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

时间:2022-06-18 12:01:18 五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精选11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 篇1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1、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2、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3、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基础,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4、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习,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5、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基本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6、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7、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导航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提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结合本课第一首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描写西湖的古诗和送别诗。

  一、回顾旧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古诗两首》[板书]

  1、课件出示:

  A、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B、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作者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疾雨)【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2、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西湖的魅力不仅于此,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奇景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宋代诗人杨万里。[板题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我们先来了解诗人[课件出示: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2、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聪明的孩子,谁来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晓,晴好的天气;净慈寺,西湖旁边的一座寺庙;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4、小结: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一个晴好的天气里在西湖边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时所作。看来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板书]

  三、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1、这首古诗诗句很简单,如果你能一遍读正确,我们就送给你掌声。

  个别诵读。

  2、如果你能流利诵读,读出节奏感,我们会送给你更热烈的掌声。

  个别诵读

  3、课件出示,划出节奏线齐读。

  四、明诗意

  1、大家都很了不起,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自己学习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请同学到台前依次板书诗句并讲解意思。

  A、毕竟,到底。四时,指四季。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映日,与太阳相映。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曾见过这样的鲜红。)

  C、找找藏在诗中的小奥妙。倒装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六月中风光,毕竟不与四时同。夸张:接天莲叶无穷碧。对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理解了诗意,相信你会读出更深的韵味。

  个别诵读——集体诵读——尝试背诵

  五、感情诵读,想象奇景

  1、这么美的诗句,如果配上音乐,会给你以独特的享受,请闭上眼睛,在你脑海中描绘出这幅美景吧。师配乐诵读。

  2、把你脑海中的奇景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六、比较异同,体会诗人感情

  1、又到了展示你智慧才华的时刻了,看看谁的思维敏捷吧。

  课件出示:

  A、《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疾雨)【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事物】的奇丽美景。

  B、你能说说两首诗的异同吗?

  交流:相同点:都描写的是西湖六月的奇景。

  不同点:第一首描写的是风雨天的景色,第二首描写的是晴天;前一首描写的景物多,重点描写的是西湖之水,后一首景物少,重点写“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

  对比读,读出不同的感觉。

  C、诗人送别友人不诉离别之情,为何写景?

  交流:借景抒情,这么美的景色,希望友人留下。他们的友谊就像莲叶与荷花,就像莲叶连接着碧空,就像红日映照着荷花,互相映衬,难舍难分。这也是两首诗的不同点之一。

  2、就请你把杨万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

  七、课后作业

  1、拿起画笔,把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2、把这首诗变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西湖一年四季风光图片,配乐的荷花组图,有关杨万里的古诗三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让我们一起去饱览一番。(映示画面)

  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恋往返,心旷神怡。(定格画面)望着这景象,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杨万里的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这可是两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天就让我们认真研究研究这两句诗好吗?围绕诗句可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二、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拥有的资料围绕诗句的背景、作者、意思、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认真研究,比谁获取的信息多。

  2、交流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杨万里。

  题目指导读课题,在读中理解题意

  出处采用各种方式组织学生朗读古诗

  3、重点研究三四两行为什么脍炙人口?

  (1)启发学生想象画面,描绘画面,感悟荷叶的茂盛荷花的艳丽。欣赏荷叶组图,指导朗诵。

  (2)体会一碧一红荷叶和荷花的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3)体会语言的对仗工整。

  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满池的荷叶荷花送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置身于西湖岸边,使我们浮想联翩,令人惊叹!难怪诗人脱口而出……

  (4)指导朗诵,想象画面,体验古诗的意境。

  4、看书鼓励学生质疑。

  (1)引导学生修改完善书上插图。

  (2)引导学生研究〈杨万里与荷花〉,补充三首杨万里写的有关荷花的古诗。

  (3)引导学生开展研究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比较研究,补充其他送别诗。

  三、布置作业

  围绕今天的研究写一份研究报告:

  〈关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研究报告〉

  〈关于杨万里与荷花的研究报告〉;

