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结对认亲日记:老兵千里认亲记

时间:2021-08-12 20:25:30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结对认亲日记范文:老兵千里认亲记

  导语:结对认亲,可以温暖彼此,让人真切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结对认亲日记范文:老兵千里认亲记,供大家参考。

结对认亲日记范文:老兵千里认亲记

  10月31日,自治区总工会机关“民族团结一家亲”动员大会一结束,首批35名机关干部踏上了前往南疆阿图什市阿湖乡“认亲”的征程。

  一、启程

  在午饭后,根据单位的统一安排,30多名结亲成员于中午两点半在火车南站候车大厅集中。收拾好行李在办公楼前搭乘工人疗养院陈鸿江的便车一同前往,打开后备箱时,发现后备箱里老陈已准备了20个薄皮馕,装了两大袋子,颇有些震撼力,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卖馕的。一问才知是老陈为大家路上带的食物,不但准备了馕,还为大家准备了涪陵榨菜,事情虽小但让人颇多感动。

  在车上,与枝荣、妍琴两位同志同行,大家有说有笑,没有了工作中的紧张严肃,对结对有了很多设想,我最关心的是家庭生活状况,心里也是期望我结对的那位老乡家通过帮扶过上幸福的生活。

  下车后,看到老陈拖了一个大的行李箱,我行李比他的少,只能很有眼色地把两大袋馕扛了下来。我还原一下当时在火车南站的场景:在火车南站的大广场上,一个身高一米七五的中年男子,背着行李包,左右手各提着一大袋馕。这种名为库车薄皮馕的饼子,买过的应该见识过,直径足有四、五十公分,也就是说要比普通的脸盆还要大些,幸好是两袋各十个,提上时能找到平衡感,一路上回头率极高。所幸我经历了三十年的历练,个人觉得心理承受能力出奇的好,面对众生关注的目光,十分地坦然,甚至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勇士归来一样接受人们目光的检阅。

  更为难过的是一路连过几道安检,为了不让我那像锅盖一样大的面饼子受到污染,逢安检时我总要把大饼子稳妥妥地放在我的行李包的上面,绝不敢让大饼子掉到地上,我深知这是大家要吃的,半点马虎不得。

  进入候车大厅后,大家看我扛着两大袋饼子,纷纷问我带这么多干吗,我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向大家分说这是老陈给大家带的,仿佛怕白白地争了老陈的功劳似的。

  南站是始发站,停留时间比较长,大家从容地上了车。所幸这节车厢被三个单位分包了,分别是水利厅、民宗委和总工会。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都是到南疆去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真活动的。

  在短暂的沉寂后,列车开出了乌鲁木齐火车南站,伴随着列车的咣当声,车厢也开始活跃了起来,女同志主要唠她们永远唠不完的家常,有几个早已抱着手机进入低头一族了。男同志有的打扑克,有的喝啤酒,有的到列车连接处抽烟,一时间车厢里倒也没有闲着的人了。八点左右的光景,列车到达行程的第一个停靠站吐鲁番站。吐鲁番站距离吐鲁番市区大约50公里,在一个叫做大河沿的地方设站,停车二十分钟,大家都到站台上透气。此间,随行的时报社记者武钧同志为大家拍了张合影以作留念。

  可以看得出来,大家都是开心的,在机关呆得久了,人们总是鸡犬之声相闻,平时疏于往来,偶尔机关的会议,也是进入自己的座位安安静静的,大家很少有机会无拘束地交流的。借出差之机,这么多的同事才有了机会在一起说说话,有的多年只听说过名字,却是难得见上一面的。

  列车重新启动后,看看天色将晚,也到了平时的饭点了。细心的老陈拿出他带来的馕饼和榨菜,挨个铺位为大家发放,并把他从大河沿站台上买的饮料分给大家。我因痛风的原因,饮料是不适宜喝的,不抽烟的我唯一保留下来的爱好就是偶尔品几口白酒,量不大,酒风也是不错的,因为喝的少的原因,几十年过来,是极少因了喝酒把自己放倒的情况出现。考虑到安检的原因,担心不让带白酒上车,随行的人员都没有敢带白酒上车,无奈之下只能从车上购买。车上卖的酒是一款伊犁生产的低度酒,只有38度,入口寡淡,在老陈买了几瓶试饮后,虽无好酒之美,但少量饮之,料无大碍。

