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董卿朗读者告别开场白

时间:2021-04-04 18:28:57 台词 我要投稿

董卿朗读者告别开场白

  导语: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次告别,都有不一样的心情。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朗读者》第七期告别的开场白台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董卿朗读者告别开场白

  《朗读者》告别开场白:

  告别是一种心情,

  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

  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

  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豪迈的告别;

  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

  或激情燃烧,

  或凄美动人,

  或惊心动魄。

  告别不是遗忘,

  而是转身,

  告别不是放弃,

  而是开始!

  《朗读者》每期主题词:

  《朗读者》已经播出七期节目了,在这几期的节目中,来朗读的嘉宾们给人的印象很深刻,但是都没有《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给人的感觉深刻,董卿在《朗读者》中的主持风格与主持春晚的时候截然不同,大概这就是功底和魅力吧!

  董卿在《朗读者》中的很多独白和开场白很受欢迎,张梓琳在参加完节目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称董卿老师为卿姐,因为她更像一个姐姐,是一个完美的存在。

  卿姐一定是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从和她的交谈中就能感受得到她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她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个人魅力的女性,而且她的个人风格也是我很欣赏的,是那种落落大方、端庄又得体。”

  在昨日《朗读者》播出的最新一期节目,本期节目是第七期节目,本期节目的主题是“告别”,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前几期的主题词吧!

  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第二期的主题词是“陪伴”,第三期的主题词是“选择”,第五期节目的主题词“第一次”,第六期的主题词是“眼泪”,第七期的'主题词是“告别”。

  《朗读者》第七期主要内容:

  一个喜欢孩子的人是心地善良的,一个坚持为孩子写作的人是内心纯净的。作为儿童文学家,他用精雕细琢的诗化语言撰写童年,让优雅的思想内涵启蒙未来。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他桃李天下,培养了刘震云、陈建功等一批优秀学生;作为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主编之一,他用行动催生着阅读的成长。曹文轩,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一具有“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作家。而他多年创作的根基、引路人是自己的父亲。在《朗读者》,他要讲述儿时与父亲的回忆、告别家乡的父亲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朗读者:曹文轩

  曹文轩朗读《草房子》节选献给父亲。《草房子》一书是曹文轩童年的缩影,父亲在他的一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这一条幽静深远的人生长路上,父爱伴随着他一步步走向远方。曹文轩将与父亲绵长的回忆一点点记录在《草房子》当中,用这次朗读怀念父亲。

  朗读者:姚晨

  她是“微博女王”,“时髦孕妇”、“时尚辣妈”。她勇敢的秀出自己的幸福,自信、踏实、快乐写满她的笑容。回首青春的过往,从《武林外传》到《潜伏》,从舞蹈到电影,从福建到北京,一路走来,一路精彩!她将怎样告别生命中萍水相逢的人?

  初来北京求学,是胖姑娘给了姚晨一个栖息之所,让她在这个大城市中有了一片温暖的天地。这个天地很小,却是姚晨在北京的一个“家”。她不记得最后一次见胖姑娘是何时,人生中有一些人就是这样默默不再相见。

  姚晨朗读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献给那些萍水相逢却给了我们温暖的人。阿长是鲁迅家的保姆,她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大大咧咧,却也心细。月嫂魏姐与姚晨朝夕相伴三个月,短短时间,却让一个家庭收获很多温暖。姚晨希望小土豆记住,他的一生会遇到千千万万人,而在他出生时便有一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一直爱着他。

  朗读者:维和英雄

  别人都在问“为什么是我?”的时候,他们在问“为什么不是我?”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不仅参加了联合国从筹划到成立的全过程,而且在推动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自1990年以来,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数万人次。在执行维和任务过程中,中国军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做事拼命、认真是他们的习惯;“绝不放弃为祖国和军队去战斗的机会”是他们的誓言。又是谁,怎样用生命中最后37秒,挽回了战友们的平安?

  朗读嘉宾张国强和六名维和战士朗读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献给所有维和战士的家人们。“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这是战士们对家人,对祖国许下的承诺。在维和战士的身上,永远没有“为什么是我”,而是抱着为什么不是我的决心,用血肉之躯保卫着人民安全

  朗读者:程何

  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剧中文版,像《音乐之声》《猫》《妈妈咪呀》,几乎全部都是经由她之手翻译而来的。程何是一位年轻的译者。而她翻译的对象,是近些年逐渐被大家熟悉并喜爱的艺术形式——音乐剧。她被保送清华生物学博士,却放弃了这条道路。她告别安逸,选择冒险:音乐剧这条路看不到结局,但“要为心而工作,而不是为生活”。

  清华大学生物系毕业的程何,走上了音乐剧译配的道路。上学时因兴趣开始接触音乐剧,在数学课上她翻译了第一首歌。但程何还是选择了生物专业,一年过后,她发现这并不是她想要的。大二,她重拾音乐剧译配,选择为梦想奋斗。音乐剧译配是程何最开心的一件事,也是她不确定的事,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她还在坚持。

  朗读者:王蒙

  时代裹挟着一颗不老的心灵,困苦折不断梦想的翅膀。历经苦难后的永不言败是他的个性,乐观、风趣、激情、睿智,令人感佩。风雨后的一唱三叹,腾挪跌宕中的沁人心脾,他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呐喊着《青春万岁》;他经历了伟大也咀嚼了渺小,品透了《一辈子的活法》,八十多岁《这边风景》依然独好,他就是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

  告别北京,告别新疆,再告别妻子,79岁的王蒙回头打量39岁的自己,也让他思考在新疆度过的16年时光。他觉得今天的作家王蒙与那16年大有渊源。“维族人有句极端的话:‘人生在世,除了死亡以外,其它都是塔玛霞儿(玩耍)!’”他说,“这样的人生态度,对我影响深远。”

  有一种告别是背井离乡,王蒙人生中几次告别养育自己的土地。带着妻子孩子从北京离开前往新疆,16年后,他又从新疆离开返回北京。在新疆的生活,给王蒙留下太多,他亲眼看到这片美丽的土地,看到维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告别让王蒙见识到更多的风景。

  王蒙朗读自己所著小说《明年我将衰老》选段献给妻子和三个孩子。告别虽然有酸楚,但也在丰富着生活。王蒙将青春挥洒在新疆,告别新疆后他一直在想念那片土地。年岁已大,但心却不老,在王蒙的朗读中、文字中,是他对生活的理解,是人生不悔的信念。

  朗读者:李立群

  李立群是受到戏剧文艺青年们顶礼膜拜的大师,会说相声、能演小品,电影电视拍了无数。他是活跃在荧屏上的不挑戏、不等戏的拼命三郎,也是在西餐厅做过表演秀的影帝,他说“酸甜苦辣都是享受人生”,面对告别,他又会与我们分享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李立群朗读老舍先生的《我的理想家庭》献给母亲。北平的家,一儿一女,惬意的生活在老舍先生笔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李立群的母亲告别故乡北京已多年,李立群多次邀请母亲重回北京,但她始终不愿,只愿铭记心中刻画出的故乡。在母亲的心里,故乡依旧是红墙绿瓦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