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文言文

时间:2021-08-12 18:33:58 七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文言文】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文言文

  1、世隶耕 属于2、未尝识书具 曾经3、父异焉 对……感到诧异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 就:完成5、邑人奇之 对……感到奇怪6、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 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谒:拜访 9、不使学 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 11、泯然众人矣 消失 12、贤于材人远矣 比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 被 14、伤仲永 哀伤、伤感 15、养父母 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 有人 17、从先人还家 跟从 18、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 19、如此之贤也 (有)才能 20、固众人 本来 21、即书诗四句 写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案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当。

  三、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直接原因)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根本原因)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0《木兰诗》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机杼声( ) 军帖( ) 可汗大点兵( )( )

  鞍鞯( ) 辔头( ) 燕山胡骑鸣啾啾( )( )

  鸣jiān jiān( ) 赴róng( )机 传金tuò( )阿姊( )

  著( )我旧时裳( ) 磨刀霍霍( )

  答案:zhù tiě kè hán ān jiān pèi yān jì jiū 溅溅

  戎 柝zǐ zhuó cháng huò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惟闻女叹息( ) 2、愿为市鞍马( )

  3、旦辞爷娘去( )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5、关山度若飞( ) 6、朔气传金柝( )

  7、木兰不用尚书郎( ) 8、策勋十二转( )

  9、赏赐百千强( ) 10、出郭相扶将( )

  11、著我旧时裳( ) 12、雄兔脚扑朔( )

  13、雌兔眼迷离( ) 14、安能辨我是雄雌( )

  答案:1、只2、买3、早晨4、只5、过6、北方7、不愿做8、记功9、有余10、外城11、穿12、动弹 13、眯着眼14、怎么

  (三)、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通 译为:

  2、出门看火伴: 通 译为:

  答案:1、“帖”同“贴”,粘贴

  2、“火”同“伙”,伙伴

  (四)、古今异义词

  1、木兰当户织

  2、军书十二卷

  3、从此替爷征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出郭相扶将

  6、双兔傍地走

  答案:1、户:古义:门 今义:窗户

  2、十二:古义:表多数,不是确指 今义:数词,十二

  3、爷: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4、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5、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6、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五)、一词多义

  1、市:愿为市鞍马( ) 东市买骏马( )

  2、度:关山度若飞( ) 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

  3、策:策勋十二转( ) 策之不以其道( ) 《马说》

  执策而临之( )《马说》

  4、强:赏赐百千强( )余强饮三大白( )《湖心亭看雪》

  项为之强( )《童趣》

  5、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1、买;集市2、过;衡量3、记;用马鞭打,这里是驱使、驾驭;马鞭4、有余;尽力;同“僵”,僵硬5、怎么;安稳

  (六)、词类活用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做动词,译为:记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可汗大点兵

  2、愿为市鞍马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6、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答案:1、皇上大规模的征兵。

  2、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3、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像飞一样的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4、将士们身经百战,征战多年,有的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得胜而归。

  5、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

  6、希望骑上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7、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

  8、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八)、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答案: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9、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10、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 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详略得当的写法 目的:详略安排的目的,这首诗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责任、深明大义、纯真质朴性格的颂扬,还有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3、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互文,夸张,比喻,排比 复沓

  4.“旦辞爷娘去……”八句运用复沓的修辞,夸张的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气氛。“黄河流水鸣渐渐”“燕山胡骑鸣啾啾”衬托木兰的思乡之情。

  七年级下册: 15《孙权劝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 当涂:当权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 当:应当。 见:了解 4、孰若孤 孰:谁 5、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二、翻译下列各句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认清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2)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勤奋学习,一定会学有所成。

  2、①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① 劝学。② 先谈到吕蒙读书的必要性,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说出读书的可能性。

  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勤奋学习,学有所成。

  《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对比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见《点拨》p118)

  七年级下册:《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京口有善口技者 擅长 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 4、少顷 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闻:听见 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 7、满坐寂然 “坐”同“座” 8、妇抚儿乳 抚:抚摸 。乳:喂奶 9、众妙毕备 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大腿 。 走:跑 15、群响毕绝 毕:全 。 绝:尽、消失

  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 1、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出。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2、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回答以下问题 答案

  1、归纳文章的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 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 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七年级下册: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夸父逐日 赛跑2、河、渭不足 黄河 3、弃其杖 自己的、他的。4、化为邓林 成为

  二、中心思想 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三、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这样的结局有何意义?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4点)(意义见笔记)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谈谈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邓林。 夸父是个有远大抱负、有顽强毅力、有英雄气概、甘为人类造福牺牲自我的的神话人物。

  七年级下册:《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止有剩骨 止:通“只”2、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3、苫蔽成丘 苫蔽:遮盖。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5、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企图、打算。隧:钻洞。 7乃悟前狼假寐 假寐:假装睡觉。 8、意暇甚 意:神情。 9、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10、止增笑耳 止:通“只”。耳:罢了。

  二、译句 1、投以骨。

  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 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文言文】相关文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点归纳04-2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的知识点归纳04-21

高一下册语文期末备考知识点归纳06-06

高一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过秦论06-09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知识点06-15

《三个太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04-22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期末复习试卷03-21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的知识点04-21

中考语文修辞知识点归纳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