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评课稿

时间:2021-08-10 19:32:29 三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评课稿

  《石头书》评课稿之一

  《石头书》这篇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毛老师采取以问设疑、以疑激趣的方法,鼓励学生释疑、质疑,深入探究,从“石头可以成为书吗?”的提问开始,到石头书里是否真的“有字”、“有画”、“有知识”、“有财富”的'深入探讨,课文中所有的知识要点和难点几乎都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解决的。这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质疑、探究能力很有好处。这堂课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得较好,不仅突出了重点,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最后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国家地理网和中国化石网两个网址。笔者认为,这不是形式,而是一种刻意的引导和追求。

  许凤英:在这堂课中,毛老师做到了“三个开放”,即“向教科书外的文本资源、网络资源开放:向丰富的生活资源开放;向语文资源的拥有者开放。”“依托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这是毛老师为这堂课确定的一个教学重点。应该说毛老师出色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堂充分体现语文课改精神、具有研讨价值的好课。

  《石头书》评课稿之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2学段(3、4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的要求。教师不仅重视朗读指导,而且十分注重词义的辨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例如,引导学生辨别“雨痕”和“波痕”的细微差异,仔细体会“刨根问底”一词特殊的深刻含义,等。在本校上课时还曾引导学生专门对课文中“印”、“痕”、“迹”三字的形和义作了辨析,充分体现了她对语言教学要求之精细。毛老师没有仅仅把课上成一堂科学课,而是抓住文章线索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在感悟文章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到科学知识,同时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索,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毛老师紧扣课题,用“为什么说石头是本书”引入课文,领导学生主动探索,自读1-9节,理清两方面,不仅形状像书,而且上面有字有画,字是雨痕、波痕和矿物。对于这些学生不常见的东西,毛老师用课件找了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两块的处理方式也不同,对于石头上的画,毛老师让学生读读找找,看图再读课文,并设计填空练习总结,用课件演示地壳运动变化,也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科学知识。在这基础上毛老师并没有对文本一读而过,而是继续挖掘文本,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长的词语。“很久很久以前”“很多很多年”并指导朗读,这也体现了语文性。

【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评课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石头书》课件03-22

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教学反思05-31

三年级上册《蒲公英》评课稿06-07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1课《掌声》评课稿06-09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后反思06-29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评课稿06-07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金子》评课稿06-12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说课稿05-16

苏教版三上第17课《石头书》教学实录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