  自治区刚刚出台了公务接待不得喝酒之规定,细忖之,人在旅途,不耗公款,自费酌之,当不违例。喝了老陈的酒,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买了一些助助兴。酒杯是没有现成的,老陈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先是用酒瓶盖当了酒杯,实在是太小,不符合西北大碗饮酒之豪放。后老陈灵感突发,因酒瓶是塑料瓶子做的,索性把酒瓶连盖五分之一处切割了下来,做成了一酒盅,颇有爵士风范,倒也为我们这漫漫旅途增添了一抹色彩。

  二、认亲

  次日早上大约九点钟的光景,列车到达我们的目的地—阿图什车站,这个站在众多在站中算是一个小站,只停靠两分钟,大家担心下不了车,都早早地向车门口拥去。

  走出火车站,自治区总工会住阿湖乡四个村的住村工作组都已安排车辆前来迎接,有的是工作组的负责人前来,有的是会开车的工作组成员前来,这样也能节省座位,毕竟我们一行有30多人,车辆也是有限的。好些虽同事多年,但平时难得出差公干,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也感觉不到多么的亲切。

  自2014年开展“访惠聚”工作以来,大多同事都轮流到阿湖乡四个村住村工作一年时间,好些同事一年基本上是见不了一面的,这次见面便显得分外亲切,再有力的握手也不能完全表达同事之间的深情厚谊,更何况人总是富有丰富感情的,好些同事相见热情拥抱,激动万分,倒也体现了同事之间的真性情。

  我们第四组9名成员结亲对象安排在托格里克村,但吃饭、住宿却安排在了尤喀克买里村,这时才看到住尤喀克买里村工作组组长亚森部长亲自驾车前来接我们。阿湖乡的四个村对于我来说是有一些印象的,去年6月份的时候,利用在阿克苏地区赠送维文报刊活动的间隙,我和工人时报社的几名同志代表报社到四个村慰问了住村工作组的同事,这几个村都去过。当然,由于时间的关系,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对当地的风土民情是没有来得及深入了解的,毕竟那时工作任务仅仅是慰问工作组的同事,其他事也就无从关注。

  到了尤喀克买里村,见到了好几个月未见面的同事,感到分外亲切。宣教部的兴国同志正和其他几位同事跑前忙后为大家准备早餐。开饭时,我们喝上了他们为大家准备的新鲜牛奶和奶茶,就着精心调制的小菜,吃着可口的馕饼,特别是组里男同志亲手蒸的馒头,心生的感动无以言表。

  这个组和其他几个组情况有别,五名成员清一色的是男同志,从大家的口中早就听说兴国同志擅长于烹调,没想到尝了他的手艺后,真的与一些酒店的饭菜相比也不逊色,甚至有的菜比酒店做得还有些特色。在随后的两天时间里,我发现工人疗养院的东新副院长和冯挺同志的手艺竟然也是不错的,觉得我的水平也莫过如此。想到在这离家3000里外的南疆农村,在没有女同志的情况下,五个男人能在艰苦的环境下把生活打理得有模有样,实属不易。

  接下来,在托格里克村我见到了自治区总工会第三批住村工作组的总领队郑律明副主席,没想到见到他时颇感意外。当时,他腰系围裙正在厨房忙碌着,旁边雪梅同志正在打下手,看到此景,着实心生感动。感动的不是男人会不会做饭的问题,其实我对男人会做饭并不排斥,相反,我从小就会做饭,并能做得一手好菜。

