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散文结构分析参考

时间:2021-04-10 09:59:2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散文结构分析参考

  散文结构分析篇一: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散文结构分析参考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麦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农家的节日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敬父母。

  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

  “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2.“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探讨】

  分析作品结构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江苏卷在这一考点上主要命题特点有:①命题切入口小。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②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直接考,就是直接问某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如2007年江苏卷)。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如2009年江苏卷)

  ③题型主要是“作用分析”题,即分析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好处),或者变式提问,如文章为什么从×××写起(或以×××收尾)。

  一、如何整体分析结构、思路和构思

  知识梳理

  分析结构常常要回答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几个部分各说了什么意思。分析结构特点就是要分析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特殊性”,常常用特定的术语来回答,如:①时空式;②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③并列式,层进式;④对照式;⑤线索式(事物、情感、某句话);⑥小标题式,分论点式;⑦欲扬先抑式;⑧首尾照应式;⑨伏笔照应式;⑩卒章显志式。

  分析思路有所不同,虽说也得概括内容要点、层次,但它重在突出各个部分的发展和关联,比如“这篇文章按照什么推进,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怎么样”。

  分析构思及其特点比较复杂,涉及到“结构”“手法”“主题”三方面的问题。分析构思常用这样的格式回答:这篇文章先运用什么,表现了什么;然后运用什么,表现了什么;最后运用什么,表现了什么。分析构思特点则要分析文章在谋篇布局和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点。比如:这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主要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

  二、如何分析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知识梳理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的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1)段落的作用

  ①首段的作用

  a.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领起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b.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

  c.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d.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e.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②中间段的作用

  a.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为此类)

  b.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c.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③末段的作用

  a.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b.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c.末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④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

  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句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

  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

  (2)句子的作用

  大体与段落的作用相当。只是如果是处在段落中间或文章中间、结尾,则要注意它的呼应作用。

  如何做好开头段作用分析题

  (一)方法点拨

  分析开头段落的作用是高考考查结构的热点和重点。对于这种题型,一般要注意三个方面:

  1.分清问法。

  看是综合问,还是直接问。综合问:开头有什么作用(好处)?直接问:开头在结构中有何作用?

  2.综合问的答法,一般从三个方面回答。

  (1)结构和思路

  ①点明主旨,总领下文;②引出描写对象,为下文作铺垫;③点题,交代起因或缘由。

  (2)内容

  考虑语段本身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考虑句子与写作对象或主旨的联系以及对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用。

  (3)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

  要考虑富有特色的语段,如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反衬、对比、设问),或结构上超常组合,或景物描写的段落。要结合这些特殊性答出其好处来,如引人入胜,自然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抑扬),或发人深思,或交代写作思路等。

  3.切不可“贴标签”,回答不具体。

  要答好开头段落作用题,必须认真阅读段落内容,把握本身的表达特点,分析开头的特殊性,并与全文内容、思路联系,找出它与下文哪些内容发生了联系,是什么方面的关联。最忌讳的是“贴标签”,不问段落特点,一古脑儿地答出“总领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要具体段落具体对待。如“总领”与“引出”,这两个术语是不同的。如2009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要表达的是人要回到内心,追求精神家园。文章一上来并不从这点写起,而是先从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随便走走”的习惯写起,这不叫“总领下文”,而叫“自然引出下文的人生问题”。而《耽在磁器口的光阴》的开头,才叫“总领下文”。

  回答这些作用,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回答,如答“铺垫”,须答出“为下文某某内容作铺垫”。

  (二)演练体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支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

  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叙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审题

  要审清三个问题:

  (1)综合问(只问“×××有什么作用”)还是单一问(只问结构作用)。(2)整体问(着眼于全文的结构思路)还是局部问(只要求分析某句或某段的作用)。(3)正常问还是变式问。正常问:开头(某句)有什么作用?某段(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变式问:为什么要从这写起?为什么要这样写?

