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语文《窦娥冤》同步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07-29 08:54:32 高二下册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窦娥冤》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练习题的身影吧,通过练习题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写题练习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窦娥冤》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语文《窦娥冤》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窦娥冤》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一、基础题(34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提(dī)防    嗟(jiē)怨   亲眷(juàn)   前合后偃(yǎn)

  B.罪惩(qiān)   埋(mái)怨   亢(kàng)旱   孤身只(zhī)影

  C.尸骸(hái)   煞(shà)尾   甘霖(lín)   鼓三通(tōng)

  D.错勘(kān)   湛湛(zhàn)   盗跖(zhí)   古陌(bǎi)荒阡

  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寒喧 罪愆  倾刻  披枷戴琐   B.分辨  诀别 造蘖  望帝啼鹃

  C.时辰 昭障  冤枉  湛湛清天   D.怜悯  枷纽 白练  负屈衔冤

  3.下面词语中加粗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磨(摇)旗   天地也(同样)   只合(应该)  生(深)埋怨

  B.糊突(混淆)  则(只)被     沓(无影踪)无音信 罪愆(罪过)

  C.兀的(这)   兀那(那)     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吧)

  D.葫芦提(糊涂) 烈(烧)些纸钱   孩儿荐(祭)  暑气暄(暖)

  4.解释有误的两项是(  )(2分)

  A.外(外末,老年男子)  科(角色动作)  净(花脸)  正旦(女主角)

  B.磨旗(摇旗) 只合(只该)  倘秀才(曲牌名)  错勘(错判、错断)

  C.偃(倒)   取应(就职做官) 餐刀(挨刀)  也么哥(句尾助词)

  D.卜儿(老妇) 兀的(这)    典刑(受死刑) 葫芦提(糊里糊涂)

  E.干家缘(操劳家务) 烈(烧)  荐(祭)  兀那(唉呀)

  F.暄(暖) 官吏每(官吏们)  正宫(宫调之一,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

  5.关于杂剧的一些说法,哪一项不当(  )(2分)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

  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主要指演员的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三部分组成。

  C.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6.对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虽然同情窦娥的遭遇,但又无法实现其愿望,只能用迷信的手段来处理剧情。

  B.借助丰富的想像,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显示冤情的深重和窦娥坚强的反抗性格。

  C.意在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暴露恶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无处申诉的现实。

  D.窦娥的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产生了感天动地的超自然力量,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的事在舞台上应验了,伸张了人间的正义。

  7.下面是对《窦娥冤》主题的不同概括,请选出最准确的一项(  )(2分)

  A.通过窦娥蒙冤被杀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残害劳动人民的黑暗现实。

  B.借窦娥蒙受千古奇冤,揭露当时社会恶人横行、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的真实情况。

  C.通过对窦娥解赴法场问斩的经过,突出当时人民敢于揭露黑暗势力的反抗性格。

  D.通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和发三桩誓愿的情节,表现人民对当时社会的怨愤。

  8.填空。(17分)

  (1)《窦娥冤》全名为《____________》,共_______折。课文节选部分为第_______折,是全剧的____________部分。

  (2)元杂剧又称为元曲。元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3)元杂剧有男女唱之分,男主角主唱的称________本,女主角主唱的称________本,一般以四折为限。

  (4)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按要求找出相关的句子(3分)

  (1)由寄托到质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声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天地的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题(26分)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应该

  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糊突:混淆

  C.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勘:判断

  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延:邀请

  2.这支曲子可分为四层,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准确(  )(3分)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4.曲中清浊、善恶、贤愚、软硬指的是哪两类人(  )(3分)

  A.穷人和富人       B.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

  C.天地鬼神和窦娥自己   D.为善的与作恶的

  5.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句说明窦娥认为人的生死是由鬼神来掌握的,谁该生,谁该死,应如日月分明。

  B.第②句用设问句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跖和颜渊,第③句用对比句揭示了不公平的社会现状。第④句指出这些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第⑤句和第⑥句窦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这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之大所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作了铺垫。

