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时间:2021-04-05 19:30:56 高一下册 我要投稿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兰亭集序》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对文言字词和名句的把握,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感受作品的思想光辉,提高人生境界。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序的特点,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虚词、实词及特殊句式。

  2、理清课文内容层次,了解作者的生死观

  3、认识王羲之的生平, 以及《兰亭集序》 相关的故事

  4、了解古代巳日曲水流觞的习俗

  能力

  1、培养鉴赏文章的对称与节奏之美;

  2、欣赏王羲之行书之美。

  3、背诵课文

  情感

  1、体会魏晋时代名士的风雅;

  2、思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虚词、实词及特殊句式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层次脉络。

  难点:体会魏晋时代名士的风雅;理解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书法导入,营造氛围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后人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 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 并日夜赏玩临摹之, 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唐太宗驾崩, 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 后来此墓被盗, 真迹永远失踪, 成为千古恨事。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摹本。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兰亭集序》书法作品, 从摹本可以判断“书中极品”的评价绝非妄言。而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

  (二)审读课题,了解背景

  1、从标题来看这是一种什么文体?

  ①序,又称序言、前言、引等,是作品或书籍的一种依附性文章,主要介绍作品的内容、主旨,或者作者的创作过程,或对作品加以评论。

  ②序一般位于作品之前,也可位于书后,位于篇末的序为“后序”,通常称为“跋”或“后记”。

  ③由作者本人写的序为自序,作者以外的他人所写的序为他序。

  2、这篇序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成的呢?结合课下注释,哪位同学来帮我们解答一下。

  课下注释①

  这次兰亭雅集的文人中,有11人各赋诗2首,15人成诗各1篇,16人因诗未成而被罚酒三大杯,其中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聚会结束时欲将这些作品编为诗集,羲之为此集作序,是为《兰亭集序》。而有趣的是,随着岁月的流转沉淀,兰亭诗集里的诗并未出名,而这篇书序却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获取的名篇,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整体感知,情感线索

  好!刚刚我们已经一起大致了解了这篇书序的写作背景。接下来老师为大家范读一下本文( 可用录音范读代替) ,请同学们找出代表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关键字。(板书: 乐— 痛— 悲)

  【乐——第1、2段】

  1、【生读】现在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王羲之,或者参与聚会的某一个文人,我们在一个天朗气清,春风拂面的日子里,和一帮志趣相投的友人汇聚兰亭,我们赏着兰亭美景,临着潺潺溪流,喝着小酒、赋着小诗,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啊!让我们一起来带着这种畅快、愉悦、轻松、闲适的心情来一起朗读前两段。

  请大家注意以下几个字读音:癸丑、会稽、修禊、流觞曲水

  2、 【五乐】在这第二段末,作者说“信可乐也”,那么作者到底为何而乐呢? 老师给分析了一下, 归纳为五点(板书)

  时令宜人———

  高朋满座———

  环境幽美———

  活动高雅———

  天气晴朗———

  总而言之, 能“游目骋怀”“信可乐也”。

  那么同学们能从原文中找出与之对应的语句吗? 可以小组合作, 力争找得又快又全。

  ▲时令宜人———他们是在什么时间、哪个季节举办这次集会的?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译: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

  ② 古代纪年方法:主要用干支和年号,本文是干支和年号兼用来纪年的。

  ②暮春:见注释③;提问:春天在古代分几个阶段?明确:孟—仲—暮

  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鸎乱飞。”

  ③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注意停顿;“会稽山阴”即浙江绍兴,兰亭在绍兴兰渚山,据说勾践曾经在那里种过兰花。

  ④“修禊事也”:注释⑤

  所谓“修禊”源于古老的巫医传统,即于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曹魏后改为三月三日),配合春风和煦,阳气布畅的时令,士人们在郊外河边中撩水擦洗身体,意为将身上的疾病及不祥拂除干净,以祈来新的好运,古人称之为“修禊事”。

  ▲高朋满座———参加此次聚会的`有哪些人?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译: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

  毕:全

  咸:都

  ▲环境幽美———“群贤、少长”都齐聚于此,想必这里的环境一定十分幽美?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读一读】

  生译: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

  ② “修竹”“急湍”“映带”

  ②赏析:“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觞曲水,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特制的酒杯(多是质地很轻的漆器)置于上游,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酒杯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其乐趣略同今人的"击鼓传花"或"丢手绢"。

  **出示“流觞曲水”图片:看到这幅图,我们仿佛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那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他们的聚会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还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汇集此地。

  ▲活动高雅———刚刚已经提及到了“流觞曲水”如此高雅的活动,”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①丝竹管弦:都是乐器。“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嘈杂的音乐

  ②一觞一咏:殇,酒杯,当喝酒讲,名词活用做动词 。

  ▲天气晴朗———我们再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由于此次活动是在郊外,文人雅士们一边饮酒、一边赋诗固然美妙,如若此时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乱作,下起了瓢泼大雨,定然十分扫兴。因此作者在第二段又开始描写当时的天气状况——“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译: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

  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啊,文人雅士们醺然沉醉于好诗好酒之中,心情畅快了,视野也放开了。所以才有了下一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同学们再一起带着熏熏然、飘飘然、满足快意的心情来一起朗读一下第二段】

  哪位同学能为我们翻译一下这段的第二句?

  译: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① 从字面上来看,或联系文意,用自己的话来谈谈你对“游目骋怀”这个词理解?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是一种比较文艺的解释,我来一个比较形象化一点的解释就是“让你的眼睛像鱼儿一样畅游;让你的胸怀像万马一样奔腾”何其自在,何其快哉!

  ② 信:实在,起强调作用,突出作者此时心情之乐。

  【小结】 第一部分交代集会的时间、地点、 人物和缘由,描写了山水胜景, 记叙了宴会盛况, 突出视听感受, 叙事状景, 清新自然。(板书:宴会盛况)

  可到第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却突然由“乐”转“痛”,这又是为什么?咱们下节课再讲。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08-15

《琵琶行》第一课时课时教案设计06-08

《松鼠》教案设计「第一课时」05-09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04-15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04-15

《项链》教案设计第一课时06-06

《师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05-29

《散步》第一课时教案设计05-12

《云雀的心愿》教案设计(第一课时)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