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下《凡尔赛宫》教学实录

时间:2021-03-30 08:05:20 七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八下《凡尔赛宫》教学实录

  (课前播放美国著名歌星席琳·狄温演唱的歌曲《法国之恋》)

苏教版八下《凡尔赛宫》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首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相信自己,相信别人,是成功的关键。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学生都摇头)告诉你们,这是徐志丹的名言。知道徐志丹是谁吗?(学生还是摇头,老师面带微笑):就是我。

  生:(笑)

  师:刚才和大家开个玩笑,我不是名人,当然我说的话也不是名言,那么同学们对于我为大家上好这堂课有没有信心?

  生:(大声)有。

  师:你们对于你们配合我上好这节课有没有信心?

  生:(响亮)有。

  师:好,请给你们和我一次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鼓掌)

  借班上课,而且是借班参赛,消除学生的陌生感、紧张感,赢得学生的信赖,是首要环节。精于此道的前辈钱梦龙老师常用猜谜语(谜面:有个人发了财还想做官,谜底:钱梦龙)的方法,徐老师则选用猜“名”人“名”言的方法,异曲同工又自出心裁。不惟如此,徐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信心(自信和他信),给自己鼓掌。此两招,可谓“凤头”。

  师:说到法国,那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国度,法国的建筑尤其出名。能说出法国出名建筑的请举手。

  生:(举手发言)凯旋门。

  师:不错,还有没有?

  生:罗浮宫。

  师:很好,还有?

  生:巴黎铁塔。

  师:大家说对不对?

  生:艾菲尔铁塔。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建筑。(屏幕投影出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

  生(齐答):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

  师:正好,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一课《凡尔赛宫》。大家先听老师把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读一下。(师读一段)

  师:大家再读一遍。(生读)

  师:这一段文字交代了凡尔赛宫所处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它点明了凡尔赛宫在人类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的地位,你从哪点能看出来凡尔赛宫的重要地位。

  生(齐答):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师:还有一个词。

  生:驰名世界。

  师:好,“驰名世界”的和“一颗灿烂的明珠”;这颗灿烂的明珠之所以灿烂是因为什么呢?请大家速读文章的二、三、四、六、七自然段,然后根据屏幕提示填空。给你的时间最多只有三分钟,可以开始,请在课本上做标记。

  此为学生第一处自读。

  一堂课,是老师主讲,还是学生自读?似是不争之论。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恰恰不乏教师以自己的“讲”代学生的“读”,本应学生自己感触课文、感悟内容的事,教师往往乐意于越俎代庖。

  以讲代读,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首先是教学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问题。有的教师可能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缺乏认识,有的教师则可能是习惯使然,明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一旦开讲就全然忘却学生的存在。当然,教师一路开讲,比起组织学生阅读、感悟要轻便得多。

  学生如何读?这是方法问题。徐老师要求是:明确目标、限时速读、动笔标记。

  师:标记好的同学请举手。好,还没有完全标记好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找到答案。(同学们开始讨论)

  师:好了,请同学回答。

  生1: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生2: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生3: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师:下面请大家一起回答。

  生:历史上曾是法国政治、文化中心,如今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师:好了,这堂课我们上完了,主题也清楚了,内容也完了。咱们就上这十分钟,大家觉得行不行?

  这是一个技巧,用于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气氛,还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

  可以一用,且有用。

  生:不行。

  师:对,这么漂亮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咱们今天就抓住文章的第二、三、四段作更详尽的了解。

  第一大组,你们仔细读第二段,看看凡尔赛宫的整体布局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说的。呆会儿,我会问你们一些问题。

  第二大组,你们仔细研读说明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富有艺术魅力的一段,看看文章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这一点。

  第三大组,你们看看那座法兰西式大花园里又有什么特点呢?

  希望你们通过自己的研读、讨论,做到胸有成竹。好,开始大声的自由朗读。同学们先自由读,然后邻桌的4个或6个同学自由讨论。

  此为学生第二处自读。

  学生如何读?徐老师要求是:分组完成、自由阅读、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认为先检查哪一段好呢?

  生:(很自信地)4段,2段,3段。

  师:哪一组?

