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为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6 13:37:00 七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为学》教学反思汇编2017

  《为学》教学反思1

  《为学》这篇课文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读书而写的。本文选自他的《白鹤堂集》,文章更侧重于讲述做学问中遇到困难,该怎样做的道理。内容丰富有趣,语言独具特色。

《为学》教学反思汇编2017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主要教给学生以下两点:

  1、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品、悟,因此让学生带着感情读课文、理解课文。最终做到给文章以生命。让学生品味课文,学习其各种写作方法、表达过方式的运用;让学生感悟道理,并能更好的把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2、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达到文言积累。无论是重点字的理解,文章的译文,还是课文背诵,都是一个积累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重点词语的解读这个环节,采用学生讨论法,讨论后提出依然不懂的词语,教师解答后进行归纳。再归纳的过程中,我只注重了实词意思的总结,而忽略了课文中虚词的归纳和总结。而且并没有逐字逐句的去解释重点词语。帮学生抓牢基础。在课文翻译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由于文章中讲述了“蜀鄙二僧,欲之南海,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小故事,大部分同学们都会对这个小故事印象深刻,因此,以这个小故事为切入点来分析文章,分析后得出道理“事在人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很快的就将道理渗透给学生,而并没有运用大量的时间来品读课文,让学生品味对而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应该让学生在我环环相扣的问题的索引下,慢慢的解读课文。

  对文本的研究和解读,依然不够深刻;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翻译要作为重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文本的解读,最大限度的减小自己的疏忽和漏洞。

  《为学》教学反思2

  《为学》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文章,如果生硬的从议论文的讲述切入,学生的接受一定是被动而无效的。那么就要找出学生的兴趣点,文章中的一个事例的引用正好可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于是我采取“中间开花”式,从故事入手,抓住文章中的多处对比,然后在故事的把握上,落实重点字、词,句、段。尤其抓住“子何恃而往”的两句不同的朗读语气,体会人物的情感。以及“富者有惭色”中“惭”的含义及原因,进而抓住文章中人物对比的核心——“立志而为”、“立志不为”。在“为与不为”上,最后体会“为之,难者亦易;不为,易者亦难”。

  在教学的设计上,也许是契合了预初年级学生的接受心理,但是从文言文的本质出发,课堂的落实上还是有欠缺。文言文字词的掌握要扎实而有效,在课堂上就该充分利用起来。在读的环节,散读、分角色朗读、师生齐读,多种读的方式,但是忽略了在读的基础上背诵的指导。在整个目标的设计上,不够具体明确,使得目标的'落实上显得大了。

  文言文和现代文相比较,就是文体和语言形式的不同,它们不是对立的。用现代文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使得教法和学法也灵活起来,把“读写译背”按照现代文的学习方式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当然每个环节的设计上要想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并要把握学情。

  文言文的学习不能花哨,也不能固守传统教学,在新的形式下,也许文言文的教学该走一条扎实而有效的路。

  《为学》教学反思3

  《为学》这篇课文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读书而写的。本文选自他的《白鹤堂集》。这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篇文言文。

  课文中让大家最熟悉的还是“蜀僧”的那一个段落,因为过去老教材是把它单拿出来作为一课书。而今天的这篇课文好像是出现在高中课文中。不管是老教材还是原文,都是在侧重于讲述做学问中遇到困难,该怎样做的道理。内容丰富有趣,语言独具特色。

  “蜀僧”作为一课书在过去曾用三课时来完成,为今天的这篇《为学》是原蜀僧的四倍,如果还像原来一样逐字逐句的讲解,那得需要几可是呢?所以,把这课书的重点放在了朗读上。教学重点一就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1、3自然段。其二才是理解词句,定下的第二个教学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和课文说明的道理。其中理解词句的意思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所以在全书三课时的教学中始终贯穿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或是训练。

【《为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为学》教学设计04-04

为学教学设计04-13

学弈教学反思11-05

语文《学与问》教学反思02-01

《学弈》的教学反思范文04-28

《学弈》教学反思范文04-29

《学动物跑》教学反思03-24

《学棋》的语文教学反思01-19

学棋课文教学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