  D.第⑦句窦娥面对法律黑暗的现实,无法伸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6.朗读曲词,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这段曲词使用了不少古白话,如“日月”、“鬼神”、“天地”,这些词语和今天的意思一样,显得通俗而且生动。

  B.这段曲词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另外还使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方法,使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C.这段曲词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在绝望中因愤恨而抗议,揭露出现实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否定了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统治者的公正性。

  D.这段曲词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于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特征。

  7.这首曲子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格(  )(3分)

  A.呼告、对偶、借代、拟人    B.比喻、呼告、对偶、夸张

  C.比喻、对偶、拟人、呼告    D.排比、对比、比喻、拟人

  8.这支曲子,表达了窦娥对天地鬼神由敬畏幻想到______________(填4个字),进而揭露指责,到最后_____________(填4个字)的情感,让一个冤屈至深、怨愤至极的窦娥出现在我们眼前。曲词采用了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和多种修辞方法,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体现了古代戏曲语言(曲词)富于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5分)

  三、拓展阅读题(8分)

  下面是《窦娥冤》第二折戏中窦娥所唱的两支曲子,读后完成后面1~4题。

  (遭昏官楚州太守桃杌严刑拷打时唱)

  【感皇恩】呀!是谁人唱叫扬疾(注:高声吆喝),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

  (桃杌见窦娥不屈服,就要对蔡婆用刑)

  【黄钟尾】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待怎的?情愿认药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怕把你来便打的,打的来恁的。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

  1.【感皇恩】和【黄钟尾】与下面哪项是同一类(  )(2分)

  A.【正宫】     B.【倘秀才】    C.【沁园春】

  2.前一段唱词实际上反映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一段唱词中“好色荒淫漏面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两段唱词表现了窦娥的性格精神。下面是对唱词内容的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  )(2分)

  A.表现窦娥对张驴儿绝不妥协的`精神。

  B.在昏官的棍棒下誓死不屈,表现她性格的刚强。

  C.为使年迈的婆婆免受酷刑,甘愿招认罪名,反映了她的善良和自我牺牲精神。

  D.作为一个弱女子,有人栽赃陷害,有人严刑逼供,她也只好认命,表现了她的软弱。四、高考题(12分)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请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课彰读《诗》《书》       课:督促。

  B.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连接。

  C.一日一夜与虏相及       及:达到。

  D.召彰诣行在所         谓:前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3.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的一组是(   )(2分)

  ①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②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③“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④“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⑤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     ⑥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

  B.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2)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五、创新作文题(40分)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这些名言,都是关于读书的,关于书的作用的。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读书,从中体会人生的况味。

  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800字以上,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1.A 点拨:B项,埋mán;C项,煞shā,通tòng;D项,陌mò。

  2.C 点拨:A项,寒暄,顷刻,披枷带锁;B项,造孽;C项,昭彰,湛湛青天;D项,全对。

  3.A 点拨:也,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4.C、E 点拨:C项,取应,参加考试以取得功名。E项,兀那,那;兀,发语词,无意义。

  5.D 点拨:“元曲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6.A 点拨: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以及应验这段剧情,是作者浪漫主义手法的体现,是作者美好愿望得以实现的方法。同时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暴露老百姓有冤无处申诉的现实。不能说是用“迷信的手段”,因此A项理解不恰当。

  7.B 点拨:A项太概括、太笼统;C项“突出当时人民敢于揭露黑暗势力的反抗性格”不当;D项“对当时社会的怨愤”分析不具体。

  8.(1)感天动地窦娥冤 四 三 高潮 (2)散曲 杂剧 散曲 (3)末 旦 (4)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窦娥冤》  《汉宫秋》 《倩女离魂》 《墙头马上》

  9.(1)有日月朝暮悬……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这般顺水推船!”(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二、1.D 点拨:延长