  生:(纷纷自荐)

  师:好,我们就先检查第4段,第四组的同学声音最大。看来,你们讨论的最好。第四段是写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它有几个词表明作者的感受。

  生:(纷纷举手,其中一位)风格特独。

  师:风格特独。(学生齐纠正:风格独特)

  师:除了“风格独特”外还有吗?

  生:(齐答)令人心旷神怡。

  师:还有——

  生:(齐答)美不胜收。

  师:为什么到了法兰西式大花园就“心旷神怡”了呢?就“美不胜收”了呢?如果我说现在在我们教室里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准不准确?

  生:不准确。

  师:如果今天大家配合得好,我讲的特别出色,说我心旷神怡,可能还讲得过去,那美不胜收行不行呢?

  生:不行。

  宕开一笔,由讨论课文到模拟情景,让学生体会语境的差异和语言的运用,轻松而不着痕迹地培养了语感。

  师:为什么作者在法兰西式大花园里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呢?谁来说?

  生: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

  师:有树木花草,有大自然的清新,并且是别具匠心栽培的。好,非常好,请坐,还有没有?(又请了一位同学)

  生:近处有两池碧波,沿池的铜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师:对,还有什么?

  生:(齐答)玉带似的人工河。

  师:玉带似的人工河?我们能不能说黄河是玉带似的?

  生:(齐答):不能。

  师:为什么?

  生:颜色不对。

  师:对呀,那是黄河呀,从画面上可以看到玉带似的水应该是怎样的?

  生:绿的、清的。

  师:对,你们看,有别具匠心的花草树木,有两池碧绿的池水,有丰姿多态的雕塑,有清澈的人工河,你们说,到了这样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就会感觉到……

  生:(齐答):心旷神怡,陶醉,美不胜收。

  师:非常自信,第3段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你们的声音响亮。好,(请一位女同学到讲台上)你的声音最大,请你来讲一讲。

  (一位女生走上讲台)

  师:内部陈设和装潢是凡尔赛宫最具特色的,如果说凡尔赛宫是明珠,那么内部陈设和装潢是明珠中的明珠,散发着最耀眼的光芒,我就不提问了,你自己说。不看书行不行?

  生:(放下书)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雄伟壮观,富有艺术魅力。(说不出来……)

  师:你们这组的其他的同学可以自动上来帮她。

  生:(刚才那女生又加一句)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

  师:你说的非常好,你可以推荐你们组的其他同学吗?

  生:(被推荐的女生走上讲台)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的一大名胜。

  师:她刚才提到镜廊,事实上镜廊也是凡尔赛宫内部陈设中最出名的地方。(指屏幕)这就是世界各地游客在镜廊游玩的图片。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不想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表达,而是我们放手了,却尴尬地发现学生不让我们顺手:要么疙疙瘩瘩,结结巴巴;要么东拉西扯,词不达意;……于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紧扣考试内容,不得不赶紧收手——让学生“坐下!”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学生阅读、思考、表达不如人意,这是一种常态。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教诲。学生被喝令“坐下”,固有的一点自信也被喝没了,自然就失去热爱语文的情感;学生被喝令“坐下”,失去练习的机会,既不能养成好的习惯,也不能养成好的态度。

  如何处理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关系呢?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教完教材,不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学生的发展和完善。课程发展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目标既有国本的、校本的,也有师本的、生本的。就师本课程而言,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教师是可以选择和调整的;就生本课程而言,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当然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动态的、变化的课堂,自然不能囿于课前教师预设的目标和内容。

  那么,在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不能顺利进行时,徐老师是怎样处理的呢?

  对于第一位敢于走上讲台的学生,徐老师首先夸她“声音最大”;提出“不看书回答问题”的要求(实际就是复述)时,徐老师是轻声的征询“行不行”;当她遇到困难时,徐老师是耐心等待(等待也是鼓励):实在有困难时,徐老师让她自己推荐一位同学继续回答问题。由此可以看到教师的“德”:与生为善,善待学生。这样做,无疑有利与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意志、习惯的养成。善莫大焉!

  师:(指镜廊的一面)注意镜廊的两面,这面是镜子,另一面是什么?