  散文结构分析篇二: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

  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

  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但在此类试题与考纲中“分

  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按照分析对象分类,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过渡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作用的。

  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

  (二)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三)[解题方略]行文思路分析

  1、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

  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

  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

  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

  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6、——组织答案,运用模式。答题模式: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2012·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阳梦

  晓浩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

  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

  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

  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

  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

  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

  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

  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

  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

  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

  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

  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

  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

  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

  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

  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种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

  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

  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

  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出自:WwW.HNNscy.Com:散文结构分析),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

  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

  [自主尝试]

  题型二局部思路的分析(句段作用分析)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解题方略]开头句段的作用

  1.总: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

  具体:⑴对上:

  或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或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⑵本身:①突出表现了(有手法结合手法)…

  ⑶对下:

  或①引出下文…(具体内容)

  或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或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

  或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奠定基调。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3.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

  作用。

  3.景物开篇,烘托渲染。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作用从结构上看,

  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烘托(多为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

  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例二](2010·大纲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

  那种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

  胜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

  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

  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

  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

  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

  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

  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

  服色尚黑的藏 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

  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

  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

  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

  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

  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浓雾,听得水

  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

  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杨林,一川狂怒狂

  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

  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

  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汽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

  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

  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

  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

  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 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语。他从来

  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为我只有凭自

  己猜想了。

  逃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

  闯过藏 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

  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

  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 老汉稳如

  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

  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

  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

  块。

  (有删改)

  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自主尝试]

  (二)中间句段的作用

  [解题方略]中间句段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内容上:首先是该段本身突出了(有手法结合手法)……

  或⑴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

  或⑵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

  或⑶文章由……转为……(如①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②由写物转为写人;③

  由历史转为现实;④感性转为理性等)

  [例三](2010·大纲全国卷Ⅱ)阅读《大河家》(正文见本讲[例二]),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综

  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分)

  [自主尝试

  (三)结尾句段的作用

  [解题方略]结尾句段的作用

  结构上: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

  或者解开悬念;

  或者照应开头,(或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或者照应标题

  或者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本身:①突出表现了(有手法结合手法)…

  内容上:⑴点明中心(篇末点题),深化、升华中心

  ⑵戛然而止(或者含蓄委婉),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⑶抒发作者……的感情

  [例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冬日香山

  梁衡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

  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

  散文结构分析篇三: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思路,就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而思路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事实上,文章的思路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因此,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之内各个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从中考高题的实际来看,本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是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解题思路与技巧

  考试命题常常这样出题:通过考查关键词语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通过考查文段的层次、句子的层次来考查对思路的把握;通过概括文段段意来检测是否把握了思路;通过补充或删减多余的词句来考查是否理解了作者的思路。

  解题方法:⑴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解答阅读题必经的第一步。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而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弄清文章的段意、层意,这样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⑵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感情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文章内容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等。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应该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体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体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等。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应该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要点。⑶注意语言标志。很多文章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文章的段内层次,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词语,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另外还可以看标点。⑷注意找出中心句。一篇文章,找到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把握了文章的思路。一个段落,抓住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可以弄清这个段落的层次结构。文章中还有一些过渡句、提挈下文的句子,也是我们答题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

  考题回放

  一、“把握文章思路”类

  <一>直接分析、梳理思路型。开门见山,直击考点(共3题):

  1、08湖北卷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2、08重庆卷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3、06重庆卷16.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

  <二>内容、思路结合分析型。归纳内容要先理清整体思路(共6题选三):

  4、08安徽卷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

  5、07江西卷16.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请加以归纳。6、06广东卷15.本文具体描写了夕照中的许多事物,请按空间位置分类列出。

  <三>作用、好处分析型。从文章表达效果的角度去分析(共10题选三):

  7、08全国卷Ⅰ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07湖北卷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9、06江苏卷15.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

  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意图、目的分析型。以“为什么”设问,从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的角度去分析(共7题选三):

  10、08全国卷Ⅱ16.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

  11、07安徽卷15.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12、06江西卷16.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五>理由解说、阐释型。先亮明观点,再陈述理由(共2题):

