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卷(有答案)

发布时间:2017-12-06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2016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6小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B )(2分)

  A.休憩 ( qì) 锲而不舍(qiè) 瞥见(piē) 惴惴不安(zhuì)

  B.楠木(nán) 悖谬(bó) 渺茫(miǎo) 诓骗(kuāng)

  C.阴霾(mái) 彬(bīn)彬有礼  玄虚(xuán) 脊梁(jǐ)

  D.淅(xī)沥  琼(qióng)楼玉宇 疮痍(chuāng) 涸(hé)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2分)

  A.妙手偶得 无边无银  恹恹欲睡

  B.揠苗助长 纵横绝荡  浮想联翩

  C.死心蹋地 温文而雅  未雨绸谬

  D.地大物博 不屑置辩  光彩熠熠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B.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公安的严厉打击下,彻底被粉碎。

  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的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C )(2分)

  A.每年的3月27日是“地球一小时”熄灯日,首都各界环保人士发出了当天20∶30至21∶30熄灯一小时。

  B.开展“爱我朝阳,传送经典”清明诗文的诵读活动,旨在以清明节为载体,发扬和传承中华名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朝阳人民的文化素质。

  C.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低,往往与阅读量的多少有关。

  D.据专家介绍,近期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造成的。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①没有冬的肃杀,我们感受不到春的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我们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实,我们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②我几乎爱上了冬季。③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④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⑤岁月更迭,四季交替。

  A.②④③⑤① B. ⑤②④①③ C. ③②⑤④① D. ④⑤①②③

  6.下面《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D )

  A.孙悟空——大闹天宫 B.刘备——桃园三结义

  C.诸葛亮——武侯弹琴退仲达 D.林冲——醉打蒋门神

  7.根据提示,按要求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作者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不可阻挡的诗句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6)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运用比喻、双关,含蓄地表现了对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赞誉。

  二.语文综合运用(每小题2分,共6分)

  8.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图标看右图)。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微信可以将精彩内容分享给好友,也可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官方网站上的宣传语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截至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突破3亿。

  (1)以“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作为宣传语的目的是什么?

  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微信这一工具进行社会交往(交流沟通)。[答案要点:引起关注,;鼓励使用微信(微信无处不在),促进交往。]

  (2)请向你还未使用过微信的好友介绍一下微信图标。

  微信图标由一大一小两个相似的抽象图案部分叠加构成,像两张人脸,睁眼看着你,也看着这个世界。无论大人和小孩都是渴望交流和沟通的,微信图标告诉我们:使用微信,你的社交生活从此与众不同。(答案要点:能运用合理想象和联想,描写或说明图标图案的形象,介绍其构成。如:人脸、头像,一大一小;“冒泡”,一上一下;提示框,一前一后的组合;QQ,结合得更紧密。能体现对图标的内涵及微信特点的正确把握。至少写两句话,语言连贯、通顺。)

  (3)中考将近,毕业在即,某同学在“告别母校”微信上留言,中间遗漏了一个句子,请你补写。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踏一回教室的楼梯,看一眼班级的黑板,摸一把同学的桌椅,或:听一回校园的广播,想一下老师的话语,(做到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即可。)心中荡起甜蜜的回忆。”

  三.阅读(本大题含9~25小题,共44分)

  (一)赏析诗词完成9~10小题(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上片中,“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2分)

  10.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2分)

  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再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1分,共2分)

  (二)阅读《马说》完成11~14小题(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2)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驾驭)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知道,明白)  (4)执策而临之(面对)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只是辱没在养马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和马槽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让它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1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15~19小题(13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5.选出对孔乙己主动教“我”写字的深层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B)(2分)

  A.他在故意显示自己的善良。

  B.他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境地是十分的孤独。

  C.他在故意向孩子炫耀自己的博学。

  D.他在向短衣帮表示自己的轻蔑。

  16.作者用深刻、生动的笔触把孔乙己介绍给了你,让你认识了他。请你结合选文说一说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并举例说出他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3分)

  (1)孔乙己是文明发展、社会转型中的一个落伍者和牺牲品的形象;(2)孔乙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的形象; (3)孔乙己是科举制度下一个贫困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上述3种概括均为正确,答出其中的某一种即可。 他迂腐清高:身穿长衫,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他善良:给孩子们茴香豆吃(或:教小伙计识字); 他死要面子:腿被人打断却谎辩自己跌断; 他好酒贪杯:仅有四文钱也要用手走来买酒喝; ——上述4点只要任答其中三点均可。

  17.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2分)

  外貌描写,如: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语言描写,如: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18.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2分)

