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木棉岛的感伤与希望散文

时间:2021-03-30 15:37:22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木棉岛的感伤与希望散文

  熟悉儿童文学的人,相信不陌生李秋沅这个名字,两届冰心文学奖的获得,给她作品的流传带来了许多关注。她的新作《木棉,流年》一俟出手,便受到坊间热议,并获得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木棉岛的感伤与希望散文

  这部小说说是长篇,其实不特别长,仅十万字,属于小长篇。它不是数十万、数百万字架构的“巨无霸”似的大制作,但写起来却细腻精工,文字气场很好,很耐看,让人阅后爱不释手,渐次打开的生活场景和事件悬念迫使人一气读完,读完之后又不得不掩卷深思。这部小说虽然不敢说是涉及“鼓浪书写”的最好文字,但绝不是平庸之作。虽然定位为小说,却常常冲决小说与抒情文字的边界,说它是关于鼓浪屿的抒情散文和诗歌,也不为过。我们可以从小说中随意抽取到这样的如诗如画一般的文字:

  她轻声唤,嗓音轻柔,如丝绸般滑过我的心尖,模糊了过往与现在。(第二章梅雪)

  时光前行。那些曾经如此贴近我心的'亲人们,已渐渐薄成一片赭红色的暖意,暖却带着绵长的伤感,深深地隐藏在心底,是谁也触碰不得的珍宝。(第五章月华)

  尽管这样一些文字足够抒情,但小说给人的最终感受却不是一味的文弱和小女人,而是在其隽秀雅致的文字中,始终传递着某些英气、豪气和正能量。如今这样的东西常常被某些“后现代”们所诟病。但是它里面蕴藏着大写的精神却是显而易见的,它必然会令大大小小的读者们敬仰。《木棉,流年》透过一个叫“阿宁”的女孩寄养在木棉岛(鼓浪屿)番仔楼的童年生活的目光,讲述70多年前木棉岛(鼓浪屿)上有着:正义感和民族尊严的一拨人,在侵华日军践踏下他们所显现的爱国情怀。如暗中出资支持抗日血魂团的番婆,为了国家利益而忍辱负重的伪校长李永明,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不惜牺牲的欧阳卓梅雪夫妇,暗杀汉奸冯兴龙的箍桶匠阿福,为保护《永乐大典》而牺牲生命的明泽……。这些普通人在血雨腥风当中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实践着自己高贵的品格和爱国情怀,他们并非高大全似的人物,他们有自己的小缺憾,他们写得有血有肉。

  木棉岛上的木棉开得好,为李秋沅所钟爱。它的另一个名字叫“英雄花”,温婉中带着火热,它像极了木棉岛上那些逝去的英雄们。它也极似李秋沅的性格,柔中带刚。温婉美丽中带着她所崇尚的坚毅和热烈。小女子,有大情怀。这种精神非常可贵,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相比之下,福建某留日归来男作家就显得相当鄙琐,他在作品中罔顾历史事实,认为中国人夸大了日本人在华的残酷,他说战争中死几个中国人很正常,他还说是中国人太记仇,揪住日本的过错不放,念念不忘日本人的罪,缺乏包容精神,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但是,李秋沅却尊重的是民族感情和历史真实。其作品中的人格魅力,要远远胜过那位被某些人号称为福建最好的小说家。

  从写作技术上讲,该部小说攫取并编织那些碎片式的生活事象,把木棉岛上的人家置放于30年代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中书写,交织着中国与日本的较量,闽南与南洋的关联。往往只鳞片爪,因小见大,见微知著,宏大叙事掩藏在小岛人事背后,小岛小人家却也不失大气势。尤其是作者是通过一个儿童阿宁的目光和心理,捕捉那个兵荒马乱岁月中的历史沧桑,历史场景往往借助“我”(阿宁)的叙事而娓娓道来,如少女月华父亲是被捕的共产党人,这孩子一直坚信父亲会来接她,铺展的是儿童世界里的社会生活,从儿童看社会,这样写符合儿童文学叙事的基本特点,同时也说明,作者为写好这部小说,做好了比较扎实的历史功课。诚如她在“后记”中自述的那样:“翻看着一沓沓的鼓浪屿资料”“母亲给我讲起了岛上许多家族的尘封往事,带我拜访旧友。最令我感动的是,表舅特地将大舅公邵庆元的译作遗稿从菲律宾带回交到我手中,其中《往日》《黄昏》《繁星》《老黑奴》《盈盈凌波去》等译文片断,均成了创作《木棉流年》的宝贵素材,被引入小说中。”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篇小说的“好看”还在于装帧漂亮、雅致、大方。小说页间夹有多幅配图和老照片,边旁都是从文中取来的精致文字,不知不觉让人沉浸于尘封的往事,久久萦绕于一种无法排遣的心结中。

【木棉岛的感伤与希望散文】相关文章:

木棉花散文03-20

希望的希望散文欣赏04-05

秋的感伤散文04-02

对镜的感伤-散文04-01

爱的感伤散文04-22

感伤的随笔散文12-09

学会感伤散文12-28

回忆的感伤散文02-28

希望散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