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习题

时间:2021-08-11 17:22:43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习题

  【自主探究】

《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习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赞( )宝( )万壑( )地( )逾越( )阴( )起( )首( )高( )鱼( )苍( )住(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A、不计其数B、登峰造极C、若即若离D、如愿以偿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A、它独出于群峰之上,仿佛是枝含苞欲放的新莲。( )B、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的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 )C、如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D、一下拥进脑海之中,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4、作者侧重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5、课文中描写了黄山的那些奇峰?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本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其一是时间线,从古至今。其二是空间线,从上山到出山。其三是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的特点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对独立。这些线索并非贯串全篇,如黄山的历史状况只是开头提一下,接下去就将黄山现貌,而不是去讲黄山的开发史;再如空间线,也是若隐若现,并不是有人行经路线的再现。正是作者的精心组合,虽然所写的内容相当复杂,但是把握起来并不困难。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总写黄山。

  第二部分(4--17段):分别介绍了黄山的各种景物,可分为五层:

  黄山奇峰(4--6)黄山古松(7--8)黄山怪石(9--14)黄山烟云(15)黄山日出(16--17)第三部分(18段)介绍黄山温泉。

  〖语言特色〗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所以,第一,它能自由的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的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电视解说词是拍摄电视的依据,摄像者要从完成整个电视片出发去选角度和镜头;镜头组接好以后,解说词的作者有要根据已成的片子,对解说词作适当的修改,使两者相吻合。本文虽然是案头文字,但是,你可以从文字中想象出画面,一点也不走形。在某种意义上,看电视也是一种阅读行为,电视脚本,包括电视解说词,也要适应读者心理,就是要有序,有条理,自然也要体现电视艺术的特点:跳脱、遥接,不必像散文那样衔接得很紧。电视片的解说词,着眼于阐明片中景物不易为观众领略或觉察的地方,解说者可以直接倾吐,多少有点煽情的话语也未尝不可以运用。如本文靠近结尾的描写黄山日出的部分,倘若放在游记中,就会显得很抢眼。

  〖把握重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变换角度多方面描写景物是本文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自祖国山河热爱的感情;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课文全面堤、堵角度地表现壮阔的景色。黄山是一个大题材,它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如果仅仅写其中的一两点,是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的。作者挥洒开来些,用多幅画面组接连缀,从各个方面写出了黄山的特点。在写景是一句观察和表现的需要,自由的变换角度。

  本文中和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开头关于黄山地质史的部分是比较严格的科学说明,主体部分--介绍黄山风光和特点的,主要是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手法,表现日出的部分用了直接抒情。话语方式的选择是服从于所表现的内容和写作目的的,作者选择恰当,转换也比较自然。

  〖攻克难点〗1、本文是旅游风光篇的解说词,它与一般的游记散文不同的地方有三个方面:第一,有机散文是反映作者的见闻感受的,作者必然要在作品中出现,要在作品中指点评说。有些游记散文是以作者的行踪贯穿全文的,即所谓“移步换景”;旅游风光片是客观的记录、介绍自然风景、风俗民情的,解说词的任务是阐述画面,作者是隐去的。第二,有机散文诗文学体裁,是着眼于表现外在事物和珊瑚法自我感情的;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是文艺性的说明文,它的基本特点是说明性,就是着眼使人有所“知”--了解,即要有知识性、科学性;文艺手法是一种辅助手段。第三,游记散文可以对景物作全面的反映,也可以只表现作者感兴趣或是缩减到那部分;旅游篇解说词则要求全面反映。

  2、难句解析①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句中“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是指人们为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又是审美观照的结果,其中凝聚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情趣,使得冰冷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这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峰石本身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就是内在美。这句话是着重讲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

