写的?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齐读

  4、思考

  1)、读了三边凭直觉这首诗歌谢什么内容的?

  答: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幽会的情景。

  2)、是以男子口吻写的还是以女子口吻写的?

  答:女子。

  3)、给以分钟的时间,组织语言叙述一下这对青年男女由幽会的过程?(男生说)

  一个美丽女孩子,和我相约于城角。那女孩子非常的可爱,看见那我兴冲冲的到来,她悄然躲在一旁,于是那赴约我非常的着急,不禁抓耳挠腮,转来转去,不知所措。那个调皮的姑娘,看见把践约而来的所爱,急得不成样子,终于露面了,并将一支小草送给了男子面前。于是那男子进一步夸奖道:这支荑草实在是美的出奇。姑娘又将那从牧场带来的小草送给我,我更加如痴如醉。

  5、表面上是夸奖小草,实际是夸奖送小草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支草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由此为小草平添了一份感情色彩,平常的小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甚收了。正如朱熹《诗集传》:“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三、总结

  这首诗歌短小、精悍,写了一个千百年来无数青年男女神往的、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仅仅50左右个字就成功地塑造两个男女主人公德形象,而且栩栩如生、跃然之上。反映我国古代一种原始的爱情方式,充满了浓郁的山野味道和淳美的情韵。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这首儿歌汪新优美地表现了关于“风”的知识.重举的形式既利于吟唱,又使各个诗节成为一个整体,形式与内容上都达到一种完整的和谐。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又充满了儿童情趣与感情。

  教学理念:课文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歌,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诗中竟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写9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感受悟诗歌的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教师诵读谜语:“有个小娃娃,真是没礼貌。见到小树摇一摇,吓得树叶哇哇叫。见到小花逗一逗,摘去她的太阳帽。没人和它交朋友,只好自已到外处跑。“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写风的小诗,看看作者笔下的“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试读课文。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里面有生字宝宝藏着你以氢把它们找出来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能么办?请在家说说有什么办法。

  3、请同学们用自已的方式自学生字,读到生字的时候把它圈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4、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5、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三)细读课文

  1、请同学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然后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的朗读,师生,以指导学生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以指导学生朗读。

  4、请学生表演读,进一步体会诗的内容,感受风的存在。

  5、指导学生背诵。可以让学生看课件上的画面。树叶颤动、河水泛波、花儿点头来背诵课文,或出示提示内容不背诵。

  6、虽然我们看不风,但我们却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谁能说说你还能从哪些方面感觉到风。模仿课文说一说。

  (四)

  同学们说得很生动,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背诵课文。

  (二)学习字词

  1、认字

  (1)出示本课要求认的8个生字,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比一比,看认记得快又准。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2、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分小组计论汇报:1字音;2记字形的方法;3书写时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大家补充,教师点拨指导。

  (3)指导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范字仿写。

  3、选自已喜欢的词语填在“自选词语”的空白处。

  (三)读《阅读(注音版)》中的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树叶颤动

  处处有风

  7风河水泛波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 感受《风》的意境。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能力的同学试背

  3、 仿照《风》,能自由创作小诗。

  4、 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 感受诗的意境。

  2、 激发学生写诗欲望,仿写诗歌。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见过风吗?

  (1)没有 是呀,风儿看不见摸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时时感觉它的存在。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风儿的存在呢?

  (2)看见过

  你从飘飘扬扬的树叶中,从飞扬起来的红旗中,从飘着桂花香味的空气中……这种种现象中感觉到风儿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时不刻地在我们的周围,可我们却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让我们一起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儿的足迹吧。

  (二)学习《风》

  1、课件欣赏

  2、大自然中的一切,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灵去感受。谁用心感受,谁就能找到风儿那独特的美丽。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课件: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初步感受诗歌,师范读诗《风》,“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 了。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3、你看,如此平常如此普通的东西,可在诗人们的眼里却另有一番韵味。轻轻地读读诗歌。

  师生连读诗歌(多次连读)

  同桌连读诗歌

  4、读了诗歌后,你觉得这是一股什么样的风呢?你有什么感觉呢?

  ( 清新的 柔和的 温柔的…… )

  5、是呀,我们用心感受的时候,我们发现风儿正在我们的身边,她对我们点头向我们微笑,在和我们做游戏呢!多神奇的风啊!带着你的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首诗歌。

  6、同样是风儿吹拂树叶,同样是风儿吹拂林木,同样是风儿吹拂着湖水,风儿没有变可是诗人眼中的感受却变了,请你仔细地品味着读读诗歌,在诗人笔下的风儿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比较各个诗节的最后一句诗句的不同写法。)

  ……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诗人这样写,你读了诗句有什么感受呢?

