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虞世南《蝉》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2-11-15 14:27:54 七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虞世南《蝉》阅读练习及答案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世南《蝉》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虞世南《蝉》阅读练习及答案

  原文:

  蝉(虞世南 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练习及答案: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形状、习性、声音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虞世南《蝉》原文及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虞世南《蝉》原文及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 “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次句写蝉声“流响”,从声音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3.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4.“居高”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一是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5.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6.这首诗实际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7.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8.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达感情含蓄,寓意深刻,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虞世南由隋入唐后,受到唐太宗的知遇之恩而作。诗人的一生极为坎坷,先是在南朝陈任职,后隋灭陈,与其兄虞世基一同到了长安,“大业初,累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虞世南被挟持至聊城,“又陷于窦建德,伪授黄门侍郎。”“太宗灭建德,引为秦府参军。”此后他一直辅佐唐太宗,逐渐位高爵显,死后“敕图其形于凌烟阁。”可见诗人一生始终坚持正道而行,在纷纭乱世谨身守持,终于得逢明主,成就美名。此诗即是诗人勤于自勉的写照。

  后世影响

  这首咏物诗广为流传,是唐诗中最早具有雏形的五言绝句,也是唐人咏蝉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此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为后世人称道。

  作者简介

  虞世南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永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虞世南《蝉》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唐诗赏析:虞世南《蝉》03-31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答案)03-30

虞世南《蝉》课堂教学实录03-31

虞世南蝉文言文翻译03-31

《瘸蝉》阅读练习题04-23

《台阶》阅读练习及答案04-02

《口技》阅读练习及答案08-08

《孔乙己》阅读练习及答案09-05

《刻舟求剑》阅读练习与答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