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必修五《长亭送别》课堂实录

时间:2021-08-08 14:40:52 高一下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必修五《长亭送别》课堂实录

  一、导入

苏教版必修五《长亭送别》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齐读大屏幕上的诗句。

  生(齐读):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宋)乐婉 《卜算子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一翦梅》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温庭筠《更漏子》

  师:这些诗句都是写离情的,都把离情写得很美很生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把离情写得很美的课文--《长亭送别》。(大屏幕展示课文题目,板书)

  二、整体感知

  师:在鉴赏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课文的内容。《长亭送别》是谁送别谁?

  生(齐):崔莺莺送别张生。

  师:张生要去干什么?

  生(齐):进京赶考。

  师:张生去赶考的目的是什么?

  生(齐):取得功名,回来娶莺莺。

  师:因为老夫人说了,崔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古代没有功名的人,只能穿白衣。那么,莺莺对功名的态度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师:这表现了莺莺什么思想?

  生(齐):蔑视功名。

  师:(板书:蔑视功名)莺莺对爱情的态度是怎样的?用课文的语句回答。

  生1: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重视爱情。

  师:(板书:珍重爱情)所以,面对张生将要上京赶考的现实,莺莺的心里充满了离情别绪。她的离愁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比如,对功名的态度?

  生(齐):怨恨。

  师:(板书:恨功名)再比如【滚绣球】中“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怨的是别离。(板书:怨别离)还有其他明确表现莺莺感情的词语吗?

  生(齐):怕。“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

  师:张生如不能考中,就不能娶莺莺;如果考中了呢?一定会回来娶莺莺吗?

  生(齐):不一定。

  师:有可能被公主招为驸马。(生笑)那也还是不能在一起。(板书:怕移情)

  三、鉴赏曲词

  师:有人评价王实甫的曲词有唐诗宋词的意境,又有元人小令的风格,富有诗情画意。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富有诗情画意的曲词。

  生(齐):【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一煞】【收尾】。(大屏幕展示)

  师:请同学们在这些曲词中任选一支你最喜欢的,进行鉴赏。鉴赏要点如下:(大屏幕展示)鉴赏要点:

  1.曲词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种怎样的画面或者意境?

  2.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景物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感情的?感情是如何融入景物中的?

  3.哪个词用得好?对表达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如【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大屏幕展示)

  1.西风、黄叶、寒烟、衰草,渲染了一种萧瑟凄迷的氛围。

  2.纷飞的黄叶就像莺莺纷乱的思绪,萋迷的衰草正如莺莺凄迷的心情。

  3.一个“染”字,使沉重的离情和萧瑟的秋景合而为一,情景交融。

  请大家依此进行鉴赏,不必面面俱到。

  (生思考、鉴赏、交流。)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展示一下鉴赏成果。

  生2:我鉴赏的是【一煞】。(朗读)这支曲子写了青山、疏林、淡烟雾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组成了一幅深秋的郊外黄昏图。写出了莺莺内心的离愁。

  师:抓住了典型意象,很好。(大屏幕展示)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宋)林逋 《长相思》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宋)柳永《雨霖铃》

  有许多诗词名句,都以这些典型意象,营造了凄冷萧瑟的离别之境。大家齐读这些句子。(生齐读)谁做一下补充?

  生3:“无人语”写出了当时环境的寂静,这时候听到一声马嘶,更显出这种静。

  师:这是什么手法?

  生(齐):动静结合。

  师:这声马嘶更现出环境的幽静,这是--

  生(齐):以动衬静。

  师:“无人语”也可以理解为“无人共语”。刚才莺莺还与张生依依惜别,此时张生却已走远,只能听见远远一声马嘶。更烘托出莺莺的离情之重。这两句是从听觉写离情,那么,前三句就是从视觉来写。哪个词用得比较好呢?

  生4:隔。青山阻挡了莺莺的视线,看不见远行的张生。使她更添离别的愁苦。

  师:可以想象莺莺在张生走后翘首而望的依恋之状。

  生5:我鉴赏的是【收尾】。(朗读)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写出了傍晚黯淡的景色,表现了莺莺沉重的离愁。

  师:“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小大车儿如何载得起?”让我们想起了一句--

  生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有许多诗句都和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齐读。(大屏幕展示)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只恐双溪舴艋(zé 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生齐读)

  师: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生7:都用车或船来装载这些愁。

  师:另两句还把愁比作江水。愁是抽象的情绪,看不见摸不着,诗句却把它用车、船、江水等来表现,使其变成有重量、有形的东西。这种手法是--

  生(齐):化抽象为具体。

  师:大家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生8:我鉴赏的是【滚绣球】。(朗读)莺莺想用柳丝系住张生的马,是不想分别;想用树梢挂住夕阳,是想留住时间。表现了她不忍与张生分离的留恋之情。

  师:“柳丝长”,柳在古诗词总代表什么呢?

  生(齐):留,惜别之情。

  师:“挂住斜晖”,莺莺不能阻挡时间的流逝,也改变不了张生要去赶考的现实,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齐):无奈。

  师:对。这里既有不忍离别的留恋,又有不得不分离的无奈。

  生9:我鉴赏的是【端正好】。(朗读)这支曲子写了蓝天、白云、黄花、西风、大雁、红叶等意象,渲染了离别凄冷的氛围。

  师:意象典型。谁来补充?

