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欧阳修《秋声赋》课堂实录

时间:2021-08-07 12:14:02 高一下册 我要投稿

欧阳修《秋声赋》课堂实录

  PPT:中国古典诗文十大文化场景:名士悲秋。

欧阳修《秋声赋》课堂实录

  师:中国古典诗文有十大文化场景:文人登高(登高)、名士悲秋(秋声赋)、闺妇思亲(声声慢)、客子羁愁、好友惜别(雨霖铃、琵琶行)、官宦感时(虞美人)、时人怀古、武士戍边、幽人归隐、雅士聚会(滕王阁序)。十大场景构筑了古老诗文无限魅力,超越时空,令人心醉神迷。今天我们要学的《秋声赋》就属于名士悲秋这一文化场景。

  秋风秋雨惹愁思,自宋玉《九辩》起首写道“悲哉!秋之为气者”以来,“悲秋”就成为诗文反复吟咏的主题。古人不乏悲秋佳作,而欧阳修这篇颇受后人推崇,其中有何缘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秋声赋》,一探究竟。

  师:齐声朗读课文,找找具体描写秋声的语句。

  生:第一段。“初淅沥以萧飒……但闻人马之行声。”

  PPT:后人对欧阳秋声描写的评价。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

  问:声音看不到,摸不到,同学们,如果让你们来写,你们会怎样写出它的形色与变化呢?

  生:比喻成其它声音。

  生:用有形写无形,写树叶之类的。

  师:还可以通过拟声词。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欧阳修描摹秋声的文字,看看欧阳修如何写出秋声的“形色宛然,变态百出”。请同学们品读这个语段,你也可以有感情地诵读这个语段,用语音语调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表达出你对秋声描摹的理解。

  学生品读。交流。

  生:先时间的递进。先是细腻,然后雨势变大,碰到事物有行军声。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

  生:对秋声从远到近地写。秋风离去渐行渐远。

  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师:结合PPT总结:欧阳修以声写声,用风雨声、波涛声、金属撞击声、夜行军的人马声,化无形为有形,从方位、节奏、强度三个角度,写出秋声由远而近、由小而大、由缓而急,来势猛烈、变化急剧的特点,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师:全班读一读这一语段,读出秋声的“形色宛然,变态百出”。

  师:听到这样的秋声,欧阳修感慨:PPT:“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是呀,秋声是怎样来的?作者为什么认为秋声悲?同学们能否从第2段中找出其中的缘由。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二段,找出其中有关秋声悲切原因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板书:悲秋声)

  学生自读,交流。

  生:写了秋色,景象、气、意。

  师:请读一读这个语段。

  生读。

  师:请具体说说你从中体会到秋声悲切的原因。

  生:烟云密集,,秋色暗淡无光,秋气寒冷,秋风吹起,刺人肌骨,秋意萧条,山川一片寂寥。

  师: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番秋状,会用什么?

  生:肃杀。黯淡、凄清……

  (板书:秋状之萧条)

  师:秋状萧条,“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这里交代了秋声悲切的直接原因。

  PPT:清人郭洪评论说:“秋声本无可写,却借其色、其容、其气、其意引出其声,一种感慨苍凉之致,凄然欲绝。”

  师:秋声悲切还有没有其它原因?

  生: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点出的秋声悲切的原因。请具体说一说。

  生: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为心。

  师:肃杀是什么意思?肃杀就是严厉摧残。可见,秋声悲切还因为秋心肃杀。

  (板书:秋心之肃杀)

  师:这里,为表现秋心之肃杀,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我们来找找看,他还联想到哪些事物?