  从“我”(小伙计)这个视角来看,孔乙己与社会有着诸多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他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料,所以说他是个喜剧人物;从孔乙己一生残酷悲惨的命运(遭遇和结局)这个角度看,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

  19.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语言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4分)

  (1)年轻一代要全面发展,不能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2)要通过读书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不能四体不勤、好逸恶劳; (3)要通过读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能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4)要通过读书掌握独立生存的一技之长,不学完全无用的知识; (5)要通过读书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他有新意、有道理的观点,即可;若考生写出“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之类的答案,因其离题较远,不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小题。(共15分)

  记忆的版图

  林清玄

  ①一位长辈到大陆探亲回来,说到他在家乡遇到兄弟,相对地坐了半天还不敢相认,因为已经一丝一毫都认不出来了。

  ②在他的记忆里,哥哥弟弟都还是剃着光头,蹲在庭前玩泥巴的样子,这是他离开家乡时的影像,经过四十年还清晰一如昨日。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记忆如新,反而真实的人物是那样陌生,找不到与记忆的一丝重叠之处。

  ③更使他惊诧的是,他住过的三合院完全不见了,家前的路不见了,甚至家后面的山铲平了,家前的海也已退到了远方。

  ④他说:“我哥哥指着我们站立的地方,说那是我们从前的家,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如果不是有亲人告诉我,只有我自己站在那里的话,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住过十七年的地方。”

  ⑤这使他迷茫了,从前的记忆是真实的,眼前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但在时间空间中流过时,两者却都模糊,成为两个丝毫不相连的梦境。在此地时,回观彼处是梦,在彼地时,思及此处也是梦了。到最后,反而是记忆中的版图最真实,虽然记忆中的情景已然彻底消失了。

  ⑥这位长辈回来后怅惘了很久,认为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注】的缘故,才让他难以跳接起记忆中沦落的事物,其实不然,有时不必走太远,不必经过太久的时光,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怅惘。

  ⑦我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坐在台北松江路六福客栈的咖啡厅时,总会指着咖啡厅的地板,说:“你们相不相信,这一场块是我小时候卧室的所在,我就睡在这个地方,打开窗户就是稻田,白天可以听到蝉声,夜里可以听到青蛙唱歌,这想起来就像是梦一样了。”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⑧记忆的版图在我们的心中是真实的,它就如同照相机拍下的静照,这里有我走过的一条路,爬过的一座山;那里有我游过泳、捞过虾的河流;还有我年幼天真值得缅怀的身影。这版图一经确定,有如照相纸在定影液中定影,再也无法改变,于是,当我们越过时空,发现版图改变了,心里就仿佛受到伤害,甚至对时间空间都感到遗憾与酸楚了。

  ⑨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美丽无方,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⑩其实,在记忆中的事物原来可能不是那么美好的,当时比现在流离、颠沛、贫困,甚至面临了逃难的骨肉离散的苦厄,但由于距离,觉得也可以承受了。现在的真实也不一定丑陋,只是改变了,而我们竟无法承担这种改变。

  ○11……

  ○12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无非都是一些形式的展现。记忆的版图,乃是从前的现实;现在的生活,。终将成为未来记忆的版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真实的自我始终没有改变。

  【注】“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语出李煜词,在文中意为离乡时间久,距离远。

  20.结合语境,解释第⑦段中加点词“梦”的含义。(2分)

  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朋友记忆中的美好生活的情形(或:朋友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

  21.第④段中:“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结合上下文看,“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3分)

  ①为记忆中家乡清晰、真实的印象消失而留恋;②为现实中家乡的巨变而感到惊诧;③为记忆中的家乡与现实中的家乡毫不相干而伤感;④为找不到记忆中的家乡而感到迷茫。

  22.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2分)

  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经过洗涤、美化的记忆比作雨雾中的玫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记忆中的版图的美丽,表现人们对记忆的版图的留恋及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意思对即可)2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记忆的版图”为题?(4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结构精巧;③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④容易引起记者的共鸣,联想到“版图”是记忆中的,或许现实与现实不同,抒写人们今不如昔的遗憾之情;⑤引发作者客观看待生活变化,并从中发现自我的人生感悟。(意思对答出两点即可)

  24.联系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人生感悟有什么不同。(4分)

  【链接材料】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节选自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示例一:林文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变化;普文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林文要我们在生活的变化中看到真实的自我;普文要我们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困难,迎难而上。

  示例二:林文:现实与记忆或许差别很大,我们应该客观对待这些变化,并从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成长。普文:生活中有障碍,生命才会有生气。

  四.写作(50分)

  26.根据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我学会了珍惜

  (二)面对 ,我流泪了

  要求:(1)上面两题,请任选其一,若选(二)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