  〈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

  〈关于“……,……”的研究报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 篇4

  一、 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六、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附:(一)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六月独特景致不与四时同 欣喜心情 莲叶 无穷碧 美好风光荷花 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八、形成性练习: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 篇5

  学习目标

  1、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 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 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师板书:莲叶

  荷花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 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 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映示图片)

  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谁能背诵一些?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位名叫杨万里的诗人,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赞叹道:(师读诗)

  (映示诗句)

  二、学诗

  1.试读

  同学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吧?好,那就大声地自由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细品

  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著有《诚斋集》、《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诗意:

  (1)相机映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荷叶多:“连天”、“无穷”

  颜色绿:“碧”

  指导朗读

  (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么?

  映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美啊,真想到西湖边亲眼看一下荷花,可是西湖太远了,

  别急!老师这有一些荷花的照片呢?(播放)

  你能用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交流。

  这样婀娜多姿,颜色鲜艳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真正是“别样红”。

  读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六月的西湖除了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还可能有些什么美景?

  交流

  (3)六月的西湖波光粼粼,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嬉戏,在阳光的映照下,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特别红润,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扫除词语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西湖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4)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三、拓展

  诗学完了,但西湖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 篇7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前播放杭州的风光)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谁到过这旅游?说说你当时的感受。是呀,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定格画面)看到此景,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全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说起杨万里诗人,你对他了解多少?

  诗人介绍: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

  (二)自学古诗,感知诗意

  小组合作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到学习古诗的百宝箱中取宝,自学古诗。

  1、自读古诗,把诗句读通,字音读准。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同学交流自己学会的知识。

  4.反复吟诵,想象诗的意境。

  (三)品读诗句,体验情感

  1、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收获说说,与大家分享。

  字词的理解:毕竟:到底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时间)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连天映日:阳光照射

  2、诗句的理解:西湖的美丽到底是在六月之中,这时的湖光山色跟别的时节大不相同,连天的荷叶一望无垠,颜色碧绿,在朝阳的映照下,荷花娇艳火红。

  3、你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色呀!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谁来试试。

  4、质疑:学到这,你们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

  (四)想象画面,融入意境

  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已知道了诗的大致意思,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诗人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经过西湖,他一下就被这美景吸引住了,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谁能把文中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读读。

  1、从这两句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引导:①、莲叶:它不仅与远处的青山、绿水相接,而且还连接着蔚蓝色的天空,你想,这个画面是开阔的,非常有气势。②、荷花:它与红日相映,头脑中的荷花不仅有婷婷玉立的样子,还有它娇艳的色彩,因为它与朝阳相映,它的画面是光彩夺目的。③、莲叶与荷花:想像中的画面还是莲叶与荷花交相辉映。眼前即有一望无际的碧绿,又有点点相缀的红艳,不仅有广阔的面积,又有艳丽的色彩,它是清新秀丽的。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

  2、师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追随着老师的声音到西湖一游。

  3、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再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西湖,去看一看西湖的风光吧!把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之情再读一读。(配乐齐读)

  (五)总结升华,拓展意境

  比较《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异同,从内容、写法上进行引导比较。(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喜爱、赞美)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古诗,了解了其中的内容,特别是掌握了诗人在构思中的奇妙之处,其实,古诗中描写夏天,描写荷花的还真不少,可以从课外书籍或网上查查,去读读,我相信你们在读中,一定会有一个伟大的发现,同时还会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丽,可以从中得到美的感受。

  作业:

  1、写夏天的诗,画夏天的画,把你对夏天的感受抒发出来。

  2、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歌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景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 篇8

  一、导入新课

  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描写荷花的诗词,能背出两首吗?(荷——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二、出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师:“晓”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早晨,杨万里走出净慈寺去送别林子方。)

  3、从诗题能看出这是一首 ?(生答:送别诗)

  三、课件出示全诗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净、寺、竟、映”的读音。

  3、师:我们知道,古诗文都是非常有韵味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来。

  4、相机标出诗的节奏,生配乐诵读。

  四、学习古诗

  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杨万里在这六月的一天早晨,走出净慈寺时,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