  ②如果说泰山的旭日东升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沙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注意这句话的开头“如果说”三字,这是一种假设,是虚拟性的,是作者个人的审美感受。自然这种感受也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泰山给人的印象是凝重的,《诗经》上有“泰山严严”(意思就是泰山积石很有气势),看看空孔子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它被尊为“五岳之首”,屹立在齐鲁大地上,雄奇俊秀,气势磅礴。在泰山上观日出的感受说是庄严神圣,评价并非不当。黄山引起台湾书的地理环境,在这里观日出,会有一种梦幻感,正像第十七段所写的,“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瑰丽、壮观、辉煌,是一种概括性的评价。

  〖质询疑点〗本文内容在分体衔接上,有断有接的原因:这是因为电视艺术中镜头的处理,除了化入、化出的手法以外,还运用了切入、切出的手法,“切”就是割断。使用“切”的手法,就既会使人乍然一惊,又显得层次分明。如本文从历史写到现实,就是一下子来了个全景呈现的。让观众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作为电视艺术片的脚本,既要体现电视组接自如、可以灵活转换镜头的特点,又要尊重大多数观众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文中又跳脱,但是基本上还是连得上去的。但有的.地方针线很密,如从天都峰到玉屏楼,从莲花峰而下仰视鳌鱼峰等,都是依据行经路线。

  【语言基础知识】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地壳(ké) 澎湃(pài) 万壑藏云(hè)B.阴晦(huì) 温馨(xīn) 犀牛望月(xī)C.山峦(luán) 娇娆(náo) 浮想联翩(piān)D.崛起(qū) 苍穹(qióng) 仙山琼阁(qióng)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千峰竞秀(争、比) 万壑藏云(山谷) 望而生畏(惧怕)B.曲干枝虬(弯曲) 鱼贯而上(连贯) 浮想联翩(鸟飞的样子)C.心往神驰(向往) 心惊胆战(害怕) 若即若离(好像)D.登峰造极(极点) 昂首苍穹(天空) 澜翻絮涌(波浪)【语言表达训练】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A.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 )B.如果说泰山的日出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的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 )C.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 ( )D.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目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A.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B.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 )C.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 )D.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 切吧。( )5.仿照例句,写两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句子。

  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大海收容每一粒水滴,不论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课内同步阅读】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这景致真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不论是初生的红日还是即将消失的落日,都是红彤彤的巨大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即使落日给我们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没有什么可怕,那闪光的星星,仿佛是太阳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种。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目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

  6.黄山日出时,人们的心情、神态怎样?

  7.作者对日出的描写,写了其颜色变化的哪几个过程?有什么作用?

  8.日出初照黄山时的景致怎样?写日出为什么要写黄山的景致?

  9.最后一大段抒情长白有何作用?这与一般的游记散文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语言赏析:

  1、“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萃”。

  总写黄山的美景,四字词排列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简洁而景象万千。

  2、“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丝中。”

  “斧劈刀削”形象地表现了石阶的陡,几乎是垂直的了,“如同飘动的彩带”虽然给人美感,但也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这两句很准确地表达出黄山石阶又陡又险的特点,看后有使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

  作者把静态的山峰写动起来了。起伏的群峰,就像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岛屿。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贴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

  5、“不少就长在峭壁岩缝之中,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显示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寥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6、“‘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

  “真难为它”“一动不动”写出了作者的怜爱之心,写出了石的巧、趣。

  7、第15自然段写了黄山烟云的柔美:“轻盈”、“皎洁”、“飘舞”写出了烟云与山峰的关系,“恋人”“难舍难分”,写出了烟云使黄山成了梦幼的艺术之宫,成了人间仙境。

  8、“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情感,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

  这段作者的情感达到了高潮,高声赞美这“给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太阳”,即使是落日也“给人们留下新的启示”。黄山观日给出了作者无穷无尽的遐想。如果把整篇课文比作一首乐曲的话,黄山日出应该是最高亢、最辉煌的乐章。

【《飞红滴翠记黄山》同步习题】相关文章: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08-17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反思08-17

《飞红滴翠记黄山》读后感01-20

飞红滴翠记黄山原文是什么?02-10

飞红滴翠记黄山主旨是什么?05-24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08-17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及板书08-15

初三《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03-07

苏教版九上《3、飞红滴翠记黄山》说课稿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