  我的感动缘于郑律明副主席作为一名厅职领导同志,能上得会堂、下得厨房,这其间更多是折射出的一名领导同志的人品官德修养的问题。我们常常讲反四风,理论上讲一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要落到实处总是有一些距离和难度,但郑律明副主席作为一名领导同志在这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里,吃住都不方便的情况下,能做到虚怀若谷,没有领导的架子,和工作组成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岂不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为民的朴素情怀的集中体现,也正因为我们的党有了一大批这样的党员干部,才使得党的事业蓬勃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下午四点左右,“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启动仪式在阿湖乡托格里克村正式拉开帷幕。我们第四组成员到达村委会大门口时,院子里已有早到的村民,他们早早赶来迎接远方来的客人,这些客人从此后彼此将成为亲人,这是我们盼望的,也是村民所期待的。

  在雪梅同志的帮助寻找下,我找到了结对的亲戚。亲戚是一位七十多岁的维吾尔族老人,在翻译的帮助下,知道了他的名字叫马拉木沙·艾买提,已经75岁高龄了,根据活动安排,第二天还要到老人家里认门,更多的情况也就没有再问起,就拉着老人的手步入了村里的会议室。

  在启动仪式上,国际部部长苏峰同志满怀深情地谈了他从2010年以来在托格里克村扶贫的感受和体会。刚到村里时,这里交通极不便利,饮水也是个大问题,村民生活比较贫困。三年时间,在自治区总工会的支持下,想方设法,协调资金,带领村民搞建设,解决了困扰村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问题,使大家告别了涝坝水,喝上了放心水。在村里几乎家家都有访惠聚工作组当年扶贫送来的良种牛和羊,村民亲昵地称这些牛和羊为“苏峰牛”、“苏峰羊”。

  说到动情之处,苏峰几度哽咽,泣不成声,让人动容。会上,宣教部李枝荣部长代表住村工作组谈体会。他用维吾尔语向村民致意,赢得十分热烈的掌声,这也更加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会场的气氛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李枝荣是第一批住村工作组成员,刚到尤喀克买里村时,村上平添了七口人,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既要搞基本建设,更要一家一户入户摸清情况,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大家硬是挺了过来,为第二、三批住村工作组打下了好的基础。

  枝荣同志的发言,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也都是有感而发,句句发自肺腑,和村民产生了共鸣,赢得一阵阵的掌声。枝荣同志是一个善于学习积累的人,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为人比较随和低调,在机关人缘比较好。他出生于“书画之乡”的甘肃通渭,从铁路战线的最基层干起,一步步走到了铁路局机关,后来到了我们单位。多年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书法练习,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作品在全国多次参展并获奖,并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特别是在前年自治区第一批工作组住村期间,他把住村的点点滴滴以随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结集成书,以长篇报告文学—住村民情日记《零距离》出版发行,成为一本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活教材,社会反响很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所谓天道酬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善于学习积累并做出成绩方面,我始终以枝荣同志为榜样。随后,两名村民代表先后发了言。最让人感动的是一名维吾尔族老党员抢着发言,用他的所见所闻,讲述扶贫组、住村工作组到村里来后这些年村里的发展变化,给老百姓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真真切切的好处和实惠,讲到动情之处,老人家几度哽咽。

  启动仪式后,村里小广场上欢快的手鼓打了起来,悠扬的都他尔、热瓦甫弹了起来,热情欢快的维吾尔族舞蹈跳了起来,热气腾腾的抓饭端了上来,一派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有的欢乐气氛弥漫开来。这里的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亲戚们的脸上洋溢着只有过年过节才有的笑容,这笑容是内发于心的,是亲人间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伪装不出来的。

  自治区总工会的领导、住村工作组的同志、结亲的同事和村里的亲戚们一起舞起来、跳起来。这里不分彼此,没有领导和群众之分、没有上下级之别,有的只是亲如一家的鱼水情。在这里不需要任何语言的交流,或者说任何语言在这里都已成了多余的东西,行动才是最好的语言。

  你拉我的手,我拉你的手,一双手紧扣另一双手,手与手相握,心与心交融,一双手温暖了另一双手,手与手相牵从此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谊。