  2.B  3.D 点拨:这两句最能体现窦娥的反抗精神。

  4.D  5.B 点拨:第②句非设问。

  6.C 点拨:A“日月”“鬼神”“天地”只是古今意义相同,但不是古白话;B盗跖、颜渊不是象征,而是借代;D这里是直抒胸臆而非委婉曲折。

  7.A  8.悲愤质问  否定控诉  直抒胸臆 抒情性 音韵美

  三、1.B 点拨:(感皇恩与黄钟尾)都是曲牌名,与B项同类。A项是宫调名,C项是词牌名。

  2.一方面表现了窦娥的宁死不屈的倔强性格,另一方面反映了昏官的残暴无道。

  3.张驴儿

  4.D 点拨:“只好认命,表现了她的软弱”不当。

  四、1.C 点拨:及:赶上,追上。

  2.B 点拨:前一个“其”表祈使语气;后一个“其”代词,他。A项,所字结构。C项,副词,才。D项,用,介词。

  3.D 点拨:①③是曹彰的志向。 ②是曹操贬抑曹彰的话。

  4.D 点拨:任城王不是曹操封的。

  5.(1)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 (2)服从命令而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西去谒见祖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

  五、例文:

  读书记趣

  哲人们总是把书比喻为“精神食粮”,形容“黑暗的引路人”,赞誉为“知识的源头”,然而书对于我来说,则是一瓶“调味料”,它把空虚调节得充实,把忧愁变为快乐,把无聊美化得生动;最主要的是,它使我平淡的生活中增添了几许情趣。如果把这些情趣串联起来,那就好比在平淡无奇的画面上添上点睛之笔。如果你不信,那么请一起来感受一下我的“读书记趣”。(点评:巧妙点明书的价值。简单几笔为全文奠定基调。)

  一、文化苦旅

  “太好了,我终于买到了。”刚走出书店的我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大声叫了起来,顿时引来众目睽睽。我可不管这么多,如饥似渴地翻开了书。(点评:三言两语,勾画出“我”的喜悦之情。)

  这可是我的偶像余秋雨先生的力作啊,还是珍惜时间趁着大好光线边走边读吧。顿时,我沉浸在了书中美妙的文化氛围里。突然,额头受到强烈冲击,身体也随之一颤,我的宝贝——书也从手中滑落。天哪,我冲过去拾起我的书,又怕是撞到人,口中不停地念:“对不起,对不起。”怎么对方没反应,我真纳闷,待回头一看,不觉颜面无光,原来对方是一根电线杆,他那副憨憨直直的样子,分明是在嘲笑我的痴愚。我摸着被撞疼的额头,不甘心地往电线杆上一蹦。哎哟,痛死我了。

  “算了!”说着又翻开了书。终于到家了,万事OK。正用钥匙开门,突觉邻居小弟弟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低头一看,只见裤子上全是黑漆漆的水泥点儿,转眼一想,失声叫道:“刚才我一定踏到那摊水泥浆了。”

  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来确有一丝辛酸,可我呢?大概也有那么一点点痛苦吧。(点评:双关。巧妙暗示“文化苦旅”的含义。)

  二、许诺

  都快十点了,该是睡觉的时间了。看,还是不看呢?我犹豫不决。看着那本勾人心魄的书真是垂涎欲滴,可我又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于是,我终于拿定了主意,对着《许诺》这本

  书:“只看你一刻钟,我许诺。”(点评:矛盾心情,皆因为“书”,侧面描写“书”的吸引力。)

  我被深深吸引住了,浑然不晓中已过了二十分钟,猛抬头,望下钟,不行,真的太晚了,可是看到的却是最关键的内容啊。算了,看都看了,再看一刻钟,这回我真的承诺。

  “当……”我极不情愿地去看一下钟,真的已经是一点了,十五分钟早已过了半个小时了。晚睡半个小时又怎么样。然而来不及许什么诺了,妈妈已无情地关了灯。

  天哪!人说度日如年好辛苦,可是度年如日又能好到哪里去。待到有时间,我一定要把《许诺》这本书重新啃一遍,我—一许诺。

  三、红与黑

  近日来被两种颜色搞得七荤八素,整天于连前于连后的,自认为已经明了整部小说的精髓。这刻,我正在剖析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突然妈妈对我说:“我要到邻居家办点事,帮我看着锅里的红烧鱼,我一定会回来。”

  妈妈的话我只听见了前半句,后半句因为想到小说的某个细节被忽略不计了。我又继续沉迷于司汤达先生设下的黑色与红色的世界。(点评:为后文写“红黑”鱼的烧制,作铺垫。)

