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各类历史名句

时间:2022-07-13 00:29:26 名言警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各类历史名句

  篇一:中国历史百句名言

中国各类历史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我有了成就别人并不理解,我决不感到气愤。这不也是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小人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会,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6.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篇二:中国历史名句

  2 中央要来人,省领导向办公厅电话交待:你们跟市里那些哈货说,让县里那些乃求货说给乡镇那些铜锤,别让村里那些寡比货跟北京那伙灰个泡嚼求毛。

  3 你看你,早起起来灰迷促眼,洗老把脸光迷俊眼,骑上洋车曹迷架眼,闯了红灯嬉皮笑脸,进了商店鬼迷六眼,见了朋友挤迷弄眼,你看你多不进眼,哈哈!

  4 一只大象和一只蚂蚁结婚了,第二天大象就死了,蚂蚁哭着骂道:“枪奔货,个泡,奶一辈啥也不用做兰,就埋你哇。”

  5 夜来黑将来,我正在街上瞎个串哩,担门儿看见个愣货,红不留儿在街上马绷哩。独蛋冻成个青黄瓷留儿,先门儿不人见笑死,快表笑兰,害你长哩活托兰

  6 夜来上街,吃老碗绝个答,扑流扑流吃哩就想起你来兰,哇哇的就给嚎开兰,能带憨水哩,贵见是想你想哩制不正兰。

  7耐天我在漏半上,坐在阳弯弯,呆门儿看见个枪崩猴骑老个个柳把弯的洋车,一拐弯儿害个毛驴车车撞兰,不我给实笑哩,担门儿笑死,我掉过头一看,不洽是个你。

  中国历代名句214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澳》

  2.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5.兄弟阋(xi)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棠棣》

  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9.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小雅伐木》

  1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1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

  1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3.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传僖公五年》

  14.皮之不存,毛将焉(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15.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7.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雍也》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3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3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3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4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48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5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53.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5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5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典礼上》

  5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5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5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9.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6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62.君子慎始,差若豪氂(li),缪以千里《礼记经解》

  63.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礼记聘义》

  64.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65.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孟子公孙丑下》

  6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67.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离娄下)

  6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6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70.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2.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

  7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74.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第六十三章》

  7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6.哀莫大于心死。《庄子田子方》

  77.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

  7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管子形势解》

  7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80.长太息以掩泣(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81.路漫漫(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8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84.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荀子天论》

  85.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luan)肉,而知一镬(huo)之味,一鼎之调。《吕氏春秋察今》

  86.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吕氏春秋疑似篇》

  87.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

  篇三:中国历史的十句名言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历朝历 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中国各类历史名句】相关文章:

历史中国07-10

各类经典元曲名句150句10-31

中国对联的历史由来09-09

中国书法的历史12-08

中国的古典诗词名句10-17

中国经典诗词名句大全05-11

历史手抄报:中国历史08-30

中国历史的感悟09-17

中国历史的感悟09-17

中国古玉的历史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