  齐读“夫秋,刑官也”

  生:阴阳,刑官、兵象、五行、音律

  师:秋时属阴,万物由盛而衰,行刑待秋而决,征伐待秋而举,乐有属西方的商声,律有属七月的夷则,商为哀伤,夷为杀戮。

  PPT:《礼记》云:“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

  辛弃疾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

  陶渊明的《咏荆轲》中“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师: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早已把秋与杀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作者联想的这些事物已然超出自然之秋的范畴,进入人文之秋,秋之文化,(PPT:自然之秋 人文之秋)这样的联想无疑丰富了秋心肃杀的文化内涵,文章也呈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

  师:在作者笔下,无论是自然之秋,抑或人文之秋,都呈现着“肃杀”之气。秋心肃杀,秋状萧条,秋声凄切,面对如此秋声,作者不禁感慨“噫嘻悲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以下几个句子,体会作者无尽的感慨。

  生齐读。

  PPT: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师:秋天总是萧瑟肃杀的,它常常寄寓着一种繁华的消逝或一种心绪的黯然。这是与中国古代文人普遍而深刻的失落心态有着某种自然的契合,于是悲秋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情结,我们常常在描写秋天的诗文中,看到各种各样的伤感。下面这组诗文,同学们十分熟悉,我们来品品其中的悲秋情绪。

  PPT:枫桥夜泊(唐 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天净沙 秋思(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登高(唐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雨霖铃(宋 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汉乐府 长歌行》:常恐秋节至,焝黄华叶衰。

  生:孤独、惆怅的。悲愁是由环境引起的,感慨身世不幸,还有思乡之情。

  师:欧阳修的《秋声赋》也写尽秋的悲凉与肃杀,他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慨?是否与前人有所不同呢?下面我们进入第三段的'学习。

  学生交流第三段的翻译。

  师:“宜”作何解释?

  生:当然。理所当然。

  齐读第三段。出示背景投影。

  PPT:欧阳修53岁时写作此文,此时他已位望通显,但人生波折:4岁丧父,家境贫困;身体孱弱多病,40岁即白发萧疏,42岁患上眼疾。

  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仕途不顺:29岁中进士,但同年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又被宦官诬陷,出知同州。

  在嘉祐七年(1062)《读书》一诗中写到:“自从中年来,人事攻百箭。”“形骸苦衰病,心志亦退懦。”

  师:53岁步入人生之秋的欧阳修,借秋声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立足文本,探究欧阳修要传达的人生感慨。(提出要求:你的理解必须立足于文段中的语句。)

  (小组讨论)

  生:年华已逝,无力与草木争荣。人生不顺,童子睡和他对比,说明他经历很多,对人生很多感慨。

  生:自己劝解自己,但内心苦闷,还是睡不着。

  师:为什么苦闷。

  生: “而况其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所不能”

  师:况,什么意思

  生:何况,更何况

  师:这是递进,那么前面应该还有一层。

  生:“百忧感其心……必摇其精”,“百忧”、“万事”、无奈。

  师:这些和秋声有什么关系。

  生:季节是自然现象,秋天挽不回,岁月挽不回。他的景色描写是他心情的反映。

  师:秋摧残万物,人生忧劳摧残人的身心,哪个更厉害?

  生:不恨秋声,恨人生忧劳。

  师: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欧阳修由自然中的秋声想到生活中的自己:他虽体会到秋之肃杀,秋摧残万物的残酷,但他不怨秋声,他深感无穷无尽的人事忧劳对人身心的戕害远甚于秋声对万物的摧败。这是饱经宦海沉浮、人生忧患的欧阳修深刻的人生体验。

  (板书 何恨秋声 恨人生忧劳)

  师:同学们,步入人生之秋的欧阳修由自然界肃杀的秋声引发如此深沉的人生感概,那么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在人生的春天,对这样的人生感慨有何感想呢?(请同学们写200—300字的片段,课后与老师进行文字上的交流。)

  师: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作者悲秋之情与寄予秋声的感悟。

  生齐读。

  师:文章结尾写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欧阳修在大发议论之后,发现童子已经昏睡过去,只有“虫声唧唧”来应和,显得如此悲凉孤独。“古来圣贤皆寂寞”,这种苦涩的黑色幽默让文章在一种特有的悲凉中戛然而止。我们的课也到这里结束吧!

【欧阳修《秋声赋》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欧阳修《秋声赋》欣赏08-20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03-21

欧阳修的《秋声赋》原文及翻译06-15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02-28

欧阳修《秋声赋》学案设计04-03

欧阳修《秋声赋》写作背景03-02

欧阳修《秋声赋》文言知识03-21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赏析01-15

欧阳修《秋声赋》译文和注释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