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秦兵马俑》教学案例第二课时

时间:2021-03-31 10:03:02 五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秦兵马俑》教学案例(第二课时)

  一、教材及重点、难点分析

《秦兵马俑》教学案例(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出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第三部分(第三至第十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四部分(第十一自然段),写出了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写法上,文章不仅采用了数据、比较、举例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因此,作者是如何写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怎样表现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便是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当然写兵马俑的类型和个性的内容则是重中之重。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质疑释疑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也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电脑、网络已不再陌生,反而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传统的教学模式压抑着他们个性的张扬、控制着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期待的是开放性的课堂,充分发挥自我、大胆猜想、富于挑战的课堂。

  三、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理解“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感受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的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秦兵马俑》。

  提到秦俑,就让我想起法国总理希拉克说的一句话:“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

  2、书上有一句话概括了兵马俑的特点,你记得吗?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板书: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过渡:它到底有哪些类型,怎样的个性鲜明呢?相信你学完这部分内容后,你对希拉克的这句话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了。

  请同学们拿起鼠标,点击“电子课本”部分,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第三至第十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三至第十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四至第九自然段

  1、(学生点击“电子课本”)

  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2、通过刚才读书,你都认识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呢?

  (学生边说边展示此种俑的图片)

  3、的确是类型众多。你看,这将军俑有将军俑的风度,武士俑有武士俑的风采,连马俑也有它的迷人之处,各具特色。那么哪个俑的个性最鲜明?鲜明在哪儿呢?拿起你的鼠标,点击你最感兴趣的俑,图文对照,细细得品读。

  4、学生自由点击图,读文字。

  5、学生交流:

  (学生说到什么俑,就点击出现图配文字的画面。)

  你觉得哪个俑个性最鲜明呢?让你一看就知道它是什么俑。

  A、将军俑

  十分威武

  师:你从哪里看出的?

  小结:抓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来揣摩、体会。说明你们已经掌握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了。秦朝有了这样的将军,怎能不强大呢?如果驰骋在疆场,一定是英姿飒爽,气宇轩昂。

  感情朗读

  B、武士俑

  师小结:武士俑做得惟妙惟肖,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到武器装备都符合了武士的身份。听同学们这样一讲,我也觉得它们个性特别鲜明。

  齐读。

  C、其他俑 (略讲部分)

  骑兵俑——桌装干练,随时准备远征。一看就是骑马打仗战士的形象。

  车马俑——分工明确,相互合作。这就是驾着马车的士兵的形象,制作得真精细啊。

  弓弩俑——两眼紧盯着前方,随时准备将利箭射出去。

  D、马俑——和真马一样,体态健美,跃跃欲试。

  大家都关注了兵俑,兵马俑,我们去看看马俑是怎样的呢?

  6、师过渡:几千个兵马俑啊,每一件都能做得如此形态逼真个性鲜明,了不起!让我们走近些,再走近些,仔细观察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脸部表情、神态还各不相同呢。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1、出示文字:

  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2、指名读

  3、(看图)看,有的颔首低垂……有的……有的……,这里面有将军,有武士,也有弓弩手等等。细细地端详,仔细倾听,你能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吗?

  4、学生交流: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有真正的艺术珍品才会让我们浮想联翩。

  5、齐读

  6、每一件兵马俑都是艺术珍品。他们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四)学后质疑,网络释疑

  1、课文学到这儿你知道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艺术珍品),对兵马俑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2、学生质疑

  3、网络浏览

  4、同学们你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呢?就请你在留言板上写下来。

  (五)结束课程

  齐读“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有效整合

  ——有感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已经全方位地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的`方法的互相交叉中、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秦兵马俑》一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设计的。

  借助于网络优势,创设情境,是课文变得好看、直观、生动,使学生享受文、图、声、像多种光景的赏读意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由于地域的局限,我们这里的学生对远在西安的秦兵马俑并无多少了解。教材上的只有静止的文字,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刺激,图文、声音对文字作了很好的补充,让学生的认识更加的直观、生动。

  2、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阅读难点

  《秦兵马俑》一课的阅读重点是“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学生没有参观过兵马俑,当然也就无法体验这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利用网络技术,学生们不仅直观地看到这些佣的形象,还能够知道更多的相关资料,对于解决阅读的重点提供了很好的认识保证。

  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范围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线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能及时地查找资料、研读文献。通过论坛交流心得。《秦兵马俑》一课就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二、着力体现学科特色

  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应该着力体现的是在信息技术优势的下学科的特点。《秦兵马俑》一课是“语文课”,不是为了网络而网络,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

  1、 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在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中比较明显。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重视朗读的训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高。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在他的好课观中提到,语文课要书声朗朗。整堂课中,我十分重视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一读感受,二读品味,三读感悟,四读提高。

  3、 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秦兵马俑》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历史画卷,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我国有这样的艺术珍品,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和民族的自豪感。教学过程中,通过“网上留言”让学生自由地发表学习的感受,“了不起”“我真想去看看”“民族魂”等这样的真实的感受比比皆是。

  经历过才知道,经历过才感动,经历过才懂得——为学生上的课才是最好的课!

【《秦兵马俑》教学案例第二课时】相关文章: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案例04-07

《小鹰学飞》教学案例(第二课时)06-21

《石头书》教学案例「第二课时」04-08

《广玉兰》教学案例(第二课时)03-06

《石头书》教学案例(第二课时)03-06

《秦兵马俑》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4-06

《g k h》教学案例(第二课时)04-07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案例(第二课时)04-06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案例评析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