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生古诗《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

时间:2021-08-07 12:17:51 五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小学生古诗《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

  【背景】

小学生古诗《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描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阅读教学不可避免的要理解文中的词句蕴含的感情,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因教师的教师的繁琐分析而使学生陷于被动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的能力降低,个性化阅读更是无从谈起。

  【案例】

  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我采用以诗导入的方法,使学生在诗意中享受语文,然后回忆“文包诗”的前例,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进入课文学习,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完成了初读,便开始理解感悟课文,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好。老师出示了文中主插图。

  师:请看这幅图,美吗?

  生:真美!

  师: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生1:垂柳!

  生2:桃花!

  生3:黄鹤楼!

  生4:长江!

  这个学生回答后学生中有阵小小的动荡,很显然有人不同意。老师并不急于下判断,而是进行了追问。

  师:长江看得见吗?

  生4:看不见!

  师:那你为什么这样说?

  生4:因为我认为图中空白处是雾气,而雾气中就应该是长江。

  该学生真是具有一双慧眼,真正读懂了这一幅画,因为他融入了课文,并真正的透过自己的已有知识以及细致观察来参与学习。老师此时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来领略这一组词语的美,并读出它们的美来。

  师:很好。这优美的春景正是因了它们而更加美好,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它们。读词!

  生: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师:美吗?

  生:美!

  师:读出美来!

  生再读

  然后教师基本上采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俯临长江飞檐凌空”。只是在学习“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让学生有透过图来理解。最后,在画面的映衬下,教者让学生尝试连贯起来说说这幅画面,学生说得很好,声情并茂。教者由此引入诗歌,情境中的朗读也很好。

  【分析与反思】

  这节课,教师特别重视对词句的感悟。这一片段中,老师预设的目标应该是朗读感悟送别时江边的美景,可并不急于直奔主题,而是先以词串形式展现暮春江畔、黄鹤楼、江面这三幅画面,让学生带着欣赏享受的心态去读、去想象,进而情不自禁的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达成预设目标。这样的'环节设计不仅使课堂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也带给学生审美的教育,使学生阅读主体地位充分显现。

  首先,教师特别珍视学生自身对文本的体验。学生的每一次阅读,教师总是给予引导性评价,如“很美,再美点,谁来?”美感的产生因人而异,教者没有给学生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让学生尽情抒发胸中的想法。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正是有了教者这种宽容的引导,学生才能一步步深入的挖掘出语言文字的美更使美丽的语言文字化身为美丽的画面。

  其次,教师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其实,《黄鹤楼送别》文中主插图应是一幅写意山水画,一切只是寥寥数笔。以“繁花似锦”来说,图中仅有一簇桃花。试想,如果老师要用物来启发学生,互联网中有多少美丽的花朵?只是那样一来,“繁花似锦”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是那幅照片,就仿佛某影星演过西施,在观众的心中西施就是她一样。具体化的东西往往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于是,那样的“繁花似锦”在有的人心中可能就不会美丽。可教者给的恰是意向性的东西,所以学生有无限遐想的空间,朗读的个性和韵味也就有了依托。

  最后,要说的是学生的独特体验要珍视,绝不是说对学生的阅读行为不予干预。教师适时的点拨、补充、纠正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使学生的阅读感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向着目标顺利迈进。像现在的一些阅读课堂,教师不敢说话,似乎一说就是不尊重学生,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生的知识积累、人生阅历还很单薄,又是难免产生一些狭隘的想法,站在高出的我们就要适时地拉一把扶一把,那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这样才能使他们在热爱语文的同时珍爱生活。挖掘学生心中的美感,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学生读出美来,让他们知道:

  暮春三月、烟雾弥漫、繁花似锦是美的

  杨柳依依、沙鸥点点、白帆片片是美的

  友人远去、天涯尽头、形单影只同样是思念的美丽

【小学生古诗《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古诗《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05-10

古诗《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精选05-29

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案例及反思01-16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02-23

古诗《黄鹤楼送别》评课稿汇编06-13

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01-31

黄鹤楼送别教学心得01-15

送别古诗08-08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