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悟清明征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7-04-05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又一年的清明到了,悼念亲人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不管怎么样,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善待自己的亲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感悟清明征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感悟清明征文范文1】

  拂面的春风,还略带着冬的料峭,已挡不住万物勃发的生机;如丝的蒙蒙烟雨中,山川开始抖落枯黄,抽拔出绿色的发梢;鹅鸭戏弄着涓涓溪水,明朗的天空充满着让人吸一口,便心旷神怡的空气;早晨淡淡的白雾,飘萦在广褒的大地,还有田埂间穿梭忙碌的农人的身影……

  又一个清明。

  逝者安憩的墓园,满是川流的人群,却没有拥挤和喧闹,没有了虚伪、华美、尊贵和卑贱。生者的思绪和故人的灵魂在这里渴求着相遇,一束束鲜花,寄托着无尽的祈愿,缕缕飘散的青烟,带来亲人模糊的记忆和熟悉的面庞。深深的一躬,鞠下我们对先人的虔诚,然后用我们心中的刚强,去清扫明天征程中的坎坷;脚下的路还在继续,那是先人留给我们一脉相承的生活。

  无需去追讨生命的渊源,当你静静的坐在这里,放眼我们生活的乐土,再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凄美;再没有“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的寂寞悲凉;有的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盛景。桃红柳绿,春光烂漫,四野即清且明。抚往今昔,清明让我们懂得了活着是一种幸福、快乐、责任,一种无形的冲动和激情洋溢在心头。古老的习俗把对先人的景仰镌刻成一个年年潮湿而又凝重的清明。四月的高天,清明的细雨,让生命一次次复苏,一次次更加丰润。清明让我们最终明白,死的意义在于百年之后在清明里埋下一点值得后人回忆的故事和情节,生的价值在于为生的历史留下闪光的篇章,当我们把思念的接力棒传给后人的时候,同时也能把一种活着的精神传给后人,而不仅仅是一种亲情的怀念。

  【关于感悟清明征文范文2】

  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慎终追远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的心情是肃穆的、低回和哀伤的。同时,这个节日也是万物滋长的时分,代表着生命的欣欣向荣,人们可以踏青游玩,享受春意,心情又是欢愉的、轻盈的。所以,清明具有双重意味。

  爹和妈离开我多年了,每到小草发芽、树枝吐绿、充满生机的春天,我格外缅怀双亲和姥姥。特别是清明或所有鬼节到来之际,我总是思念塞满心头,忧伤写满面孔。按照传统习俗,给已故父母上坟填土、烧纸焚香,成为我与双亲心灵交流之桥,祈望升空的火苗、纸钱穿越阴阳两界,承载我对二老不尽的思念......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怀念父母亲,在怀念中记住自己的根,感恩一切的遇见,这片土地、一份生命、每一个人,让我们因为这种感恩而更多理解自己的心,更多理解今天还来得及懂得的人。”此话让我感悟很深。

  是的,清明缅怀祭奠已故亲人,人们都有淡淡的离愁和哀思,都有悲天悯人的古典情怀;但不是所有的缅怀都要用悲伤的泪水释怀,缅怀是为了铭记,从铭记中感悟出力量。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我感恩父母给我生命,二老双亲的高贵品德和坚韧精神是我终生受用的本事,希望自己在缅怀中,完成对生命的寄托和传承;只有这样,父母逝去的生命才有价值。

  在对二老的缅怀和追思中,我会看到家人、亲人和朋友那些隐藏在细小中的关怀、那些不起眼的呵护、那些记忆深远的爱与付出;我也感谢生命给予我能够经历的一切,包括失意和磨难,包括父母的远去和不曾离去的爱......

  我已过花甲之年,无进取可言。每天看护我的小外孙女,看着幼小可爱的宝宝一天天长大,想着自己也曾是妈妈这样把我一点一点养育长大,这样一辈留一辈的完成生命、延续生命的整个过程。想到这些,我无时不在怀念我的双亲,铭记父母生我、养我、育我之恩。我会以感恩的心,珍惜生命,善度余生。

  祈祝天堂的爹妈、姥姥等亲人清明快乐!

  【关于感悟清明征文范文3】

  春和景明,清明已过。人们追忆亲人、缅怀故人的情愫也日益剧增。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的迅速提高,清明祭扫的场面真真是八仙过海,色彩纷呈。有的开着豪华轿车到墓前植上苍松翠柏,有的驾着摩托到坟上放鞭鸣炮,人们虔诚地摆上丰盛的酒馔供品,烧香焚纸,纸美金、纸元宝、纸别墅、纸电视、纸冰箱、纸奔驰、纸保姆,以各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表达着对已故亲友的浓浓哀思。更有甚者,连纸小姐、纸二奶、安全套、卫生巾也作为祭品隆重供上,如此顶礼膜拜,显然是十足的闹剧,这不但有悖于传统的孝悌之举,也和文明、和谐的时代步伐格格不入。

  诚然,祭奠先人无可厚非,怀念故人也是人之常情。几年前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固定下来,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对国人传统习惯的人文关怀。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而代之以与时俱进的新礼仪、新风尚更会显得大雅不俗。比如近年,好多青年人都是捧一束鲜花供献在亲人墓前,以告慰仙逝的亡灵;有的率子孙伫立墓前放一曲哀乐,行三鞠躬礼,也肃然庄重,当然,植树种草都不失文明之举。除此之外,自2000年第一家网上祭堂问世以来,目前在国内外也已声誉鹊起,远在国内外的游子不管在何处何地,清明时节都会打开电脑接通网络,逝者的音容笑貌就会呈现在自己的眼前。面对已故的亲人,献上一束鲜花、点上一支蜡烛,放上一曲旋律,或在博客上写上对亲故的怀念,如此安全环保、文明高雅,都是值得推崇的时尚典范。

  事实上,与其死后的奢侈祭奠,倒不如把厚养薄葬的传统观念发扬光大。唯物辩证法认为,人死如灯灭,随着两眼一闭不睁,一切都将烟消云散。南宋高翥的《清明节对酒》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虽然带有讥讽之意,但也看破红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任何祭奠都不过是一个形式,人生还是实惠一点好。这和我们老家广泛流传的“活着吃根芝麻糖、胜似死后献猪羊”,“床前孝子一口水,胜似死后含黄金”的民谣之意如出一辙、不谋而合。真的,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真正的孝子贤孙能在老人晚年的时候,尽其所能,该吃的吃一点,该尝的尝一尝,该看的看一看,该用的用一用,让他们活的愉快,走的开心,这样纵然百年之后老人也不会遗憾。

  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薪火相传,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的先祖为创造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的毕生精力,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社会抛头颅、洒鲜血立下的丰功伟绩。逝者已逝,后生感恩,春天来了,我们给你们送来单衣春装;冬天来了,我们又给你们送来棉衣厚被,你们虽然长眠于地下,但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中。

  清明祭扫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思考,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祭之以礼。”佛教认为:活着,普渡众生;死了,就是解脱。人能够这样,哭着来、笑着走,风风光光一辈子,就算没有白活这一回。荀子曰:“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清明祭扫使我们感悟到了善始善终的人生哲理,驱散了死亡的恐惧和现实无常给人们带来的消极影响,死有何憾?

  其实,无花无酒也清明,只要我们举家平安,兴旺发达,任何方式的祭奠,我们的祖先都将会含笑于九泉。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