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后反思

时间:2021-08-11 20:13:37 五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后反思三篇

  《寻隐者不遇》教后反思一

  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我在布置学生熟读整首诗疏通字词后,引导学生所这首诗改编独幕剧。时间、地点、人物、对话、场景、好解决的是时间、地点、人物,关键是对话与场景。我引导学生自读诗,与同桌商量对话内容,集体交流:你师父去哪儿了?采药了。他在哪里采药?山里。具体在山的什么地方?山太大了,我也不知道。然后逐步加上人物还可能说什么?在对话时的表情和动作,心情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亲切随和、轻松、自然,诗人心里满怀希望——失望——一丝希望——彻底失望——释怀的心情及童子的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对答如流.www.520xy8.com在场景描写时,让学生结合插图,体会青松郁郁,白云悠悠的山中优美景色。学生很感兴趣,我也体会到了教学的轻松与成功。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后反思三篇

  《寻隐者不遇》教后反思二

  总觉得这首古诗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讲,太简单没什么好教的。细细研读文本,才发现一首诗可以教的内容很多,于是就整整花了一课时教《寻隐者不遇》,感觉意犹未尽。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布置预习作业:查阅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上一检测,学生十分准确地说出了“言”、“云深”、“不知处”等词的意思,每句诗的意思也说得很清楚。

  在此基础上,我重点引领学生深入学习:1.课前诵读贾岛的《题诗后》,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以及“苦吟诗人”,理解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课上,让学生讲讲诗中的故事,逐步完善故事内容,从而明确“一问一答,藏问于答”的独特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主要写谁?通过比较“诗人、童子、隐者”,学生明确了歌咏的对象是隐者。原来书写的对象竟然隐藏在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之中,体现出构思的精妙。

  3.进一步思考:隐者有什么特点?从字里行间推敲推敲。学生抓住“云深不知处”概括出“学问高深”、“神秘莫测”……”等特点。接着从“隐者”入手,联系学生熟悉的“诸葛亮”“姜子牙”等人物,了解隐者的性格特征。在古诗里,诗人也通过一个字赞誉了隐者的高贵品格,是哪一个字呢?(松)贾岛在诗中用“松”描写了隐者居住的环境,隐藏着对隐者高洁品格的赞美。4.从课题入手,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寻隐者”?从而领悟诗人对隐者的崇敬、仰慕之情。“寻隐者不遇”有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对隐者的赞誉,通过“不遇”之行,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更深了。

  当然从叙事诗的'角度来讲,也给了学生许多的启示:短短二十字,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有人物对话,环境描写,心理变化……

  教一首诗真不简单那!

  《寻隐者不遇》教后反思三

  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此诗描述了寻访者拜访隐者不遇,却与童子互问答。全诗仅四句,20个字,笔墨虽不多,但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一、平淡中出新奇。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三次转折,让寻访者的心情一波三折,先是满怀希望,后是失望,又有了一丝希望,最后彻底失望。

  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字表达完美,这不难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二、朴实中显壮美。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

  三、交流中生亮点。

  学习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这位隐者是谁?是神仙吗?针对这一疑难,同学的回答各式各样:诗人、僧人、道士、采药人、医生……同学们各抒己见,有说:从“采药” 一词可猜想隐者是懂医术的人,他采了药为人治病,是一位救人的良医。有说:“云深不知处”说明隐者的采药是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他不辞辛劳、不怕艰险,隐居在深山,采药行医,是个大好人。有说:“松下问童子”的“松”也有意思,是不是也象征隐士的品格像松树一样坚强,精神像松树一样长青。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的老人。……正是有了学生的交流,课堂才会生成亮点,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学习完《寻隐者不遇》一诗后,个人觉得在课堂学习中,我们组织他们去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集体力量再强大,学生仍旧会遇到懵懂不开的困难。这时的老师不能见死不救,一味强调让他们自己再想想,应该组织他们整理思维,引导他们的思维走向正确,适当地及时参与,或提醒,或总结,整合学生混杂的语言、思路,做一位及时的引导者,积极的参与者。 当然,也只有深思熟虑后,方可见真知。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古诗寻隐者不遇04-01

寻隐者不遇的古诗08-04

寻隐者不遇古诗04-01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范文04-26

寻隐者不遇古诗详解03-31

改写古诗寻隐者不遇03-31

寻隐者不遇古诗注释04-01

寻隐者不遇古诗的节奏04-01

古诗寻隐者不遇朗诵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