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出师表》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09 09:15:33 九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出师表》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出师表》教学实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师表》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篇1

  师:同学们把这样长这样难的一篇《出师表》都基本背诵下来了,真是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阅读的感受,探究一下为什么历代英雄志士都如此推崇这篇文章。我们采用进入角色情景讨论的方式,分别站在第三者、诸葛亮、刘禅的立场上来谈感想。你们觉得先站在哪个人的立场上谈呢?

  生:第三者吧,我们的真实身份就是第三者。

  师:好的,读了这篇表,感觉如何?

  生:我感觉诸葛亮变化很大,《隆中对》中,他雄才大略,自信潇洒,《出师表》里却“沧桑”多了!

  师:知道和上一篇文章进行对比,我很欣赏这种读书方法。

  生:我读了心头很沉重,感觉诸葛亮怎么像我的妈妈一样,罗唆得很,太唠叨了。(众笑)

  师:你用了“罗唆”这个词语,怎么讲啊?

  生:你看,法律应该如何实施,文臣要用什么人,武将要用什么人,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些话还反复叮嘱,真是比我妈妈还唠叨呢!

  师:有意思。诸葛亮其实唠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我知道。第一个是要开张圣听,第二个是内外不能异法,第三个是要亲贤臣,远小人。

  师:很好,但你也有点儿罗唆。(众笑)能用成语或者短语来概括吗?

  生:广开言路。

  生:严明赏罚。

  师:亲贤臣,远小人,叫作“亲贤——”

  生(抓耳搔腮):远——

  师:不知道?“远佞”。这样,请一个同学把这三个词语写在黑板上,给“佞”字注上音。(生上黑板板书,要求学生写旁批。)

  师:继续说。

  生:我还感觉到诸葛亮心急如焚。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宜妄自菲薄”“愿陛下亲之信之”“夙夜忧叹”“治臣之罪”“临表涕零”等句子中,我都感受到了诸葛亮坐卧不安。总之,这篇表的情感底色是灰色。

  师:用色彩表达情感,好。

  生:我体会得最多的就是诸葛亮的忠心了,特别是第六自然段,“苟全”“卑鄙”“感激”这些词语读了让人揪心。

  生:我就好像看到一位穷途末路的老年人在交代后事一样。

  师:好的文字总能激起我们的共鸣。那我们现在变一下角度,站在诸葛亮的立场上替他想一想他写这篇表有多难。我们先说说哪些因素决定了这篇文章很难写。

  生:当时蜀国在西南,实力其实不能和魏国吴国比。诸葛亮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并不是夸大。

  生:那为什么后文又说“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呢?

  生:可能是相比较而言实力稍稍增强一些了吧,其实和魏吴比较起来还是不强。

  师:问得不错。注意讨论不要偏题了。

  生:主要是诸葛亮的位置很尴尬。在蜀国中,他是丞相,又是军事统帅,他其实是实际的执政者,但同时他又是臣子。

  师:是的,古代如果功高盖主的话,下场多半很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蒋云淞,你讲讲白帝托孤的故事。

  (生讲,略。)

  师:这个背景很重要。一方面刘备既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一方面又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争气的话,可“取而代之”。刘备信任到这个份上,对诸葛亮反而就是一种约束了,写这篇文章的难度就更大了。

  生:还有一难。大家都知道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可他毕竟是恩人的儿子,又是君主,这对于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来说实在很难——说重了吧,别人会说你不敬君主,说轻了吧,刘禅这样的庸才未必能听懂。

  师:这就对了。潘俊臣这样一分析,我们就该知道刚才有同学所说的诸葛亮“婆婆妈妈”的原因了吧。好了,谁来总结一下,假设你就是诸葛亮,你下笔之前对着纸张笔墨,会怎么叹息自己的难处呀?

  生:有三难。写作背景难,国力不强却必须出兵。作者自己难,如何才能让陛下懂得自己的一片苦心和忠心呀?阅读者难,刘禅啊,你能读懂这篇表吗?你能把朝廷安顿好,给我一个稳定的后方吗?

  师:语文科代表说得很动感情,看来已经入情入境了。最后,诸葛亮成功突破了这三个难点。咱们再来议议,他想了哪些法子?

  生:第一个法子就是刚才代东航说的,婆婆妈妈,事无巨细,反反复复地交代叮嘱,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师:仅仅在内容上是不够的,刘禅反感怎么办?诸葛亮得让良药不苦口才行。

  生:他不是硬邦邦地提建议,他从头到尾都倾注了深情。

  师:要把感情注入文字的方法很多,诸葛亮最主要的法子是什么?

  (生沉默。)

  师:看看文中哪个词语出现的频率最高,被诸葛亮唠叨得最多?

  生:先帝!