  7、当你看到河水起波纹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请学生改编说一说

  谁也没有看见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看到树叶颤动的时候呢? )

  (看到林木点头的时候呢?)

  8、感悟诗歌的特点

  风儿原本是无形的,可是当我们发挥想象,把它当作我们的身边的一位朋友的时候,发现它却是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同样的风儿会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风儿带给诗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你看这些诗歌让我们回味无穷的原因在哪里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初步概括诗歌的特点:

  语言很精练,短短几十个字常常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诗节相同,有一些诗歌常常格式相同,让我们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押韵,怪不得我们读起来非常顺口;

  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方法,难怪会让我们有那么美的感受)

  9、从这首短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风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神奇礼物,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无限,让我们再来欣赏这优美的诗歌。请你有滋有味地读读,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背背。(自由朗读诗歌)

  10、仿说

  你能不能也像文中那样来说几句诗?

  指名(多人……)

  (1) 学生自由准备

  (2) 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注意渗透诗歌的特点(读起来更顺口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把风儿当作人来写了……你的句子多有诗意…z…)

  (三)学写诗歌

  1、看样子,当我们仔细观察,用心品味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诗”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能不能也来当当小诗人,写几句诗。

  动作快的同学,你可以把你的诗歌配上插图,使你的作品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2、指名朗读自己写的诗。

  (四)小结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写过有关“风”诗歌,每一首诗歌都会给我们不同的享受。老师这里收集到两首也是写风的诗歌,你有兴趣的话去读读。

  普普通通的事物,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心品味,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周围是有趣味的,我们的生活是有诗意的,希望同学们能感受这份诗意,做一个有诗意的孩子。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 篇6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课文共有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写风吹过树叶,树叶会发出沙沙声;第二节写风吹过树枝,树枝会点头。课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风的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没、过”等十个生字,会写“也、走、风、在”四个字。认识“横折弯钩”基本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风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本课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见过风吗?知道风在哪儿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风的诗歌。

  (板书课题,读题目。)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风吹过树叶,树叶沙沙声;风吹过树枝,树枝弯着腰,点着头。

  师:你看到了风吗?你看到的风是怎样的?告诉学生本文是一首诗歌,诗歌是分节的,每节之间要空开一行。

  2.自由读几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识字,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把生字多读几次。

  3.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检查自己读课文是否准确。

  4.小组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音。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小朋友当小老师,认真听,发现读得不准确的地方,以“请你跟我读”的形式帮助纠正读音。

  三、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想,读了这一节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读,自由感悟。

  2.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汇报选择读了哪一节,读懂了什么。

  (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跟同学们讨论?把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3.朗读感悟。

  (1)指导读第一节。

  ①出示第一节课文,谁有信心把课文读好?指名读,有感情朗读。

  ②你知道风在哪里?诗中哪句话已经说明?指名读。

  ③你觉得哪句话最有趣?说说有趣在什么地方。

  ④请小朋友自由配上动作读第一节。

  (2)指导朗读第二节。

  ①让学生朗读第二节,并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老师播放风吹在树枝上,树枝不停地摆动、点头的课件,加深理解。)

  ②哪个地方写得最有趣?说一说,读一读。

  ③通过找朋友一起读、比赛读等形式引导反复朗读。

  ④让学生配上动作,自由朗读。

  4.反复朗读课文,边读边配上动作,把课文背诵下来。会背诵了,把课后第一题的小树涂上颜色。

  四、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先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请小组的同学在一起用自己的方法认读,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共同给生字组好词。

  3.指导书写。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的笔画——横折弯钩,让学生一边读一边书写,然后老师在带田字格的黑板上示范书写“也、走、风、在”四个字,学生认真观察,掌握方法后,在书本上写。(完成课后第三题描描写写。)

  五、说说画画,完成作业

  1.观察课本上的图画,创设说话情境:风吹在树叶上,树叶会不停地摆动,“沙沙沙”地响;风吹在树枝上,树枝不停地点头;那风吹在小草身上、小花身上,又会怎样呢?(让学生发言,并理解风是通过事物表现出来的。)小朋友,你还知道风在哪儿?

  2.让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风用画表现出来,看谁画得像。

  3.再次自由读课文,再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花篮上。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诗文,认识4个生字。

  2、读懂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风使周围景物有哪些变化。

  3、背诵古诗,能对大自然的气候现象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朗读理解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古诗的词句。

  教具准备:

  字卡、词卡、同学们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先学生之间互猜,然后教师再说:“我也说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好吗?”)

  (点评:此环节体现了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互动。)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如竹万竿斜。”

  你是怎么猜到的?对,这就是“风”,板书,指名读,正音,齐读。

  3、是唐代诗人李峤写的一首关于风的诗你们想学吗?