  生10:“醉”写出了红叶的颜色,也写出了离人不能自持的愁绪。

  师:我们来直观的`感受一下。(大屏幕展示:红叶和秋林的图片)大家看一下这叶子的颜色,以及叶子上的水珠,是不是比较贴合“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意境?

  大家读一下屏幕上的这首词。(大屏幕展示)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的上阙和【端正好】中的写景句子很相似。这是引用还是化用?

  生(齐):化用。

  师:化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文采。通过对这些曲词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板书:情景交融)

  四、我手写我心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莺莺思想感情的理解,对曲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的品味,用自己最生动的语言,把【端正好】【一煞】中的任意一曲改写成现代散文或诗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屏幕展示)

  【滚绣球】

  柳丝依依不舍,系不住你远行的马缰;疏林渐渐黯淡,阻不住你离开的步伐。远行的人啊,既然时光向晚、爱意沉醉,都羁绊不住你的脚步,那就让我捡拾破碎一地的心,装进你的行囊……

  (生改写,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11:我改写的是【一煞】。我送你出行,看着你的马车被座座青山所围去,我多想再看你一眼啊。只身站在长亭上,手扶长亭栏杆,踮起脚尖,努力向前张望,眼中满是哀怨。那颗为你的小小心儿,也随你而去了……

  师:“手扶栏杆,踮起脚尖”,细节描写非常符合人物的感情状态。细节描写能使文章非常生动,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心理。

  生12:我改写的是【一煞】。青山将送行的人相隔,稀疏的树林阻挡了我的视线,傍晚的烟雾遮蔽远处,它也为我们演奏一首忧愁的离歌。我的视线一片模糊。我多想再看你一眼,哪怕仅仅一眼。不知你此时走在何处?

  师:“不知你此时走在何处?”对张生的牵挂萦绕在心头。

  生13:缠绵的青山隔断了送行的人儿,稀疏的林儿也不做美,夕阳下淡淡的愁烟遮住了你远行的身影,我踮起脚,再也看不见你了……刚才再夕阳下缠绵的惜别,为孤寂的古道增添了一丝温情,而此刻,你已远去,只留下我孤单的身影,感受刚才的温存……

  师:以孤寂的心情感受孤寂的环境,符合人物的感情状态。

  生14:青山阻隔了我送行的目光,却阻隔不了我送行的心;疏林不能留住斜晖,却挂满了我满心的愁思。夕阳下的古道,你我相视无语,却怎奈何我对你的牵挂。秋风中听得一声马嘶,你挥鞭而去,只留我一人,在古道上为你默默流泪……

  师:语言整齐优美,对人物的揣摩非常到位。同学们看这一段文字,是从张生的角度写的。(大屏幕展示)

  青山

  阻住了我回望的视线

  疏林

  挡住了你飘动的裙裳

  古道更无言

  晚霞,如同

  嫣红的纱帐

  --如同我深藏的忧伤

  我努力地掩饰

  却被白马一声哀鸣

  撕开了内心深处的悲怆……

  大家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

  (生齐读。)

  师:谁改写了【端正好】?

  生15:蓝天上白云飘荡,大地上菊花散落。西风呼呼的刮着,一排排大雁向南飞去,时而“一”字,时而“人”字。清晨,谁把经霜的枫叶染得这样红?是秋吗?不,不是的,是离人带血的眼泪。

  师:“带血的眼泪”,写出了离人的痛苦。运用了什么典故?课文中有个句子,说到这个典故。是哪个?

  生16:【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 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运用了王嘉《拾遗记》中薛灵芸的典故,写离人的伤心之情。

  师:对。还有谁改写了这支曲子?

  生17:蔚蓝的天空飘过几朵白云,凋零的黄叶铺满苍茫的大地。叹秋风阵阵吹过,叶漫天飞舞;望高空大雁掠过,无声无息。仅留下萧瑟的几笔,怎装得下我缠绵的恋意,满腔的愁绪?

  师:语言很美。不过,这里的“黄花地”,黄花指的是菊花。因为在有些地方,菊花是整朵整朵掉落,并不枯萎。所以是“黄花地”。好了,我们暂时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改写的文字:(大屏幕展示)

  一幕碧云天,

  一席黄花地。

  一阵西风紧,

  一行雁南飞。

  一林霜红叶,

  一汪离人泪,

  一个伤心人。

  (生齐读。)

  师:无论散文也好,诗歌也好,只要我们能真正感受人物的心理与感情,并能够进入情境,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大家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

  这是一首真挚优美的抒情诗,也是一幅清雅淡远的水墨画,又是一曲撼人心魄的别离歌。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仿写一组句子,表达你对《长亭送别》的评价或感悟,写在读写笔记上。下课。

【必修五《长亭送别》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四《长亭送别》ppt06-15

鲁教版高中必修五《长亭送别》优秀教案汇编05-05

元曲《长亭送别》03-17

《长亭送别》阅读练习04-23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01-15

《长亭送别》教学反思03-20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04-04

语文:高二必修5第二专题《长亭送别》教案03-09

《长亭送别》教学反思精选3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