  在这共跳一支舞的欢乐时刻,我握着马拉木沙·艾买提老人满是老茧的手,看到老人脸上如刀一般刻画出来的道道皱纹后面洋溢着开心的笑,那是一种幸福而又真诚的笑容,是对当前富足生活的心满意足的笑,是对美好未来无限憧憬开怀之笑。这一刻,我的眼早已不争气地湿润了,也在这一刻,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党真心为民的博大情怀。如果说“访惠聚”是源头之活水,那么,“民族团结一家亲”则更是流进老百姓心中的一泓清泉,把好事做实、把好事做好、把好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才是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

  三、融情

  11月2日上午10点,我们早早赶到了村委会,在各小组长的带领下,我们怀着迫切的心情向亲戚家走去。我们这个组一共五人,小组长是副巡视员赵兵发同志,组员有张青大姐、玉山·吾斯曼和白迪努尔·吐尔逊,白迪努尔·吐尔逊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这个组的翻译。张青大姐是去年在这个村住村工作组成员,对每家的情况都是非常熟悉的,加之她这次结亲就住在这个村,她已迫不及待早早地自行前往亲戚家中进行了走访,她今天想在临走之前去看看去年在这里没能带走的狗。听说去年她走之前把狗委托给一户村民了,村民最后让狗为他家看护羊群,据说这狗十分地忠心卖力,有了它看护羊群后,羊再也没有出现过丢失。

  几户亲戚家距离村委住地比较近,我们索性放弃了乘车,都坚持步行前往。一路上,见到的老乡都主动热情地用维吾尔语言和礼仪向我们打着招呼、互致问候,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这里的民汉关系和谐融洽。到马拉木沙·艾买提老人家门前时,我们看到从门前十多米开外,早已进行了认真洒扫,地面是泥土的,因时间久了,再加之经过精心打扫,地面上泛起一层锃亮的光来,一看主人家就是勤劳的人,和其他几位同事说起这事,他们都在这个乡住过村,据他们讲,这里的老乡都很朴实,也很勤劳,一日三扫成了他们生活持家的必修功课。

  我们到院子门口时,主人家已听到门外的声音,一个个头矮小的女同志从院子里跑了出来,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我们的义务翻译白迪努尔·吐尔逊向女主人一一作了介绍。通过翻译我们得知,马拉木沙·艾买提老人因大儿子是木工,需要有帮手,一大早老人就赶到大儿子家去帮忙去了。进得院子里来,院落和其他人家相比相对小了一些。这里的民居有些特色,不管房屋大小,清一色地都是如北方的四合院一般,东西南北屋的座落,在院里看天空犹如“天井”一般,当地居民都把这样的院子叫“天井”。在这里经济条件好一些的,院子就大一些“天井”也就大一些,条件差一些的,院子小一些,当然“天井”自然也就小得多了。有些院墙壁是土块垒成的,有的是用红砖砌成的。当然,年代久远一些的大多是土块,新修建起来的基本上都是红砖的。我的亲戚家院子久了些,自然是土块垒成的,正面有三间、对面也是三间,大门左侧有一间房子,正对大门那一侧有两间房子。

  经问询得知,大儿子、二儿子都分家另过,两个女儿都早已出嫁了,和两位老人一起生活的是小儿子。在亲戚家里,我也只见到了女主人和她的两个女儿,在我们说话有一阵子时,她的正在生病中的儿媳妇也过来打了招呼。两个女儿和儿媳妇都抱着一个小孩。女主人买热木尼沙·吾买尔68岁了,患有糖尿病和气管炎,在交谈中女主人不停留地喘着气,呼吸极不顺畅,看来是比较严重的。得知她参加了医保,住院治疗可以报销一部分,对此,女主人很感激党和政府。她说,过去自己得病自己掏钱治,现在看病政府报销一部分,这是过去多少朝代没有的事情,孙子、孙女上学,从小学到初中不要钱,现在到高中毕业都不要钱了,种地还有保险,还有各种政府补贴。当说到两个儿子家里盖房子,一家是搬迁房,政府给了八万元补贴,一家是抗震安居房,政府给了近三万元补贴时,女主人明显地有些激动,说话也有些哽咽,我拉着她的手时感到有些颤抖,后来她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由于语言交流障碍,我以为她有了什么难事才流泪,经翻译才知道她是很感动才流泪。在翻译的安慰下,女主人情绪慢慢平复。我为她送上了单位统一安排的礼物,一部电信酷派手机,听销售人员介绍,内存比较大,功能比较多,关键是这款手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单位和新华社沟通协调后,专门安装了可以收听、收看维吾尔语言和文字的新闻播放,这一点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亲戚们是十分实用的。赠送完礼物后,我和女主人一家七口人合了影,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没有男主人,都是清一色的女同志和小孩。

