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上册《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10 12:00:18 四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1】

  课文本身就是一种现成的资源,我们在引导孩子们理解它的同时,也不忘“借”一下它的某些部位,使得教学过程更流畅,效果更理想。《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讲述的是青年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教学中,我是这样“借”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首先,借关键词揣摩朗读

  抓住了关键词,就找到了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所以,我也找关键词。比如,第二小节中有几个词语很关键,如“很不礼貌、冲着”,孩子们明白这是讲了外国学生很不客气,嫉妒心很强,语气很直白很冲,所以在朗读的时候知道了要重读,以表明外国学生的蛮横态度。再如第五小节的“每逢节假日、常常、一整天”等词,都是表现徐悲鸿潜心临摹的,孩子们明白了它们的意思和重要性,在朗读的时候也能注意重点突出一下,以体现其认真和刻苦。特别是最后一节“鞠了一躬、承认、有眼不识泰山”,孩子们也通过理解,也能抓住这些字重读。关键词语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条至情朗读的大路。

  其次,借例段仿写过渡句

  课文的倒数第二小节是以“功夫不负有心人”为过渡的段落,所以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晰地了解过渡段落的写法,我们先从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意思着手,先了解“功夫”的字面意思是时间,从文中理解是指徐悲鸿勤学苦练,付出了许多艰辛。“有心人”,学生们都知道是指徐悲鸿。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我们又回顾课文,提出问题:为什么要下功夫?花了什么功夫?结果哪里体现了“不负”?之所以这样提问,目的是引领学生懂得“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写在中间的意义,这句起着过渡的作用,所以前后都要连贯起来。有了这样的引导,再让学生进行仿写,就不是那么难的事情了。我们先进行了练说,有的学生告诉我,他原来的字写得不好,后来经过反复练字,终于把字写好了。我告诉她,如果写一段话的话,如果把勤学苦练的过程写详细,那么就更能体现“功夫不负有心人“了。课后,我给孩子布置了仿写作业,鼓励不同的思维角度,效果还可以。

  遗憾: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不能给孩子详细介绍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如果能利用一段时间给学生说一说中国遭受外国歧视的原因,看一看当时的现实照片,我想学生的感慨会更深,对课文的把握会更到位。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2】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很快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徐悲鸿是谁?”、“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学的是哪种画?”、“徐悲鸿在哪里学的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我把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选三个重要的写到黑板上,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很好地激励学生自己主动去探求知识。

  当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时,我紧紧抓住徐悲鸿的一句话“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展开教学。事实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学很快得出,那就是徐悲鸿刻苦努力学画的过程,就是“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以及“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一步步、一层层地学习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感动于徐悲鸿的刻苦努力,与自己现在很富裕的生活相比他们更感动于徐悲鸿清苦的生活,感动于徐悲鸿不屈的意志……在不断的学习体会中,学生的感受越深,参与的激情越高,读起课文来也就越投入。在这样一篇文章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美,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质,我似乎感觉到:孩子们也在暗暗地下决心要向徐悲鸿学习,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做一个出色的人。

  可见,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要很好地把握学生的自学环节,这样将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3】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大家都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很快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徐悲鸿是谁?”、“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学的是哪种画?”、“徐悲鸿在哪里学的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我把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选三个重要的写到黑板上,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很好地激励学生自己主动去探求知识。

  当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时,我紧紧抓住徐悲鸿的一句话“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展开教学。事实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学很快得出,那就是徐悲鸿刻苦努力学画的过程,就是“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以及“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一步步、一层层地学习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感动于徐悲鸿的刻苦努力,与自己现在很富裕的生活相比他们更感动于徐悲鸿清苦的生活,感动于徐悲鸿不屈的意志……在不断的学习体会中,学生的感受越深,参与的激情越高,读起课文来也就越投入。在这样一篇文章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美,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质,我似乎感觉到:学生也在暗暗地下决心要向徐悲鸿学习,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做一个出色的人。

【四年级上册《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教学反思范文04-26

《徐悲鸿励志学画》语文教学反思01-18

《徐悲鸿励志学画》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11-25

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实录06-12

小学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课后反思03-30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1-30

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10-27

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08-12

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