  13、07重庆卷18.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14、06辽宁卷2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六>写作手法分析型。从表达方式、写作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等角度来间接把握思路(共3题):

  15、08辽宁卷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16、08山东卷文学类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17、08福建卷13.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七>客观判断正误型。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从把握思路、分析结构的角度综合设题(加着重号的内容体现了对本考点的考查)(共2题)

  17、08上海卷10.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E.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F.本文首尾呼应,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

  18、08江苏卷论述类文本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人细致的论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粱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

  C.李逵既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这是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这是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

  二、“分析文章结构”类

  <一>直接分析结构型。开门见山,直击考点(共3题):

  1、08江西卷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2、07四川卷16.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3、07重庆卷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二>结构、内容结合分析型。分析结构从内容的分析和归纳入手(共1题):

  4、06北京卷20.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三>关键词、句作用分析型。牵一发而动全身(共6题选三):

  5、08山东卷19.“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07江西卷17.“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7、06上海卷12.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四>段落划分、段意概括型.(共4题选三)

  8、08湖南卷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

  (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9、07安徽卷14.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

  10、06全国卷Ⅱ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

  14、<五>文本特征分析型。(共2题)

  11、07山东卷实用文本19.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12、07山东卷实用文本20.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六>综合赏析型。(共2题)

  13、07年湖南卷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3)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

  14、06年湖南卷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6分)⑴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应试技巧】

  <一>了解一些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原理的基本常识十分必要。

  庖丁解牛,首先要知道牛长的什么样子。无论是四大实用类文章,还是四大文学作品,作者写作的目的,都是要告诉读者一定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作者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然后再将思路体现在行文中,体现在结构上。小到一个词、一句话,大到一个段落、一个层次;小到一种修辞、一种表达方式,大到一种写作方法,艺术手法等等,其目的只有一个:更好的表达思想感情,更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具体到本考点,思路往往体现为一种写作顺序,或时间(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或空间(方向:东西南北中;位置:前后左右内外),或逻辑(并列、递进、归纳、演绎);而结构有并且只有两种:并列(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变体,其中“分”是文章主体,横向展开阐述,有人称其为“切西瓜法”)、递进(纵向拓展,层层深入)。这是由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决定的:不是横向展开,就是纵向深入,除此之外,别无它法。<二>整体把握、读懂文本是关键

  许多考生在考场上(其实这习惯是平时养成的)面对阅读题时,常常这样认为:文章读不懂没关系,只要把题答对就行。于是将文章仓仓促促浏览一遍,甚至不屑一读,而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解题过程中。殊不知文章读不懂,想高质量答对题是根本不可能的!正确的思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舍得花时间、下功夫把文章读懂,答题时才能势如破竹,节节胜利。读文章时一定要先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主旨和手法,这很关键。整体把握正确,则方向对头,快速高效,正确解题不成问题;整体把握失误,方向错了,则南辕北辙。耗时费力,徒劳无益。

  <三>洞悉命题规律,正确理解命题人的意图是前提

  思路和结构,属于文章的外在形式。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从上文的“真题回放”可以看出,直接考查考点的考题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将结构和内容或思路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或分析结构需从概括内容入手,或把握思路需从分析内容和写法着眼,侧重点不同,着眼点不同,命题形式、考查重点自然不同。这就需要考生审时度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大量高考真题的比较,真正掌握某种题型的特征,正确理解命题人的意图,审淸题意,扣题作答。

  <四>理清思路,选好角度,找到正确、快速解题的突破口。

  “真题回放”中有不少题目是通过文本中的一个词、一句话来设题的。其特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答题时,考生就要选好突破口,抓住关键要素,这样才能克敌制胜,势如破竹。比如,一篇文章的主旨句(中心句)可在开头,可在中间,也可在结尾。在开头的总领下文,这往往成为快速把握文章思路和结构的总纲。像08年四川卷的科技文《煤是怎样变成油的》即此类。再如,过渡句常常出现在文章内容发生转折的地方,起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位置在文章中间,由此连接起来的两个部分,常出现内容上的话题转换,手法上的正反对比、结构上的层层深入等,据此也可快速作答。又如06上海卷12题,要求评析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显而易见,文章开篇的作用,常常是统领全篇,引出下文;而结尾则常常是照应前文,再次点题,深化中心。