  当我们要离开时,女主人抓着我的手不放,要留我们一行吃饭,由于时间关系,吃饭显然已经以来不及了,只得让翻译再三解释,女主人最后才极不情愿地松开了手。

  从亲戚家出来的路上,大家交流各自亲戚家的情况,大家一致感到这几个村村民生活这几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尤喀克买里村经过“访惠聚”工作组的帮助,更是成为第一批“放心村”了,能成为“放心村”对于南疆地区的农村来讲,这是莫大的殊荣。从经济上讲脱了贫,从此不需要扶贫了;从政治上讲村里民族团结走在前列,没有重点人和重点事,是让老百姓放得了心的,是完全可以安居乐业的,这样的村是老百姓期盼的,也是全疆各族人民共同追求并努力为之奋斗的。

  走出亲戚家老远了,我回头看,女主人还站在家门口向我们张望,看到我转身,女主人挥动了她的双手向我致意。那一刻,我的心再次被什么东西揪住了一般,有说不出的触动。这里的人民是纯朴的,是向往稳定和平的,对党和政府的关怀都能铭记在心,都能以感恩之心回报党和政府,都能和一小撮害群之马作坚决的斗争,这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执政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石。

  再往回走时,发生的更多的事让人心生感动。同住一个房间的自治区工会干部学校副校长俞建国一见面就激动地告诉我,说他在回住地的路上,一打馕饼的女主人见到他时,迅速拿起了一摞馕饼追了过来,一定要让他带回来给大家品尝,再三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了后女主人才罢休。无独有偶,我们第四组成员女工部部长哈提热·艾合买提江见我们从外面返回,跑进她住的房间里搬了一箱馕到我们房间,她说这是她去年住村期间认识的一个老乡,一大早打好后给她送来的,几经推辞,老乡生气了,她只得收下作罢。正在我们纷纷收拾行李准备起程时,这时门外传来一名维吾尔族女同志的声音。原来她是李枝荣部长前年住村时结识的维吾尔族妹妹,她是专程来送枝荣部长的,并为我们这个组的男同志每人送上了一顶维吾尔族小花帽,这是我到新疆三十年来第一次收到的维吾尔族小花帽,这一刻,我觉得戴在头上的小花帽倍加珍贵,她象征的是两个民族之间的友谊!

  相见时难别也难。缔结的是亲情和友谊,留下的是永久的记忆,我们多么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啊,所幸再过两个月我们还将再来走亲戚。当我们的车离开村子时,透过打开的车窗,我听到身后飘来了歌声,像维吾尔族乡亲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唱出的歌声,又近似回族的花儿调子,更像是传唱几千年经久不衰的信天游……

  歌词是这样的:石榴籽儿密匝匝/皮薄籽甜入口化/石榴甜在心里头/党的恩情说出口。那年来了个扶贫组/种牛种羊送到户/千里送来小树苗/核桃红枣早已熟。接着来了访惠聚/柏油马路到门前/水渠修到地垄头/良种鸡鸭遍地走。好事串串没说完/认亲的队伍又入了户……

  车渐行渐远,远处的歌声已听不清晰了,我的眼晴早已模糊起来……

【结对认亲日记:老兵千里认亲记】相关文章:

结对认亲的活动总结06-29

关于结对认亲的活动总结04-23

蜗牛认亲记06-07

2017年结对认亲走亲日记「最新」06-21

结对认亲走亲日记范文「2017年新编」06-22

结对认亲活动中的几点思考总结03-30

表姨认亲作文素材04-17

读《蜗牛认亲记》有感的400字范文04-30

老鼠兄弟之认亲作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