  生:镜子。

  师:噢,你们是说镜子对着镜子。仔细看看书。

  生:油画。

  师:我问镜子的对面是什么?
 

  生:拱形的花门。.

  师:对,拱形的镜子对着拱形的窗子,都是多少扇?

  生:17扇。

  师:拱形?请你用手指做个拱形。(请个女生上台做个动作)

  师:17扇拱形的窗子对面是17扇拱形的。

  似无疑处引疑,于细微处辩明。

  生:(齐答)镜子。

  师:顶上也是……

  生:(齐答)拱形。

  师:另外,这个拱形的上面还有什么?

  生:油画。

  师:谁的油画?

  生:勒勃兰的。

  师:勒勃兰当时是法国首屈一指的油画大师。如果挂的是你的油画或挂着我的油画,你以为镜廊的价值会提升还是下降?

  生:下降。

  师:请问3组同学还有话说吗?如果没有,我有问题要提问。(有个女生举手)请说——

  生:镜廊一是出自名家之手;二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之一。

  师:刚才两组的同学非常踊跃,看你们的了。我想来问(请了一位举手女生)第二自然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整体来介绍凡尔赛宫?

  生:主要从凡尔赛宫的建筑条件、历史、占地面积、整个总面积。

  师:她已经说了八成,还剩两成,哪位同学补充?

  师:好,我们一起来。凡尔赛宫距今多少年?

  生:290年。

  师:也就是说凡尔赛宫的历史很久,有没有更好的词?

  生:悠久。

  师:好。

  师:占地面积111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占地面积非常——

  生:大。

  师:第三方面,他提到建筑面积占了多少?

  生:11万平方米

  师:那园林面积呢?

  生:100万平方米。

  师:建筑面积和园林面积的比例是一个很谐调,很具有美感的比例。还有?

  生1:正宫东西走向。

  生2:南宫、北宫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师:宫顶采用了——

  生3:平顶形式。

  师:那个时候,欧洲建筑宫顶一般采用圆顶或尖顶。凡尔赛宫采用平顶,显得……

  生:雄浑。

  师:除此之外,宫殿外壁上端还有……

  生:大理石人物雕像。

  师:非常不错,问题提完了,哪个组表现最好呢,给我最大的声音——

  生:“一组”、“二组”、“三组”。

  师:比我的学生都好多了,我认为呢,3组非常出色,2组首屈一指,1组与他们秋色平分。接下来,在我的提示下完成问题。文章在介绍凡尔赛宫时先是从整体上介绍,接下来第3、4段是从——

  生:部分。

  师:很好,也可以说从……

  生:从整体到局部。

  师:在介绍凡尔赛宫的宫殿时,他先介绍凡尔赛宫的——

  生:外面。

  师:然后又走到——

  生:内里。

  师:另外,他是先介绍宫殿再介绍园林。为什么先介绍宫殿再介绍园林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宫殿是——

  生:主要的。

  师:园林是——

  生:次要的。

  师:所以在2、3、4段介绍凡尔赛宫的时候……

  师生:(齐答)是按照从总体到局部,从外到内,由主到次的顺序来介绍的。

  ( 屏幕上出现这句话)

  师:(微笑)噢,我也累了,大家也累了,请同学们伏在课桌上休息一分钟好吗?在休息的过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凡尔赛宫放射出来的.缕缕光芒。(一分钟后)好,坐直了,其实老师呀都是老谋深算,更好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工作,课内的课外的都行,你觉得用什么词最好?

  生:气势磅礴。

  师:不错,还有没有?

  生:金碧辉煌。

  师:金碧辉煌,很好,还有没有?

  生:举世无双。

  师:谁能和我比—举世无双。好,还有吗?

  师:我去过杭州,看到西湖那清清碧水,柔柔柳条,淡淡远山,我就觉得西湖是一位天生丽质的南国少女;我到过长城,登上长城之巅,看到长城雄踞于崇山峻岭之上,我觉得长城是一个刚毅朴实的北方汉子。现在,凡尔赛宫,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凡尔赛宫是一个有王者风范的皇帝。

  生:她是一位迷人的女神。

  生:他是一个方正、博学而又内涵丰富的学者。

  师:他有很多内涵,走到他那里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呀,这个最厉害,还有没有?