  过了一段时间,我的鼻子似乎嗅到了几分难闻的气味。刚才的那阵鱼香已被股冲鼻的气味所掩盖。糟了,难道,事这么凑巧……

  鱼,果真在妈妈回来之前煳了,煳得这么快,还那么有品位,鱼的一半被红烧浆汁覆盖,另一半被焦的锅底掩埋,恰似上演了一部经典剧目:红与黑。

  《红与黑》的经典魅力永存,我会继续陶醉于《红与黑》,然而下次烧菜的时候,我情愿红色多多,黑色能免则免。

  四、简爱

  我最喜爱在课上偷偷看书了,特别是欲罢不能的时候。

  这不,劳技课上我又偷翻起书来,“简直实在太伟大了!”我小声评论道,这时老师已拿起了剪刀,示范着教我们剪起元件来……“好,大家可以自己剪了。”老师吩咐道。

  看看周围同学认真的样子,我摇了摇头,为了节省时间多欣赏几眼《简爱》,我拿起剪刀,往元件上一阵乱剪。不一会,就剪好了,于是扔下剪子,读起《简爱》。

  “现在,把元件装上。”老师又示范起来。咦,怎么大家的元件都有柄,唯独裁的没有。再一看,全都被我剪了。我魂牵梦绕的《简爱》啊,你可知道,为了你,我只能低头对着那堆元件叹息道:“剪,哎——”(点评:语带双关,趣味十足。)

  我一直认为,读书应以“趣”字当头,何也?因为有了“趣”字,读书才能无眠无休,有始无终。(点评:由“趣”而终,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但愿,“趣”字鼓动起我的读书热心;但愿,“趣”字伴随我的读书生涯。

  【总评】 读书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给平淡的生活增添情趣。作者巧妙地以四部书的名称,即《文化苦旅》《许诺》《红与黑》《简爱》为小标题,写了四次有趣的读书经历:撞上电线杆、踩上水泥浆,确实有文化苦旅的味道;为了看《许诺》,几次违背诺言;把鱼烧得半焦,烧成了“红与黑”;因为《简爱》,剪去元件的柄……通过上述典型事例,写出了书的无穷魅力,写出了读书的无穷情趣。调侃的口气,风趣的语调,皆因读有所成。

  高二语文《窦娥冤》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亢.旱(kàng)提.防(dī)哥哥行.(háng)

  B.嗟.怨(jiē) 错勘.(kān) 湛.湛青天(zhàn)

  C.埋.怨(mái) 罪愆.(qiān) 前合后偃(yǎn)

  D.阡陌.(mò) 变徴.(zhǐ) 刽.子手(guì)

  【答案】C(埋:má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怕硬欺软杳无音信顺水推舟忍气吞声

  B.望帝啼鹃孤身只影长弘化碧东海孝妇

  C.负屈衔冤死而无怨六月飞霜前合后揠

  D.错堪贤愚湛湛青天亢旱三年天降甘霖

  【答案】A(B.“长”应为“苌”;C.“揠”应为“偃”;D“堪”应为“勘”)

  3.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

  (刑法、刑事)。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做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你把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无知的)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

  【答案】C(①中的“生”是“甚”、“深”;④中的“咱”相当于“吧”;⑦中的“荐”是“祭,超度亡灵”;⑧中的“每”同“们”;⑨中的“断送”是“发送,指殡葬”;⑩中的“兀的”是“这”“这个”的意思。)

  4.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②云③净④科⑤唱⑥卜儿⑦鲍老儿⑧倘秀才⑨叨叨令⑩正旦?正宫

  A.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⑨/⑩?