  (点评:以谜语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抓住关键词,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借助认字表里的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遇到不会读的字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老师,问同学都可以,开始吧!

  2、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的更准。

  3、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起读好吗?

  4、古诗读给同座听听吧,请他提提意见。

  5、我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6、抽读词卡:解落、千尺浪、万竿斜。

  7、齐读。

  8、再读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9、指名读,评议。

  看来,现在认字表里的字一定难不倒大家。

  抽读字卡。

  (点评:学生通过反复的、有目的的朗读,整体感知了课文,解决了生字的读音,为后面更好的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其中“用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在心里和老师一起读,请同座提意见”等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落实了学习的过程,体现了自主性,合作性。)

  三、理解古诗

  1、同学们,看,我这有什么?(出示学生作品)

  这些画多美呀!你们知道吗?这些画都是我班的小画家画的,说不定你就能找到你自己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你们知道吗?这里藏着四幅画,画的就是这四句,你能找出来吗?想一想,再和同桌商量商量。

  3、逐句找图,谈理由。

  4、生自读诗文,自我感受。(如果你感受到了风,请你用你的手做风势。)

  5、你能谈谈你从哪句诗感受到了“风”吗?(小组合作两人互相说说)

  6、指名说。

  7、指导读:你理解的这么好,读得一定也很棒,请大家欣赏一下吧,(读的时候师进行指导)然后小组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

  8、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看图背,做动作背)

  9、风除了吹掉落叶,吹红鲜花,吹起波浪,吹斜竹林外,还可以干吗?分小组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小组讨论汇报:画画唱歌做动作)

  (点评:以学生自己的作品唤起学生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找图的形式完成学生主体对古诗的感受、体会、领悟、想象、理解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观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到对古诗的理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用各种方法成功的拓展知识点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想,发掘教材中“动”的因素,用形体帮助理解,符合低年级的天性,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四、写字

  1、你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同学提出“解”字。)

  2、哪个同学能帮助他?(指名帮忙解决)

  3、指导书写。“解”(总结:左右两边相等,“牛”的一撇在中心点上,第一横在横中线上。)边描边想,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学生练习书写。

  (点评:学生在初读阶段已经记住了“解”的读音,通过学习古诗,进一步理解了字义,在学习过程中,“解”的反复出现,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字形的印象,因此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识记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指导书写采取了学生先实践思考,后总结再练习的方式,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探究,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带幼儿观察风,利用图片,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能初步体验古诗文内在情趣的美。

  3、引导幼儿创造性表现古诗。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四幅,“风”标记四个,诗词

  2、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带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吹物时发生的现象。

  “小朋友们,今天外面的风真大呀!找找看,风吹到了哪里?”

  2、学习古诗

  (1)谈话:你看到风吹到哪里了?

  (2)观察挂图,引导幼儿在画中找风(老师根据幼儿回答解说图意)

  (3)初步感知古诗 “我们刚才在外面找到了风,在画中也找到了风,有一首古诗说的也是风”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引导幼儿跟读)

  (4)见诗找画,进一步理解古诗

  出示诗句,教师边念边引导幼儿将诗句与画面对应起来,然后看画念古诗

  3、表现古诗

  (1)启发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落叶、开花、浪花、竹子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边念古诗边做动作

  (3)鼓励幼儿创造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4、出去找风 “风吹落了树叶,吹开的花,卷起了浪花,吹到了竹林里,你们猜,风现在又吹到哪里呢?”

  (草地上,森林里,幼儿里,公园里……)

  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活动反思:

  古诗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学诗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是古诗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促进幼儿对“风”的认知。

  2.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

  3.促进幼儿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发展。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活动准备:A4纸若干、律动和游戏音乐、放松音乐各一段。

  活动过程:

  1、 热身操

  幼儿在教师的示范下,一起做律动操进入活动室。

  2、看图片引入主题

  看各种天气引出风的主题。

  3、主题游戏:一起郊游放风筝

  故事引导:今天,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放风筝!请动动小脑筋,看谁的风筝飞的好!

  游戏方式: 每个小朋友手持一张A4纸并高举过头顶,手只能轻轻举着,不能用力抓牢行进中,要随着风力的变化调整纸张;行进奔跑中,感知风筝在风中的飞行。

  4、变化游戏:会飞的A4纸

  故事引导:这是一张普通的A4纸,请小朋友思考,怎样借助身体部位,使纸张在空中不掉落呢?

  游戏方式:用身体各部位与纸张接触,在奔跑中寻找风的力量。

  注意: 奔跑的速度越快,纸张在风中与身体部位的接触更紧密;注意提示安全。

  5、合作性游戏:黏黏乐

  故事引导:刚才是单人身体部位与纸张的接触,现在与小伙伴一组,用身体不同的部位夹住纸张行进,从而感受风的力量吧!