  师:刚才造三个比喻句的同学,请站起来自豪地复述一遍。(学生各复述一遍)

  师:这就是一首诗,《凡尔赛宫赞》,作者是初一(2)班全体同学。好,连题目作者一起背。(全班背诵这首自创诗)

  师:好,非常好,咱们上了一堂课,还写了一首诗,真厉害。

  生:(笑)

  妙手偶得,反映了徐老师敏捷的课堂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学生可贵可爱的智慧火花,化平常为神奇;反映了徐老师平实的教学姿态,仰视学生,推崇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感受自己的创造,“为自己而感动!”

  师:六、七段大家都懂了,我不讲了,刚才我们提到了说明顺序,不知道你们的老师给你们讲过说明方法没有?今天我重点给大家介绍四种说明方法,(出示介绍说明方法的投影片)大家看一看。(然后出示题目,让学生判断具体句子的说明方法)

  ……

  本课的文体属于说明文,说明方法原则上是应该讲的。但是,徐老师设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课文的内容,欣赏凡尔赛宫的艺术美,从而淡化文体知识教学,在可能的情况下,又略有涉及。这种处理应该是恰当的。

  师:练习做得很好。最热闹、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将要来临——(屏幕出示“拓展”内容:第一大组:如果你将来有机会去游览凡尔赛宫,你准备重点游览哪些地方?2、第二大组:你觉得我们中国举世闻名的建筑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第三大组:你认为哪处建筑是我们顺德的骄傲?咱们勒流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学生讨论之后,师生交流。)

  ……

  师:顺德值得骄傲的建筑是什么?

  生:顺德市政府大楼。

  师:好,金碧辉煌,在阳光下,非常漂亮。

  生:清晖园。

  师: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精致、典雅。我们勒流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生:没有。

  师:不要紧,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将来一定会为咱们勒流设计出标志性建筑的。

  师:建议双休日去大良清晖园,或者番禺的宝墨园,或者广州天河的中信大厦参观,然后抓住它们的特征写一篇文章。

  “拓展”环节,是徐老师的品牌产品。于此,徐老师的设计也特别精致。

  一方面,拓展由课内到课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内容的设计富有层次性,由远而近,由大到小,逐步引到学生的身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另一方面,拓展是语言表达的训练(既有口头的,又有书面的),表达是输出,这里的输出,是消化和吸收学习内容后的输出。

  这个环节,都很受学生欢迎,效果很好,往往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是“孔雀尾”!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智慧和合作。下课。

  以学带教,是以学生为本思想的体现。如何理解“学”?一种是学生“应该”怎样学?亦即学习的客观规律,属于教学活动的科学范畴;一种是学生“能够”怎样学?亦即学习的现实可能,属于教学活动的实践范畴。

  既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又尊重学习的客观现实(教材、学生的情感、态度、方法等),逐步引导学生接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这样就在科学的基础上,逐步臻于艺术的境界,学生也可以由自发到自由再到必然。

  无疑,这一节借班参赛的课,能够给我们一些教益和启迪。

  综观整个教学流程,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眼动、手动、口动、心动,这是难能可贵的。略有遗憾的是,与教学实际活动的简洁流畅、疏密有致相比,转书为文字的教学实录,师生对话略显频繁,往复较多;如果能够压缩一些对话,或者压缩一些复述式的对话,或者能够变通提问的方法(比如采用“曲问”的方法),使多个相关的问题集束成“问题群”,可能会更好些;至少从实录文本来看也许是这样。

  进一步设想,在“问题群”的引导下,如果学生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也能够以“答案群”答之,一组“问题群”引出数组“答案群”,学生的思维密度和质量将更高。

【八下《凡尔赛宫》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八下《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实录04-03

苏教版八下《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教学实录03-31

苏教版八下《多一些宽容》教学实录03-06

苏教版八下《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实录03-06

苏教版八下《悼念玛丽·居里》课堂实录03-31

八下《吆喝》优质教学设计05-06

日记教学实录04-12

《吆喝》教学实录05-06

《争吵》教学实录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