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超然台记》学案设计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12-23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一、学习目的

  1、理解文章中的字词,能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理解文章"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的主旨,感受作者旷达超然的思想感情。

  3、鉴赏和学习文章"一字立骨"、一线贯串、叙议结合、正反对照的写作方法。

  4、品味文章平易秀丽、洋洋洒洒、收纵自如的语言风格。

  二、资料链接

  (一)背景介绍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宋神宗熙宁七年,被批准改任密州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这是政治失意后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本文说明超然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管它什么祸福,什么美丑,什么善恶,什么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谪,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而不乐了。

  (二)作者简介(见《留侯论》学案)

  (三)结构思路

  第一段:从正面论述超然物外的快乐。说明"吾安往而不乐"的理由是"凡物皆有可观"。

  第二段:从反面论述不超然物外必会悲哀的道理,"忧乐出焉"的原因是"物有以盖之"。

  第三段: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

  第四段:交代台名的由来,再次点明文章的主旨。

  (四)文史知识

  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的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即矛盾又统一。我们可以人说苏轼一生的思想中,以儒家枳极用世思想为主线,因为自始至终,苏轼一直没有放弃的是为官出仕实现他的政治抱负。而佛老思想只不过是他在政治上将儒家思想碰得头破血流之时用来抚慰心灵的清风明月,其豪放之气仍在,虽佛老思想本在消极,但东坡之术,恰能以消极显积极,借佛道之柔,托儒家之刚,"猛虎细嗅蔷薇",也正是苏词独特之美!佛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洒脱自然,逍遥飘逸,取其为柔;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用世之道,取其为刚。刚则易折。将儒释道融为一体,刚柔相济,这才是完整的苏轼,才能开创北宋文学滔滔如长江大河般的气势!

  三、文言知识归纳

  1、正字音

  玮丽( ) 啜漓( ) 舟楫( ) 采椽( ) 杞菊( )

  期年( ) 城郭( ) 撷取( ) 秫酒( ) 慨然( )

  指数( ) 倏忽( ) 作揖( ) 瓮牖( ) 飒爽( )

  园圃( ) 脱粟( ) 骋骛( )( ) 睥睨( )( )

  2、通假字

  (1)餔糟啜醨,皆可以醉 (2)而庇采椽之居 (3)出没隐见

  3、重点实虚词

  (1)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2)人之所欲无穷

  (3)美恶之辨战乎中 (4)如隙中之观斗

  (5)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 (6)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7)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 (8)美恶之辨战乎中

  (9)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10)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

  (11)释舟楫之安

  (12)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13)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

  (14)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4、一词多义

  (1)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2)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3)南望马耳、常山 (4)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

  (5)北俯潍水,慨然太息 (6)且名其台曰"超然"

  (7)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8)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

  (9)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

  (10)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11)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12)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5、特殊句式

  (1)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2)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3)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4)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5)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与河内王奂亲善。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至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供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

  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是时西羌叛,黄巾作难,制诸府掾属不得妄有去就。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

  中平二年卒于家。遗令敕其子曰:"吾生于昏暗之世,值乎淫侈之俗,生不得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于世!气绝便敛,敛以时服,衣足蔽形,棺足周身,敛毕便穿,穿毕便埋。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坟封高下,令足自隐。勿令乡人宗亲有所加也。"于是三府累行论谥,佥曰宜为贞节先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①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②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①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 ②今老矣,无能为已

  D.①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众俗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范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的一组是( )

  ①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②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③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

  ④议者以为待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

  ⑤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

  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只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冉极有个性,尽管与河内人王奂的关系密切,但并不因为王奂做官而攀附他,等到王奂远行到异地为官,也只是在路边见上一面就离开了。

  B.桓帝时,曾任命范冉担任莱芜长,但因母亲去世,范冉并没有去就任。后来有人提议让他担任侍御史的官职,他又一走了之。

  C.范冉甘于清贫生活,家里住的很简陋,生活窘困,他却若无其事,言谈和表情依旧,因此乡人也以歌讥讽他。

  D.范冉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着奢侈风气的混乱社会,活着不能匡世济时,死后也不肯和世人一样,因此临终之时,他吩咐儿子自己的丧事一切从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

  译文:

  (2)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

  译文:

  (3)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

  译文:

  《超然台记》答案

  1.A(A项①是"才"的意思;②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B项都为"在";C项都为"做,干";D项都是"因为"。)

  2.D(③是说范冉上朝佩戴韦皮是为了提醒自己。⑤说范冉应召到司空府就职。⑥是说民间歌谣对范冉家里穷的描述。)

  3.C(乡人的歌谣并不是讥讽他)

  4.(1)等到王奂升为汉阳太守,将要启程,范冉才与弟弟步行,携带了麦子做的酒,在路边设坛来等候王奂。

  (2)现在您要到千里以外的远方,相见无期,所以就轻装赶来等候您,来跟您道别。

  (3)范冉自己首先主要动交待罪行要求辞去官职,天子下诏书特地赦免他不予治罪。

  参考译文: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范冉喜欢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做违背常理的事情。

  与河内人干王奂关系密切。王奂后来担任考城令,考城和外黄接壤,王奂多次写信邀请范冉,范冉没去,等到王奂升为汉阳太守,将要启程,范冉才与弟弟步行,携带了麦子做的酒,在路边设坛等候王奂。范冉看见王奂的车子和仆从络绎不绝,于是不去招呼王奂,只同弟弟在路边相互辩论。王奂听出范冉的声音,立刻下车与他对面作揖。王奂说:"赶路匆忙,不是畅人叙别情的地方,可一起到前面的亭子住下,叙叙别离之情。" 范冉说:"您以前在考城时,我很想跟着您,但由于我身份低贱,就自己同富贵的朋友中断了往来。现在您要到千里以久的远方,相见无期,所以就轻装赶来等候您,来跟您道别。如果我跟着您走,就会被人讥笑为羡慕权贵了。"随即站起身告辞,挥衣而去。

  桓帝时,任命范冉担任莱芜长,因母亲去世,没去上任。后来他被太尉府召用,因为性情急躁不能从俗,所以他在上朝时经常佩戴韦皮提醒自己。有人提议想让他担任侍御史,他因此跑到梁国、沛国一带隐居起来以逃避。范冉用小车推着妻子孩子,靠捡拾维持生活,有时他住在客店,有时靠在树荫下面过液。这样过了十多年,才搭了一个草屋子住下。他住的地方很简陋,有时粮食吃光了,生活窘困,但他若无其事,言谈和表情依旧。乡人歌唱他说:"锅里生尘的是范史云,锅里长鱼的又是范莱芜。"后为三公府同时召用,于是他接受了司空府的任命。这时西羌反叛,黄巾作乱,天子下令各府的佐吏不得随便离开。范冉自己首先主动交待罪行要求辞去官职,天子下诏书特地赦免他不予治罪。

  中平二年,在家中逝世。他留下遗言吩咐儿子说:"我生在社会混乱的年代,遇到侈无度的风气,活着不能对当世有所匡正补救,死后怎么忍心和世人一样,我一断气就赶紧收敛,收敛时穿我平时的衣服,衣服够遮住身体,棺柩够容纳身子就行,收敛完立刻挖墓穴,挖好墓穴立刻埋葬。墓前的祭奠,干饭凉水,吃的东西,不要放入墓中。坟堆的高低,能够遮掩就可以了。不要给乡人和宗族亲戚增加负担。"这时,三公府累计范冉的事迹讨论他的谥号,大家都说应当谥为贞节先生。


相关推荐