  游戏方式:两个小朋友尝试用身体不同的部位夹住纸张,在奔跑中寻找运送纸张的巧妙方法

  注意: 两位小朋友注意动作一致,以免发生意外;在游戏过程中保持纸张的平整。

  6、升华游戏:保卫风筝

  故事引导:魔王在睡觉,听见我们小朋友玩风筝玩的很开心,吵到了魔王休息,决定抢夺我们小朋友的风筝,不让我们玩,所以当听见“魔王来了”的时候,我们要把风筝藏起来。

  游戏方式:每个小朋友手拿A4纸自由的玩耍时,听见“魔王来了”要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把A4纸压在地上。

  注意: 在下压A4纸时,可能发生危险的身体部位如头、膝盖等,需要提前提醒幼儿注意,以免发生意外;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因奔跑而发生的撞击

  7、 教师参与

  组织小朋友将手中A4纸揉成团变成“炸弹”反击,“炸弹”丢魔王。

  教师充当魔王角色。

  8、放松:

  组织小朋友揉揉胳膊,揉揉腿,相互之间捶捶背。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可以最大限度地迁移幼儿已有的经验,大大地促进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活动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孩子们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气氛轻松活跃,玩得尽兴尽情,童真童趣尽显其中,真正体现了老师的快乐教学与幼儿的快乐学习。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灵活运用。

  2、认记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字。

  3、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4、续编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随文识字,自主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6、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陶冶情操,升华感情。

  7、培养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题激趣。

  1、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首首古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尽浪,入竹万竿斜。(出示课件引入)

  设计理念:运用动画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一开课就感到课的新颖,有趣,从面投入十分的学习热情。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3、读题后(点击课件“图片”) 引入本课教学。

  过渡语:风常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风?有过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课件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风吹叶动水波荡”,这时课件的出现既再现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与课文内容相联系,配以轻风拂过声,营造出浓浓的诗 情画意。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出示“课文”课件,看、听诗歌。(要求学生标清小节,勾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识字(点击“生字”课件 )

  a. 学生利用自制的字卡,与同学互帮互助。

  b.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c. 集体齐读字词。

  d、把字宝宝送回句子中读一读。

  设计理念:“生字”课件的及时出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灵活的识记字词。学生动手动脑,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再读全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议一议:诗中的哪些词句能发现风的踪迹?(板书略)

  设计理念: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感知文本。体味中华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点词句,精读感悟。

  1、过渡:

  风就像一位淘气的娃娃,是那样的活泼可爱。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细读品味。

  设计理念: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分别指名赏读。 (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随机精读感悟三个小节。

  a、指名读,集体评议。

  b、抓重点词读读感悟微风轻拂的意境:颤动-抖动; 林木点头;起波-荡起波纹。

  c、指导赏读。(读出对风的喜爱,语气轻柔、愉悦的语调)个别范读、齐读、小组赛读。

  d、画一画风(分小组画)、展示评比。

  设计理念:三节课件都可以分别点击出重点词语,帮助学生体验情境。同时伴着轻柔的音乐,徐徐送来的微风,在充分的诵读中,让课堂诗意流淌,诗意浓浓,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

  3、想一想,这三节诗所描写的是一样的,如果说不一样,请具体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理念:体会三节诗所描写的风力的大小不同,感悟诗人精巧的行诗设计与安排。

  四、拓展练习

  写一写风,积累背诵我能行。

  1、当个小诗人,同桌互说。

  2、(出示课件)完整地编一小节,集体交流。

  设计理念:此处课件及时出现,可以积极地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积累背诵。(将续写的小诗和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创作成功的喜悦)

  4、选读精美的小诗。

  A、课件出示。

  B、课外自读。

  设计理念: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把学校小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才是我们教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三尺讲台、一本教育科书,把学习的语文学习引领入生活,培养会终生学习的学习型学生。

  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是重要的。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要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摘得苹果。

  五、小结。

  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风就在我们身边。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细心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更多的“自然朋友”。

  教后反思:

  由于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中感觉得心应手。学生读得有感情,大多数能背诵。识字方法交流时,虽然,发言的孩子不多,但是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好,特别是记“游”的方法:一片水域方方正正,一名男子卧在水面上,有趣又巧妙,学生记忆深刻。

  不足之处是:课件的设计有一点问题,动画态的画面运用过多,影响了学生注意力的指向性,冲淡了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后的课件应多以文本的形式,突出语文的特性。

【一年级上册语文《风》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上册语文热门课文教案11-12

一年级语文上册《风》优秀教案08-15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阳光教案03-31

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风教案02-26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03-31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风》教案及教学反思10-20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四季教案03-21

一年级上册语文《看书》课文08-16

一年级上册语文《树叶》课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