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上《成功》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09 14:35:17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九上《成功》教学反思

  《成功》教学反思一

  季羡林先生的《成功》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和一般议论文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有理有据的摆事实讲道理,还加入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仿佛一位睿智的老者和你面对面地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语言含义隽永,仔细品味,令人感悟至深。我感到这篇文章在教学的最大难点是对语言的理解,继而对整篇文章行文脉络和结构的把握。

苏教版九上《成功》教学反思

  我认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对于一篇课文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它对教师来讲就像指挥官面对地图的战略构想,对学生来讲是要攻克的高地上的那面红旗。因此面对一篇文章,教师应当清楚的知道:我要教会学生什么,学生应当学会什么。在确定三维目标时,我考虑到本文语言和行文的特点,重点加入要学生“运用成功的小秘诀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内容。也就是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的环节。同时又无形中对学生进行要想成功必须勤奋的励志教育。

  学习本文我认为要的是最重要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这片天地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的舞台。

  在运用“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时,同学们自主学习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复习时,同学们调动知识宝库回忆了几篇经典的各类议论文的标题——论点型、论题型、结论型。然后由这些议论文的论点都可以在文中找到,而有的需要我们归纳概括直接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论据分析法找论点。目标环节,同学们齐读目标。”我能 ….”的句式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自信。接着自学环节,同学们在两个自学题目的引领下开始了对论据分析法的自我学习探索。学案中的“助学资料”又及时的帮助同学们补充所需的基本文体知识。交流时同学们热火朝天的争论、抢答,将课堂推向高潮。黑板上同学们自己提出的“疑点”问题的一一解答也证明了孩子们的潜力。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精讲时,我结合同学们的分析,强调了重点——论据分析法的概念、答题步骤,让同学们对这一方法有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同时我对文中重要的事实论据——囊萤、映雪、悬梁、刺骨的故事进行了补充。另外本文最难理解的是“三境界”说,我认为学生不仅要理解各句诗本身的含义,关键要理解三句诗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内在逻辑关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努力钻研文本,弄清作者引用这三句诗的其实就是成功诸条件之间的联系。作者在这里交代得比较隐晦,需要我们弄懂,讲清。我巧妙地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解读。通过解读同学们很清楚的.理解了诗意,明白了王国维先生引用的目的,弄懂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补充内容较多,最后的精练题已没有时间进行,这是这节课的唯一败笔。

  通过教授本文,我感到我们应当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塑造充满灵性充满智慧的祖国栋梁的形象。教师应当具有艺术家的气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想像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应当是每一位教师一生追求的境界吧。

  《成功》教学反思二

  论述《成功》的文章很多,本文所讲道理通俗易动懂,如果只是干巴巴就课文讲课文,学生因为无新鲜感而产生厌学心理,我从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入手,让大家齐背这首诗,并说说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学生很快明白成功来自艰辛的劳动、辛勤的汗水。究竟如何取得成功?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三大美誉的季羡林老师写的《成功》,我们师生对成功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容易地找到了作者的观点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其中关键因素是勤奋。可以说这篇文章观点鲜明。

  季羡林老师用王静安先生的三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向我们说明了成功预期、勤奋和成功,浅显易懂,易于接受。

  我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学习材料,以事感人,以理服人,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学生 通过讨论分分析得出以下认识:

  勤奋固然重要,但成功路上有时天资也不容忽视。

  生物界、人类做成功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勤奋这一起码的法则。

  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机遇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可能都不相同, 我们要摒弃一种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我们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

  唐宋八大家之首有言“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努力吧!既然“天资”我们不可求,“机遇”也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那我们就用我们掌握得了的“勤奋”吧!

  相信,我们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九上《成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成功》教后反思(苏教版九上)06-27

九年级语文上教学反思04-10

我们成功了的教学反思03-31

《郑成功》教学反思08-16

《地球上的大气》的教学反思03-22

《成功》语文教学反思01-13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范文03-22

《郑成功》教学反思汇编06-03

《郑成功》教学设计及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