  <五>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是行之有效的得分秘籍

  1、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①看文体特征。不同文体,结构不同。如新闻结构五要素、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散文的线索、小说以及戏剧的情节结构等,都可以帮助我们从文章的体裁上快速找到分析结构的依据,进而弄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②看关键句子。一是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是该段的总纲,文章的中心句直接就是文章的主旨。如果文章或段落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抓住、找准中心句。这样就等于抓住了段落或篇章的“纲”。一是体现文章思路或结构的重要语句,分两种。一种是总领或总结性的,分别位于段落或篇章的首尾,作用是或领起(总领)下文,或收束(总结)上文。另一种是起承接过渡作用的,或紧承上文,开启下文;或与上下文的某一句或某一段遥相呼应。对下文来说是伏笔,是铺垫;对上文来说是照应,是呼应。

  ③看重点词语。一是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能表明文章中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比如“于是”“从而”表承接关系,“但是”“然而”“不过”“其实”“与此相反”表转折关系,“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样”表并列等等。一是解说性词语。科技文中,解说新信息、介绍新情况时,往往采用解说、举例的形式,分析层次时就要注意提示解说内容的词语,如“意思是说”“比如”“例如”“即是”“也就是说”等等。

  ④看构成关系。弄清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部分与部分、句与段、段与层、层与部分、点与线、线与面等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外部结构标志入手,特别要注意划分准第一层次,不要搞错“辈分”,将大小层次混淆了。

  2、把握文章思路的技巧:

  ①抓题目。题目或是写作对象,或揭示了文章线索,或隐含了写作顺序。是写作对象的,看哪些地方是直接写该对象的,哪些地方是从侧面写的,这样能大致理清思路;是文章线索和写作顺序的,则直接以此探寻文章的思路。

  ②抓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在段首(首括句)、段中(过渡句)或段尾(总结句),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段落核心和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整体思路就很容易了。

  ③抓中心话题。如果中心句不明显,则直接去抓中心话题,哪些段落讲述的是同一话题就划分为一个层次,这样也能很快理清思路。

  从能体现结构思路的标志性词语入手

  为了表达得清晰,很多文章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这些标志词有:

  (一)关联词不同的关联词表达不同的关系,由此入手便于我们更快的理清结构和思路。如表并列的“和”“并且”“以及”,表递进的“而且”“甚至”,表转折的“然而”“但是”“不过”“其实”“与其相反”等。

  (二)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同时”等。

  (三)总结词“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表示是分总关系。

  此外,还有表范围的词、表解释的词、过渡词等。

  三、从能体现文章结构思路的重要语句入手

  论述类文章常运用到下列各类句子,如果我们能及时找出,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清结构、理清思路。如:起统属作用的领起句、总起句,起总结作用的小结句,起启承作用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句子,各段的中心句等。如08年海南宁夏卷第一大题每段第一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交代了该段的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行文结构或者行文思路

  一、先积累与谋篇布局相关的术语:

  1、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前后勾连,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连贯;过渡照应。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深化主旨。

  4、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5、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6、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7、总分得当;层层深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二、注意提问的方式: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三、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

  1、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文章主旨

  2、文章是()结构方式。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

  3、文章以()为线索。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了()。

  4、先答出结构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散文结构分析参考】相关文章:

关于SAT完整作文结构分析参考05-24

《师说》教学教案结构分析02-03

演讲稿的结构分析02-01

哲理散文的结构特点03-15

语文《囚绿记》结构分析05-16

语文诗五首结构分析05-16

语文《藤野先生》结构分析05-16

定语从句句子结构分析02-26

《滕王阁序》结构分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