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安恩和奶牛》第二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时间:2021-03-30 15:27:49 七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安恩和奶牛》第二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二、自主预学

《安恩和奶牛》第二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汉字。

  七皱八zhě______ 存心找chá ______ 熙来rǎng______往

  zī zhū ______必较 piān ______然起舞 chóu chú______不决

  2.指出下列各句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1)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得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 ( )

  (2)她一只手把毛衣撂下,使劲的把鼻孔擦个不停。 ( )

  (3)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 )

  (4)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 )

  (5)“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究底的追问着,“是你自

  己的奶牛吗?” ( )

  3.熟读课文第二部分,在文中划出安恩老太太不卖奶牛的原因的语句。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学导学”部分的知识。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深入了解人物。

  1.读完小说的第一部分,你对后面发生的事有没有自己的猜想?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对于文中写的几个买牛人,安恩分别是怎样的态度?

  3.最后为什么“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可以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

  4.在安恩拒绝了众多的买主之后,终于有人对此寻根究底,不断追问。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很耐人寻味。请你揣摩一下其中的语气。

  5.对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安恩是怎样的反应,可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

  6.被质疑、责难的安恩为什么坚持不卖奶牛呢?请结合最后一小节说说安恩是个怎样的人。

  (三)总结全文。

  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文通过人物的                等描写,刻画出安恩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2.小说主题:作者通过安恩对奶牛的爱怜、理解的故事,想提醒人们

  3.设置悬念,构思精巧。

  设置悬念的作用是:

  构思的重要特证是:     之外 ,    之中。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下列横线上(只写序号)。

  (1)不久就有人来 (A.看望  B.端详  C.探望 )它,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

  (2)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 (A.迫不及待 B.理所当然 C.理直气壮)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B.在团委的精心策划下,我校元旦联欢晚会办得栩栩如生,得到同学们的赞扬。

  C.朋友无微不至的关心,使他那里面冰冻已久的心茅塞顿开,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D.我们的文学艺术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出发,大胆实践,不断推陈出新。

  (二)课内阅读(教材原文第3-19节)

  1.分析下列词语的表达作用。

  (1)“挑剔”“锱铢必较”“死乞白赖”“纠缠”:

  (2)“惶惑”“踌躇不决”:

  (3)“精明利落”“屠夫扬长”:

  (4)“说长道短”“刨根究底”:

  2.选文中多次提到:“它是不卖

  的。” “它不卖的!” “这头奶牛是不卖的。”“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目的是什么?

  3.选文最后一段中的三个“我们”指的是谁?用在文中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4.读完安恩老太太的“真情”告白后,你有何感想?请简单地谈谈自己的思考。

  五、拓展阅读

  蜜 蜂

  ①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得得”之声。因为文思正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然而“嗡嗡”, “得得”,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作声,不稍间断。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

  天籁,无须去探究了。

  ②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才举头看见这“嗡嗡”“得得”之声的来源。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

  ③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心中觉得有些抱歉。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攒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

  ④我一边点香烟,一旁观它的乱撞乱叫。我看它每一次攒,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得,得”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也许不是找洞,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因此“嗡嗡”“得得”,一直继续到

  现在。 ⑤我看了这模样觉得非常可怜。求生活真不容易,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为了生活也须碰到这许多钉子。我诅咒那玻璃,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见窗外花台里含着许多蜜汁的花,以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同类,一面又周密地拦阻它,永远使它可望而不

  可即。这真是何等恶毒的东西!

  ⑥因了诅咒玻璃,我又羡慕起物质文明未兴时的幼年生活的诗趣来。我家祖母年年养蚕。每当蚕宝宝上山的时候,堂前装纸窗以防风。为了一双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纸窗上开一个碗来大的洞,当作燕子的门,那双燕子似乎通人意的,来去时自会把翼稍稍敛住,穿过这洞。这般情景,现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假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换了从前的纸窗,我们这蜜蜂总可攒得出去。即使撞两下,也是软软地,没有什么苦痛。求生活在从前容易得多,不但人类社会如此,连虫类社会也如此。

  ⑦我点着了香烟之后就开始为它谋出路。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叫它不要在这里钻,应该回头来从门里出去,它听不懂我的话。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门外去放,它一定误会我要害它,会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肿痛的不能工作。除非给他开窗;但是这扇窗不容易开,窗外堆叠着许多笨重的东西,须得先把这些东西除去,方可开窗。这些笨重的东西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除去的。

  ⑧于是我起身来请同室的.人帮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东西,好把窗开开,让我们这蜜蜂得到出路。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们说,“我们做工都

  很疲倦了,那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

  ⑨忽然门里走进一个人来和我说话。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同出门去,就把蜜蜂的事忘却了。等到我回来的时候,这蜜蜂已不见。不知道是飞去了,被救了,还是撞杀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第②段加点的“才”字中读出了什么。

  2.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中“清楚地看见”“周密地拦阻”的表达效果。

  3.细读第⑥段,假如你是文中的燕子,你穿洞时为什么“把翼稍稍敛住”?请结合语境,描述当时的心理。

  4.阅读第⑦段,用简洁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

  5.从全文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文章结构也完整,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六、课后作业

  1.导学案“拓展阅读”练习。

  2.《同步导学》中“能力提升”、“中考之窗”练习。

  《安恩与奶牛》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二、预学导学

  1.褶 茬 攘 锱铢 翩 踌躇

  2.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3.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三)

  1.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安恩是个不太富裕,但淳朴、自尊、勤俭,有高尚趣味,沉静、安详、善解人意,对奶牛喜爱、尊重、怜惜、爱护,富有仁爱之心的老太太。

  2.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

  3.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故事继续,让读者有阅读的兴趣。 意料 情理

  四、课堂练习

  (一)

  1.(1)端详 (2)理所当然

  2. D

  五、拓展阅读

  1.“才”字表明“我”在此之前一直专心于写稿,没空关注这声音的来源,更不知道是蜜蜂在求出路,表达了“我”对自己只管工作,没能及时为蜜蜂谋出路的歉疚之情。

  2.加点词语写出玻璃一面激起蜜蜂对外界的向往,一面又残忍地扼杀蜜蜂萌生的希望,从而突出玻璃的恶毒和蜜蜂的可怜,表达出“我”对玻璃的诅咒之情和对蜜蜂的怜悯之情。

  3.我(燕了)这样做就不会扯大纸窗上的洞,能让主人防风,不会影响蚕宝宝上山,免得辜负主人对我的关爱。

  4.一是蜜蜂不懂“我”的劝告;二是怕蜜蜂误会“我”捉它放生的举动;三是“我”不能凭一已之力开窗放蜜

  蜂出去。

  5.画线句写出了“我”心中对蜜蜂命运的牵挂,更能体现“我”对生灵的爱惜、怜悯(爱护、关爱、同情等)。从前文写“我”一直想替蜜蜂谋出路,到最后这两句交待救蜜蜂的无果而终和”我“对蜜蜂生死未卜的担忧,暗含了“我”对人生错失的缺撼和生命的无常、无奈的感叹。如果删去画线句,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安恩和奶牛》第二课时导学案及答案】相关文章:

苏教版七上《安恩和奶牛》教学案例04-07

《安恩和奶牛》教学反思3篇05-26

苏教版七上《安恩和奶牛》说课稿05-18

苏教版七上《安恩和奶牛》课堂实录06-03

苏教版七上《3、安恩和奶牛》课文原文04-02

安恩和奶牛故事续写作文3篇04-19

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教案05-29

《和时间赛跑》导学案设计两课时04-04

《台阶》导学案两课时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