  【答案】A(①③⑥⑩为人物,②④⑤为动作,⑦⑧⑨为曲牌名,?为宫调。) 填空

  5.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_》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他是我国戏剧的__________,作品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窦娥冤窦娥冤创始人中国的“莎士比亚”

  6.杂剧角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类。__________类是女角,__________类是男角,__________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__________类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

  【答案】末旦净杂旦末净杂

  7.杂剧的舞台演出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__________是杂剧的主要部分。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__________,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它又分为对白、旁白、独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又叫“科范”,简称“__________”,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答案】唱白科唱(或唱词)白科

  8.下面对“楔子”中最后一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吕”是宫调之一,“赏花时”和下文的“点绛唇”“南吕”等一样都是曲牌名。

  B.“无计营生四壁贫”点明了骨肉分离的原因。

  C.“无语暗消魂”描写极度悲伤的心情。

  D.这段唱曲抒发了窦天章骨肉分离的伤悲之情。

  【答案】A(“南吕”是宫调名)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选段,按要求填空。

  ①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②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

  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

  ③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

  ④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

  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

  9.这四首诗是杂剧中人物上场时念的,叫做__________。从上下文看,念这四首诗的人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定场诗蔡婆窦天章赛卢医桃杌

  10.这些诗和杂剧的故事情节没什么关系,但和人物的身份、__________有关系。

  【答案】性格

  11.下面对这些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婆上场的这四句诗反映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广大下层民众渴盼社会安定的强烈愿望。

  B.窦天章的四句诗,说自己虽然饱读诗书,但却一贫如洗,读书再多也不能像汉代的司马相如一样飞黄腾达。

  C.赛卢医是个性情恶劣的人物,所以一上场让他用诗句自报自丑,起脸谱的作用。

  D.桃杌诗的作用和赛卢医的相同。在这样的贪官昏官面前“告状”,窦娥的悲剧命运就确定了。

  【答案】 B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13题。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①·送别

  刘致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

  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

  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

  梦里思梁苑②,花时别渭城。

  长亭,咫尺人孤零,

  愁听,阳关第四声。

  【注】

  ①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过”。

  ②梁苑:亦称梁园、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林,园内聚集着一班著名文士。

  12.这首元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绘了风和日丽中莺歌燕舞、桃杏争芳,暮雨蒙蒙里江天一线、平静辽阔的江南春日画面。

  13.这首曲词在抒发离人去后送别者凄凉惆怅的情感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以景写情的手法,请结合曲句,就其中一种手法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虚实结合:前六句实写春日美景中饮酒送别的场景,后六句借助想象,写梦境中送别朋友的场景及朋友离去后自己的孤单愁苦,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

  以景写情:曲子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明丽欢快的图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送别者内心的凄凉悲苦;接着用“暮雨”“长亭”“阳关曲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惆怅寂寞的图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越调】天净沙

  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14.这首曲子以__________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黄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图。

  【答案】白描绿草红叶青山大漠清秋

  15.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动衬静。

  四、高考热点

  16.下面一段话有四处语病,请找出三处,并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大量事实证明:

  ②情感是调节师生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③教学效果的好坏,

  ④很大程度上决定师生感情的好坏。

  ⑤师生间搭起情感交流的桥梁,

  ⑥二者相互信任并尊重,

  ⑦教学效果就会好;

  ⑧否则,

  教学效果不但不能够得到保证,

  ⑩而且还会滑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处“人际”赘余,可删去;

  ④处“决定”后加“于”;

  ⑥处语序不当,“信任并尊重”改为“尊重并信任”;

  ⑩搭配不当,“滑坡”改为“降低”。(任选其三)

  17.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任选一句,句式不限。)

  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①假作真时真亦假

  另一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假作真时真亦假

  另一看法:世上固然有许多虚假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因此怀疑否定一切,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是否应多几分信心呢?

  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看法:如果是不动脑筋地读,读的遍数再多,终究还是浮在表面;而对那些浅显的文章,又何须读上百遍?

  18.仿照例句,续写下文。

  例句:张祜曾说,“浩然属襄阳”,我们可以联想到孟浩然的“山形观水胜,襄阳美会稽”。我说,“子美属泰山”,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乐天属杭州”,我们可以联想到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

  “东坡属岭南”,我们可以联想到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高二语文《窦娥冤》同步题练习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雷雨》同步练习及答案04-01

高二语文《祝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07-05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04-09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04-22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04-21

关汉卿《窦娥冤》的课后练习和参考答案03-31

新课标语文同步练习03-01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06-15

初三《孔乙己》同步练习和参考答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