  师:对了,这个词语在文中一连出现了十几次。大家找句子读读看,品品言外之意。

  生:第一段就出现了三次。

  (动情朗读)

  师:说说言外之意。诸葛亮通过这些话想说:刘禅啊……

  生:刘禅啊,你要完成你父亲未完成的大业,要理解我这次出兵的重大意义啊!刘禅啊,你要善待先帝的老臣,珍惜他们的忠心啊!你要严格要求自己,光大先帝的遗德啊!

  生:三四段含有“先帝”的句子也很有意思。

  (生读)诸葛亮其实是想说,刘禅啊,董允、向宠这些人不是我说他们好,他们是先帝都器重的人,你一定要用啊!

  师:在用人上,诸葛亮强调得最多。咱们读读第五段。诸葛亮深情回忆了当初和刘备一起谈话的细节,你看他竟然罗唆到了这地步,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齐读。)

  生:我觉得是在含蓄地批评刘禅不会用人,把先帝和刘禅对比,提醒刘禅谨记先帝教诲,一定要用那些“贞良死节”之臣。

  师:对了,诸葛亮的批评和建议都是非常含蓄委婉的。

  生:表中最动情的是第六自然段。这一段中“先帝”也出现了两次,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感激之情。

  师:再读一遍,仅仅是感激之情吗?还得挖出言外之意。

  (生齐读。)

  生:我懂了,诸葛亮是想说:因为感激,所以我尽忠于先帝,尽忠于先帝就要尽忠于你,所以陛下一定放心。

  生: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和先帝创业多么艰难啊,陛下你一定要理解我们啊!

  师:很好。谁能说说第八段中的两个“先帝”有什么言外之意?

  (生沉默。)

  师:注意琢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匠心没有。

  生:这段文字再次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诸葛亮把自己放在前边,首先说要“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把刘禅安排在最后,说要他“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严于律己,要大臣和刘禅都以自己为榜样。

  生:“榜样”这词不太恰当。是把自己推到了最前线,也是含蓄地给刘禅施加压力,让他知道处理不好政务是有罪的。

  师:这就对了,这样读才算是读出了作者的心。我们很客观地分析了这么多,大家再说说,在这些表达技巧和写作技巧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生:是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师(激动地深情地):对了,技巧永远只是形式上的东西,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腔热血,哪怕技巧上再高明,诸葛亮依旧写不出这篇《出师表》,更不会“长使英雄泪满襟”,使“鬼神泣壮然”。《出师表》的成功,本质不是技巧的成功,而是感天动地的真情和浩然之气的成功。

  师:最后我们再换一个角度,如果你就是刘禅,你读了这篇表,会有什么感触?

  生:我肯定会被感动,我会奋发图强,做一个好皇帝。

  生:我也会“临表涕零”,为自己以前的无所作为而羞耻。

  生:我会马上写一份诏书,重奖诸葛亮,表达深追先帝遗诏的决心。

  师:可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蒋云淞,你再讲讲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

  (蒋云淞讲,略。)

  师:同学们,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英雄的悲壮之处。刘禅最终辜负了诸葛亮,诸葛亮最终没有能够兴复汉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是,《出师表》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们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它让陆游深夜挑灯细看,它让岳飞情不能自已挥毫成书……缠绵柔韧的《出师表》,成了千古英雄血脉的源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诸葛亮智慧忠贞的面容成了历史烟尘深处的一张最可亲的面孔,让后人永远敬仰……

  (《三国演义》主题曲响起……学生在歌声中沉思。)

  【教学反思】

  这堂课,本质上还是一种文言“仿真学习”,其所“仿”之“真”,乃是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真实地揣测人物心态,真实地体验人物情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品味咀嚼文言。

  这次特殊的文言情景教学,促使我对现在关于文言教学的两个热门论题继续进行着思考。

  第一,文言文的教学是背读在前还是分析在前。传统的文言教学模式是背读在前的,现在台湾等地正在大力倡导的幼童读经活动也在回归传统的力主文言学习“背下来”再说的做法。为了让《出师表》这次“背读在前”的学习能够有效实施,我采取了很多的辅助措施。比如为学生讲述刘勰、文天祥、杜甫、陆游、岳飞等人和《出师表》的故事,激发其学习热情;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发起总动员,掀起背诵大潮;采用丰富多彩的比赛形式进行诵读比赛,如“背诵击鼓传花”“背诵PK赛”等,力争优生中等生熟诵,“忧生”重点段落基本成诵。有了全文的反复诵读,才可能有整体的独特感知,“情景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可以说,从语感的培养规律来说,“背读在前”的方式对学习文言文是经济有效的。

  第二,文言文的教学是以文言字词积累为主还是以理解内容为主。我认为,这并不是矛盾的问题。比如关于识字教学的问题,小学初年级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而高年级则采取分散识字的方法。从人的长远学习来看,字词的掌握和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融合在一起的。“融合观”也应该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片面强调文言字词的积累只会把文言文学习推到纯粹技术化的尴尬境地。我们应该相信,文言学习也不能够脱离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当然,有意识地恰当地总结归纳文言字词的用法是有必要的,这和片面追求文言学习字词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这堂课不足的是,因为重情感体验,所以在字词咀嚼的精微程度上还远远不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品味字词,又能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就是文言教学的较高层次了吧。

  《出师表》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篇2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三国时期有很多故事流传千古,“白帝城托孤”便是其中之一。先主刘备病重,临终前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哪位同学知道这“嗣子”指的是何人?