  1、课件出示后两行。(板书: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2、理解“无穷碧、别样红”和后两句诗的意思。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此时此刻,你也来到了西湖边,你也和杨万里、林子方一起站在西湖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播放音乐)

  4、生交流汇报。

  5、齐读后两行。

  过渡:这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青翠欲滴;这朝阳照射下的荷花又是如此的娇艳、动人。难怪诗人发出感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理解“毕竟”和诗句的意思。

  2、师:谁能像杨万里一样对着美景发出感叹。(配乐诵读)

  3、师:这风光不与四时同,究竟不同在哪?(生齐读后两句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探究离别之情:

  诗人杨万里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而诗题却明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的别离之情究竟在哪呢?

  1、师出示背景资料。

  2、生交流汇报。

  3、师:分别就在眼前,诗人杨万里又会对朋友说些什么?林子方呢?拿出笔写下来吧,等会我们来交流。

  六、小结:

  送别诗我们学过很多,有桃花潭水深千尺,——。有海内存知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有莫愁前路无知己,——。不过,今天的这首送别诗却与众不同,诗人巧妙地借助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友人的祝福,赞美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七、课外作业

  1、请你也当回小诗人,拿出笔来,模仿本诗写一首送别诗。

  2、拿出笔画下西湖的美景。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教后记:

  这是一首送别诗。不过,诗人杨万里没有直接抒写和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借助于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巧妙地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的事业有如这莲叶一般无穷碧,有如这荷花一样别样红。

  教学本课时,我先从后两句诗入手,引导学生在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基础上,结合课件的展示,让他们感受到那无穷无尽的绿,那分外红艳的荷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动人。进而引出诗人的感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样,学生对本首诗的学习也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再去感悟诗人的离别情也就容易多了。不过,对古诗文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入情入境的诵读,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显得不够充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景。

  (放西湖风景幻灯投影)

  师旁白: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杭州西湖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而赞叹。南宋诗人杨万里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来……(放朗诵录音)

  2、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学习要求:

  读一读。(读通全诗)

  说一说。(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

  议一议。(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可以查找工具书或有关资料,也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自己学习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在小组内进行质疑、释疑)

  3、自由交流。

  4、质疑、释疑。

  三、汇报自学收获。

  1、读通诗句。

  2、学生点评。

  (师随机提示:我们在朗诵一首诗时,不但要读准诗句中每个字的音,还要注意诗的停顿,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读懂诗句。

  (引导学生自由阐述对这首诗或对某句诗的理解)

  4、质疑。

  四、创设意境,体会感情。

  1、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2、自由发言,描述意境。

  3、自主创作,描绘意境。

  4、展示交流,表达感情。

  五、感情朗读并背诵。

  六、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

  七、课外延伸。

  同学们仍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

  六、布置作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流露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

  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如有同学提到杨万里,则及时介绍诗人。

  是的,杨万里是南宋非常著名的诗人,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

  投影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一位诗人。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谢谢你为我们大家介绍了杨万里。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两首诗,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所学的杨万里的诗。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同学们很容易读懂诗歌给我们呈现的画面。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外一首杨万里写的古诗,相信你也能读懂它。请把书翻到132页。

  (板书:一首古诗)

  二、整体感知

  (一)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

  指名读,你读得很准确、你把停顿读对了,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人物:林子方,事情:送)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课件:南宋 杨万里)

  一个简单的题目,就让我们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可见,诗人的语言是多么简洁明了呀!

  3.请你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早晨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

  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

  4.如果要强调送别的时间,怎么读?指名读。

  嗯,知道了送行的时间。如果要强调送行的地点,怎么读呢?指名读

  如果要突出送行的对象呢?指名读

  小结:一个句子,因为强调的内容不同,读法是不一样的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在送好友林子方离开杭州,去福建做官时写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出示整首诗

  (二)初读,读正确、读通顺。

  1.把诗读正确。

  (生练读;师巡视并提醒读书姿势)

  好,字读准,诗读顺了吗?谁来试试?

