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老家的树》教案设计(选修)

发布时间:2017-11-23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高中语文《老家的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运用的象征手法,培养学生归纳主要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把泛读与精读结合起来,在精读中获取相关信息。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让家乡情结深植于学生思想之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老家四季不同的树所蕴涵的象征意义,把乡土情结升华到民族情感。

  •学习目标•

  1培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特征,进而获得某一物象的表层和深层含义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联想或想象的构思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故乡山水总关情”,家乡的一草一木往往牵惹出游子万般的思乡之情。那春天的杨柳、夏天的榆树、秋天的白杨、冬日里的松柏,深深地记忆在作者的心里,又化作故乡那丝丝缕缕,割舍不掉的情愫。老家的树啊,老家的人,为什么让作者如此地思念?

  作者简介:

  郭枫,江苏徐州人。台湾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到台湾后,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作品有散文集《早春花束》《九月的眸光》《老家的树》《永恒的岛》,诗集《郭枫诗选》《第一次信仰》《海之歌》等。

  思考: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家乡的四种树———柳树、榆树、白杨和松柏,我们能够在作者的文字中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吗?我们一起试一试。但注意,文章比较长,我们要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抓住重点,寻找特征。

  明确:

  柳树:娇美与柔嫩。容易生长,为大地带来一片春光,柳色迷人,柳絮牵惹起春愁。

  榆树:庄重而严肃,粗犷质朴,榆树之于人好处不尽,从根到叶没有一点废料,帮助穷人度过困难的时日,无私奉献。

  白杨:挺拔而潇洒、高高耸立,光滑而笔直,白杨树叶纤尘不染,超凡脱俗。

  松柏:傲然而立,是一种“多么可傲的树”,高高地挺立于“苍茫的天地之间”,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勇敢地迎击“大风雪”,抗击着“冬天的淫威”,它是“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思考:作者着意抓住不同季节的树的特点,从中能看到作者的寄意吗?请结合不同季节树的特点,结合文章内容作些阐释。

  明确:“客老天涯几断魂,童年往事梦中温”,作者以一名海外游子的身份,飘泊在外30多年,怎不生起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又有哪一件不勾起游子之思呢?

  1柳树:带给家乡一种怎样的妩媚!你看,大地因为柳色而倍显春意,柳树,构成了春天的美景,令人喜悦,又令人遐思;然而,柳树又难免让游子想起家乡的春愁,柳絮飘飞,乡村就沉沦在比严寒更冷的春荒中。乡民们啊,你们是怎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挨的岁月!

  2柳树:带给了孩子们众多的欢乐,在那兵荒马乱的年头,孩子们的欢乐是模仿游击队,玩起“操兵”的游戏,他们“抬头挺胸”“神气活现”,唱着抗日的歌曲,孩子们在作者的笔下,不能不说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3榆树:在村民们的饥饿中,成了“救咱们穷人的命”的美味,那窝窝头里有榆钱,果腹的糊糊里有榆钱。五月天里,榆钱把人们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出来,带人们走向了希望。那希望在人们的麦田里。看着遍野茁壮成长的庄稼,庄稼人“心里比什么都踏实,干起活来也就更不顾劳累”,憨厚的庄稼人,憨厚得不会去探究什么是辛酸———他们,不就像那无私奉献的榆钱!

  4白杨:在群木悲吟的秋风中,白杨却是扬起高昂的金属般的声响。“咱们是硬汉子,冻死,也要迎风站!饿死,也得挺直腰!”于是,我们看到,质朴而又固执的老农夫,谈到游击抗日时激动的表情;于是,我们也听到,“为了抗日,无论多大的苦,都得忍受下来”的宣告;于是,我们又看到,家家户户拿出并不多的食品慰劳战士,看到成群的村民到村头为战士们送行。所以,我们知道,白杨,不就是那些凄凉又悲壮的中国庄稼人!

  5松柏:在严寒中,在荒野上,真像苦难年代刚强而沉默的中国人,在万木凋零的岁月里,松柏“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挺立出一种“可傲”的精神。

  总结: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从上面我们列举出的四季不同的树的特点,与我们筛选出的作者在各种树上的寄意,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某一种树,既准确地捕捉了它的表层特点,又意在挖掘其深层内涵,象征意味显露无遗。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由对家乡四季不同树的回忆,想起家乡的人,进而想到中华民族倔强的人民和斗争的历史?

  明确:因为作者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的作家。一方面,长久的离别让作者难以割舍对家乡美丽自然景物和淳朴风土人情的追忆,因为那些已经铭刻于他的五脏六腑;另一方面,我们又能感觉到在作者的“恋土情结”中,又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情结,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中,作者少不了对乡亲们的有关细节的描写,也少不了对孩子们模仿游击队“操兵”的描写,也少不了对村民送别远征的游击队的特写……这些,是具有爱国情怀的作者不能不表现的内容,他的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便得以全面而透彻地体现。

  小结:在构思中,作者把“树”与家乡人民的性格精神相联系,拓深了全文的思想意蕴,从而形成了迷人的艺术色调。作者以柳树的妩媚、榆树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松柏的高洁象征北方的人民,象征中华民族的深沉、高洁、苦难与奋进,创造出情融于景、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

  思考:本文与茅盾的《白杨礼赞》描写白杨一节,有着怎样的异同?

  明确:

  相同点:都以白杨比喻北方质朴的农民,象征中国人的精神与意志。

  不同点:茅盾的《白杨礼赞》以白杨静态地直喻人民,像那些质朴的北方农民,像那些挺立的士兵。而郭枫的《老家的树》则动态地以白杨做隐喻,更具有一种感人的艺术力量。

  [板书设计]

  老家的树

  柳树    娇美与柔嫩 柳色迷人 带来春光 牵惹春愁

  带来欢乐  带来春愁

  榆树    庄重而严肃 粗犷质朴 无私奉献

  辛劳知足  踏实憨厚

  白杨    挺拔而潇洒 高高耸立 纤尘不染 超凡脱俗 象征手法

  质朴而固执 凄凉悲壮

  松柏    傲然而立  勇敢抗击 生命顽强

  刚强而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