  生:“嗣子”指的是后主刘禅(chán)。

  师:哦?注意这个名字应该念作刘禅(shàn)。那后人是如何评价刘禅的呢?

  生: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

  师:面对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会遵照先主刘备的遗言取而代之吗?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文———《出师表》。

  (师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正音释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根据题目,你能说说诸葛亮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篇奏章的吗?

  生:是在出兵打仗前。

  生: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出师伐魏,夺取中原,出发前给后主刘禅写了这篇奏章。

  师:不错,“出师”即出兵打仗之意。看来出兵打仗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面对这样长的一篇文言文,大家做的准备工作又如何呢?

  (生纷纷点头,信心十足。)

  师:老师来检测一下。

  (屏显。)

  (生读,同桌纠正。)

  师:很好。请你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读一遍,好吗?

  (生很自信地领读,全班跟读。)

  师:同学们,对于文中一些生僻的、难以识记的字词,我们不妨采用追根溯源的办法来识记,比如———

  (屏显。)

  陟,金文=(阜,盘山石阶)+(步,前行)。

  本义:从山底往山顶走。

  师:人们在造字之初,赋予陟(zhì)“从山底往山顶走”的本义,后来便有“晋升”这一引申义。大家不防根据本义识记引申义,这样追根溯源的识记会更加准确牢固。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这些成语和四字短语的意思。

  (生说,师指导明确。)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朗读时的节奏把握得很准确。这和什么有关呢?

  生:都是四字的,比较简单。

  (生笑。)

  师:原来如此,大家太小看自己了。这几个句子你们一定也可以读得很好!不信试试,注意要读准字音、节奏!

  (屏显。)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生读,师指导,根据句意明确节奏,生齐读。)

  师:文言的学习也如同登山,由字词到短语、句子,由读音到节奏、释义,单位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同学们平时学习文言就应如此,不打无准备之战,不做徒手之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通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一向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在这次出兵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后主刘禅。他千叮咛万嘱咐地向刘禅提出了哪些意见?请大家默读一遍课文。

  (生默读,师巡视。)

  生:他劝刘禅要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生:要陟罚臧否,不存私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生:还要向先汉学习,亲贤臣,远小人。

  师:同学们说得很全面。哪位同学可以简单地小结一下呢?

  生:说来说去,也就是三条意见:开张圣听,赏罚公平,亲贤远佞。

  师:这位同学很有领导风范啊,高度概括,一语中的!我们请他谈谈哪一条意见在领导看来最为重要呢?

  (生抓耳挠腮,师生笑。)

  师:先请领导坐下来和群众一同讨论讨论,可以听听群众的意见嘛!

  (生小声议论,师见机指点。)

  生:我觉得第一条意见最为重要,如果君王不能广开言路,他就听不到更多更好的意见,对于国家的治理自然有很大的影响。

  生:我想了半天,还是觉得亲贤远佞最为重要。你看诸葛亮借古鉴今,用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衰颓进行对比,就是要得出“亲贤臣,远小人”对于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观点。

  师:看来领导不好当啊,得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其实君主昏庸主要在于贪于私欲,蔽于视听,因而忠奸不辨。诸葛亮对后主宠信奸臣委婉指出,含蓄劝谏。所以老师认为,开张圣听是前提,赏罚公平是原则,亲贤远佞则是关键!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份奏章中还有一些内容看似与此次出师无关,实则蕴涵着作者良苦用心的内容?

  生:我发现了,第6、7两节就是这样的。

  师:哦?那你能说说这两节都写了什么吗?

  生:这两节诸葛亮主要在写自己的生平和经历。

  师:很好,详实地述说自己的生平经历。这其中暗含着作者怎样的良苦用心呢?

  生:诸葛亮是想告诉刘禅,我和你的父亲是至交,你父亲把你交给了我,我忠于他也一定会忠于你,你就放心吧!