  指名朗读,正音、评价。

  适当评价语速,节奏,也可生自评,互评

  2.过渡:不错,你不仅读正确,流利了;还读出了节奏,有点诗人的味道。

  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我们一起来一遍。

  3.在读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每句最后一个字?明确押ong韵。押韵的字读的时候一般声音要延长,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

  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下面一起来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遍。

  你看,我们注重了诗的节奏、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多有诗人的感觉啊!

  (三)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意。

  1.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2.杭州西湖的景色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过西湖。你知道有哪些赞美西湖的古诗吗?生答,出示诗句,指名朗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是的,提到西湖人们自然就想到了苏轼的这首诗。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我们先来欣赏一组西湖美景图(课件配乐播放西湖十景图),刚才给同学们欣赏的是著名的西湖十大美景,西湖风光值得描绘的有很多,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主要为我们描写了西湖哪一个著名的景点呢?——曲院风荷

  3.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呢?如果我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下面请同桌合作,结合课文插图,借助字典,试着理解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看看哪些词句你能理解,如有不理解的词句待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

  指名回答: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或句子,最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其他同学赞同吗?你们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呢?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毕竟:终归、到底的意思。(你能不能用“毕竟”说一句话表达“到底”的意思)

  中:时候。

  四时:四季(这里指除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与天相接。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尽头。

  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你看,我们通过查字典、结合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诗句的字面意思理解了。你能不能完整地说一遍整首诗的意思呢?先准备一下,指名两位同学讲述。一起说一遍。

  出示: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和其他季节不相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和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学生齐读

  当我们把整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板书:一幅画面)

  现在你明白了吗,诗人杨万里为何独写“曲院风荷”这一美景?原来西湖的六月风光与众不同,原来西湖的六月有接天无穷碧的莲叶,有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同学们,六月的西湖多美啊,让我们把这幅画面美美地读出来。(读两遍)

  三、深入体会,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复杂感情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诗的题目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2.先让我们来作一些猜想。在这景色宜人的西湖边上,诗人杨万里要送别自己的好友林子方,同学们,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猜测一下,诗人杨万里会说些什么呢?

  猜想一:“你还是别走吧!”“你一定要回来呀!”“你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

  原来诗人是想借这满湖的荷花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啊。

  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下面老师给你提供一则资料,结合资料、再看看眼前的美景,你觉得杨万里还会说些什么呢?

  投影出示林子方的资料

  林子方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当时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连升两级,要到福州担任高官。杨万里为他送行时就写下了这首诗 。

  猜想二:提示:“无穷碧”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

  ——祝愿你的事业像这莲叶一样蓬蓬勃勃。

  提示:“别样红”红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祝愿你的事业红红火火。祝愿前程似锦、前途无量、飞黄腾达。

  再给你提供一则关于荷花的资料,想想杨万里是否还会说些别的。

  荷花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猜想三:尽管我们将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谊要像这莲叶一样碧绿深厚。

  尽管我们将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谊要像这映日荷花一样更加深厚。

  希望你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3.同学们说得真好!可是这些话杨万里说出口了吗?

  总结: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言在此而意在彼。西湖的这片美景映在了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诗人把它悄悄地藏在了心里。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情。(板书:一份感情)

  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诗的题目和诗的内容看起来似乎不一致呢?挽留也罢,祝福也罢,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题目看上去是一首送别诗,而诗的具体内容却只字未提别离,而是描写了满湖的荷叶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 篇11

  古诗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 1、听朗诵,想象作画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 2、说话训练,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 3、自由畅说:吟诗、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 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 4、即兴联句。写在白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

  绿衣一片云中来

  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

  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范读。 1、听范读。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 2、练读—指名读—齐习,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 料和工具书,自学古

  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 诗。(质疑、欣赏)

  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

  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

  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 4、交流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 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 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 5、练读-个读-齐读

  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

  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 1、欣赏图画,在前面联

  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 诗句可以选用。 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

  1、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 作诗。

  2、交流创作

  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2、实物投示学生诗作,

  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 小作者朗读简介。

  3、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 3、比较感悟(可小组讨

  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 论,从对仗、压韵、用

  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 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

  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

  激励学生,回归诗作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

  4、起立,背诵《晓》诗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