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

时间:2021-01-13 18:38:54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

  教学目标: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本文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写法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的写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

  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课型:讲读课—通过讲读把握小说的情节,理解有关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线索,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导致当时中国农村日益衰败、农民生活日益度苦的社会根源。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故乡的诗词名句,请各组说说看,要是能说出其中的“情”那更好。(学生活动)

  是的,“故乡”这个极具魅力的字眼,自古以来,多少迁客骚人吟诵过她,多少海外游子思念过她,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文学大师鲁迅的故乡,一起感受一下这其中的“情”。

  2、介绍写作背景

  二、指导阅读:

  1、按要求阅读课文。

  ①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

  ②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比较过去与现在的环境,分析导致当时中国农村日益衰败、农民生活日益度苦的社会根源。(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③本文写于1921年,八十多年过去了,许多语言也发生了变化,试从文中找出与现代汉语词汇不同的词语。

  ④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4、检查加点字的注音:(小黑板出示)

  阴晦(huì)萧索(xiāo)猹(chá)弶(jiàng)

  獾猪(huān)髀(bì)愕然(è)颧骨(quángǔ)

  嗤笑(chī)瑟缩(sè)惘然(wǎng)恣睢(zìsuī)

  三、学生探索研究:

  1、小说的情节。

  明确:课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顺序。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写“我”回故乡所见之景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交代“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至“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在故乡处理搬家事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至结尾),写“我”渐离故乡时的种种感触。

  2、试从文中找出与现代汉语词汇不同的词语。

  学生举例

  3、“我”想象中的故乡之景应是怎样?而到了故乡后所见之景又是怎样?比较过去与现在的环境,分析导致当时中国农村日益衰败、农民生活日益度苦的社会根源。(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现实中的故乡:是一幅萧索、荒寂、破败的故乡冬景图,这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中国农村的缩影。广大的劳苦大众生活贫困,精神上被束缚。这幅荒村景象烘托了“我”在当时的悲凉心情和生活在其中的广大农民的悲惨境遇。

  少年的故乡:是一幅“神异的图画”。在这里“我”从闰土的身上获得了“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尽管当时“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可“我”与闰土“不到半日”,“便熟识了”,以至在分别时“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通过前后环境的对比揭示了辛亥单命后十年间广大农民生活困苦的社会根源,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勾结是造成闰土悲惨命运、闰土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变化的真正原因。这种对比着的景物描写,既充分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也深刻地反映了农村的巨大变化,起到了景物描写为中心意思服务的作用。

  4、试说出“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所包含的含义。

  四、迁移:

  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试以“春节的早晨“为话题,展开联想,通过描写自己的所闻、所见的环境,来烘托自己的心情。

  五、作业:

  1、思考和练习一、二。

  2、比较闰土、扬二嫂过去和现在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情。

  第二课时

  教学课型:讲读课—在具体的环境中分析人物的`性格。

  教学重点:在对比中分析人物性格,揭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走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根源。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导致当时中国农村日益衰败、农民生活日益度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

  我——闰土——扬二嫂

  宏儿——水生

  二、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本文写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和“我”;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小说是怎样来描写闰土这个人物的?从哪些方面去对比?请细读课文,搜集信息,完成下边的表格。(用小黑板或投影显示以下表格)

  对比内容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

  语态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态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生活态度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

  ——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3、从表中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了麻木迷信的木偶人呢?

  (讨论并归纳: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成了满脸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是封建统治的压迫,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4、“我”对闰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闰土这个形象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当年,“我”因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而羡慕不已;现在,“我”为闰土与我之间的不了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与闰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冷漠、隔膜。闰土这个形象闰土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群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

  5、既然闰土的变化已经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

  (讨论并归纳:其实这也是一种过对比手法,小说以杨二嫂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衬托闰土的淳朴诚实,从更广泛意义上展示人与人关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相关文章:

故乡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04-24

初三上册语文《故乡》教案12-18

苏教版语文上册《雪》初三语文教案05-24

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02-27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3-11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教案02-27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绿教案05-19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05-18

有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