  (师生笑。)

  生:我觉得诸葛亮是想借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历,启发后主要发愤图强,好好治国,切不可辜负先帝一片痴心。

  (生鼓掌。)

  生:作者说尽自己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创业历程,就是想以创业艰难之情打动刘禅,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江山,努力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

  师:真好!有感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有尽先主托孤之任的忠贞之情,有盼后主发愤图强的忧国之情,更有叹创业艰难的伤时之情。原来这“表”中有这样多的情感。请同学们再读课题,注意红色的字(“表”)。

  (生齐读课题。屏显。)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四、诵读涵泳,体会情意

  师:可见,“表”不仅言事,更重陈情。有人曾这样评价《出师表》所陈之情。

  (屏显。)

  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

  ———南宋·安子顺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好好读读这第6节,深入地体会诸葛亮作为一代忠臣的良苦用心吧!

  (生自由读。师指导。)

  师: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为我

  们深情地朗读第6节呢?

  (生沉默。)

  师:老师知道了,把“深情”拿

  掉,“朗读”第6节如何?

  (一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还不错,没有读错什么音。

  师:懂得知足的.孩子其实很幸福。

  生:情感不够,显得比较平淡。

  师:也就是说不够“深情”。那你说说哪些词语要特别深情。

  生:“苟全性命”和“猥自枉屈”。

  师:为什么?

  生:诸葛亮说到“苟全性命”时应该会想到自己当年身居草庐的情景,好像很卑微的样子;“猥自枉屈”说的是刘备,他亲自降低身份来请“我”,“我”当然很感谢他了!所以这两处要读得特别深情。

  师:就像他这样的,哪位同学还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慨?

  生:我觉得同是表达感恩之情,那个“三顾”要深情地读,重读。刘备当时也算是很有名气了,却能放下身架多次拜访居于草庐之中的诸葛亮。

  师:很好,你来把这一句试着读一读。

  (生朗读后,师范读,生再读。)

  师:其实当我们特别深情地去朗读时,重读是一种方式,弱读也是一种方式,这就是“重音弱读”了。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屏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师:加点的是“重音重读”,画波浪线的则需要“重音弱读”,大家试试。

  (生试读,师指导,生再读。)

  师:大家在读这个“感激”的时候恐怕只读出了一种意思,那就是现在的“感谢”之意。有谁预习到了这个词语,知道它属于哪种特殊的文言现象吗?

  生:“感激”应该是古今异义词,在文中不仅表示感谢、感动之意,还表示由此奋发的意思。

  师:看来这位同学可以成为战场上的将领啊!所以,我们弱读它,只是音弱而已,气不可弱,将感动、奋发留于心底。

  (师范读,生齐读。)

  师:对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心存感激。尽管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是在他的内心仍然深藏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理想,或许他一直在等一个人的出现,或许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的到来。等这个人出现了,他就会为他奔走效劳,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让我们一齐深情地朗读这一节吧!

  (生深情朗读。)

  师:带着这样的感激之情,面对刘备的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只能———

  (屏显。一生用情朗读。)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师:这就是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满腔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同学们,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这样的表书不计其数。可是在从远古走来的路上,他们有的丢失了,有的倦怠了,有的则被历史的长河卷走了,但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啊!究竟是什么使得《出师表》流传千古,动人心扉,我想,大家的心中自有答案。最后,布置作业。

  (屏显。)

  1.积累文章中的四字短语。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6段。

  3.课外阅读《诸葛亮传》。

  【教学反思】

  《出师表》在本单元虽编排在第六单元第四篇,又属于自读课文,但根据课后思考与练习要求:熟读并背诵,而前三篇只要求熟读,加之中考题还往往会涉及到本文,可见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她的目标时,就很注重它的基础。

  这第一课时的主要目标是

  1、读通、读准全文。

  2、完成第1段的译文。

  所以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受是:

  1、教学任务看似不重。但学生的文言基础还不是很好,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还没完全培养起来。所以我感觉本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还是恰当的,重视了学生的双基训练,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由于要面对中考,因此教授课文的同时,我结合中考的考点渗透符合毕业班的教学要求。

  3、基本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以读为主”的要求,给学生读的时间比较充分。除了让那些学习好的表现,我还利用开火车的形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关注了中差生。

  4、由于学生独立译文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我继续采取自愿结合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有效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也为下一步学生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任务明确,学习方法简单,老师主要是答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学们学习很认真,绝大部分人都能积极发言,并认真做好笔记。全班交流译文的时候,学生译文还是基本通顺的。因为时间紧,我没有对一些重要实词和虚词作重点讲解,可能有些词学生没理解,就过去了。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加注意。

【《出师表》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出师表》教学反思12-15

语文出师表教学反思10-12

诸葛亮名篇《出师表》教学实录03-08

《出师表》语文教学反思05-13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学实录12-13

《天鹅的故事》教学实录+教学反思?05-05

《变脸》教学实录及反思05-05

出师表语文教学反思11-1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学实录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