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下《石灰吟》课后反思

时间:2021-04-27 08:43:59 六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六下《石灰吟》课后反思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关于苏教版六下《石灰吟》课后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苏教版六下《石灰吟》课后反思

  《石灰吟》课后反思1

  一直以来,对于谦这个人物便十分崇敬,看过关于他的一些书,亦为我国历史上有如此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而激动自豪。不过,在名师培训周执教《石灰吟》,又是与小麦这样的高手同课异构,心中是忐忑不已。面对那么多特级名师,行家里手,惶恐自己是否能把《石灰吟》的全部内涵演译到位,是否能让于谦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丰满扎根。不管怎样,还是很高兴能有这么一次机会把自己的课堂呈现在大家面前,接受剖析和指正,这是我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整堂课的设计,我力求通过反复吟诵,适时点悟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诗的字词、诗意、表达的情感、包括默写都在课堂上完成。第一板块是熟读古诗,了解诗意,了解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其中,对石灰的制作过程我作了一定的介绍,石灰在制作过程中要经受一系列的考验。正如诗中所说的“千凿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在万般考验之下,石灰石变成了洁白干净、不掺一点杂质的石灰。而这,正是诗中的“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二板块,我以“清白”为把手为跳板,架起这首诗与于谦之间的桥梁。补充给学生四段于谦生平的主要事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于谦,理解这“清白”二字的真正内涵。相信,学生只有对古诗的作者、古诗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才能真正走近诗人,体会诗人的感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感染。

  在行课的过程中,我创设情境一次又一次地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如在讲解北京保卫战时,当学生体悟到于谦的为国为民,坚忍不拔,精忠报国后。我紧接着说:“当于谦换下身上的公服,第一次走上战场的时候,他心中一定无数次地用这首诗激励鞭策着自己。”一生读诗;“此一去,也许就是不归路啊,但是”一生再读;“大敌当前,保卫国家与百姓,我一力承担。”一生三读。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吟诵中,于谦的形象昭然可见。古诗的语言与学生的语言有一定距离,只有在诵读上下功夫,学生才能真正读懂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才能感受古诗的音韵和情境。

  虽然自我感觉对整首诗的理解还算到位,但小麦对整堂课的把握却是更为精妙,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更无痕。在小麦的课堂,学生始终沉浸在她所营造的气场中,所以学生更能被那一段历史所打动,为于谦的一生所感动。相比我的课堂,缺少的正是这种情感的流淌,而过于理性了。不由得暗自思忖,古诗的教学就应该重在参与,贵在得法,好在感染,乐在熏陶,妙在延伸啊。

  王老师的评课,更是让我受益良多。首先,王老师提出,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而托物言志的奥妙既不在物,也不在志,而是在拟人。诗中的“若等闲”和“全不怕”是把石灰拟人了,诗人借石灰抒发自己心中的志向,所以诗的最后,是“清白”这样有生命道义气节的字眼,而不是类似“纯白”这样的物理字眼。于谦吟的不是石灰,而是像石灰一样的人。而这样的理念,在我们的课堂都没有得以落实,或者说是仅仅稍有体现,并不是一以贯之。是啊,学习必有得,每次学习的经历都应渗透着教师的学法指导,既然是托物言志的诗,那就必须让学生对此类诗有个直观的了解,知道这类诗的写作方法,写作意图,帮助学生今后学习感悟这一类的诗。

  其次,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最重点的部分就是通过于谦的.四段生平来感悟于谦的形象。而也正是这个环节,过于单调与拖沓,四部分内容平行推进,没有立体感。虽然其中也有情境的创设,想象的扩展,但总体感觉学生并没有真正入情入境。在课堂上,自己想要给学生的认知,如何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做到水到渠成又毫无痕迹,我想自己在这方面还必须多下功夫。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更为精致,更为巧妙,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学生只有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在对话中达到相互的启发,在情境中得到感染与熏陶,才能让之真正享受阅读古诗的乐趣。

  最后,王老师还提出,在古诗教学中,读保护了诗作为一个完形的存在。诗最怕的就是逐字逐句的串讲,看看注释、看看插图,一句一句说说大概意思完全没有必要,只有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才是教学古诗的真谛所在。反观我和小麦的课堂,都犯了这样的错误。古诗不仅有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更具有音乐之美,反复地诵读古诗便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对诗中字词的理解,老师也应创设好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感悟。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切忌仅从字面上、词面上机械地理解,应该更注重整体的把握,再配以有效巧妙的手段引领着学生走进古诗的情境之中。这样,古诗教学才有可能成为学生、老师的一件乐事。

  诗中之景、之情、之志,讲究个层层递进,回旋上升。解读与感悟都需入情入境,才能入心。工作室的学习就是这样在不断磨练着我们,且行且思,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石灰吟》课后反思2

  《石灰吟》是首七言绝句咏物诗,作者以石灰自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在教学时我按照了诗歌教学的一般步骤: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但在抓字眼,悟诗境这两个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到位 ,没能把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那种借石灰之口——那种坚定意志没有在朗读中引悟给学生们,所以学生对于这两句诗的意境感悟不够深刻。还有在整堂课教学中没有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古诗教学还须进一步的实践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尽善尽美。

  在教学一二两句诗时,我仅仅抓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反复诵读,想象情景,进行角色体验。学生把自己假想成石头,想象经历千锤顽疾,烈火焚烧这些磨难的痛苦,从而深切得地感受到了石灰的高尚品质。

【六下《石灰吟》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石灰吟》的语文教学反思02-13

《石灰吟》教学反思(精选12篇)05-09

小学古诗《石灰吟》教后反思04-12

读《石灰吟》有感07-07

读<石灰吟>有感08-02

于谦古诗《石灰吟》08-17

石灰吟创作背景03-08

《石灰吟》优秀说课稿02-24

石灰吟小学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